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4:32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国家只有首先发展经济,才能提高在科技、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水平,才能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二战以后,各个国家不断探索本国经济发展之路,并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顺利进入到中等收入的国家行列。但是大多数国家在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纵观各国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伟大跨越。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出现类似“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诸多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不断凸显,这意味着我国同样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APEC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提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那么如何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梳理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和导向,...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指导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 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 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
        (四) 处理好社会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一) 毛泽东的发展观
        (二) 邓小平的发展观
        (三) 江泽民的发展观
        (四) 科学发展观
        (五) 十八大以来关于发展的新观点
第二章 我国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突出表现及原因
    一、我国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突出表现
        (一) 经济风险
        (二) 社会风险
        (三) 文化风险
        (四) 其他风险
    二、我国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原因
        (一)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二) 社会体制弊端的影响
        (三) 腐败现象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第三章 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一、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
        (一)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 经济发展优势
        (三) 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二、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阻碍
        (一) 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不足
        (二) 产业结构转型困难重重
    三、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及教训
        (一) 拉美失败的教训
        (二) 日韩成功的经验
第四章 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科学发展明确前进方向
        (一) 正确处理维护发展的各种关系
        (二) 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
        (三)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 促进核心技术创新
    二、全面深化改革消除体制障碍
        (一)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职能
        (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
        (三)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保障改善民生
        (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三、重点发展基层稳固建设根基
        (一) 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之际的改革史效能分析[J]. 张书林.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4(01)
[2]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地位[J]. 李丽.  山东社会科学. 2013(11)
[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 王仕军.  理论学刊. 2012(06)
[4]“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J]. 马晓河.  改革. 2011(11)
[5]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 包心鉴.  新视野. 2011(06)
[6]“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 孔泾源.  改革. 2011(10)
[7]经济增长的新来源与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J]. 刘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8]制度优势: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J]. 杨承训,张新宁.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08)
[9]“十二五”: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 胡鞍钢.  财经界. 2011(08)
[10]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J]. 胡鞍钢.  人民论坛. 2011(21)

硕士论文
[1]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 高琴琴.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 李玮.中共中央党校 2010



本文编号:370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0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