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条件下和谐舆论环境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22 18:06
互联网深刻变革着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方式,从基础的衣食住行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信息的传播,无不与互联网千丝万缕,紧密相连。组成人类社会的各个要素,在互联网技术这一变量的影响下重新排列组合,建构着自己新的态势。网络社会就在这一态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日臻完善。舆论环境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也明显的打上了网络社会的烙印,在继承、借鉴、融合中建构出网络社会条件下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和谐的舆论氛围。 本文通过对宏观舆论环境、中观舆论环境、微观舆论环境的层层说明、论证、剖析,对于网络社会条件下的舆论环境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并归纳出网络社会条件下舆论环境建构、发展、变化的规律:宏观舆论环境更加的民主、多元、包容;中观舆论环境更加快捷、高效、便利、更加民本位;微观舆论环境中的主体、客体在规模和数量上成几何倍数增长,舆论传播效果也立竿见影。 对网络社会舆论环境建构产生根本作用的是网络传播的两个变量:一是传播维度,即内容承载的空间。网络社会内容承载空间的特点是立体世界平面化,这也构成了网络传播最本质的特征。网络传播的出现把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线下的现实世界。一个是线上的虚拟世界。现实世...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论文写作的意义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创新、拟突破的难题及攻克的难关
第二章 网络社会、舆论环境
第一节 网络社会
一、 网络社会的概念
二、 网络社会形成的原因、过程
三、 网络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舆论环境
一、 舆论环境的概念
二、 舆论环境的功能
第三章 网络社会条件下舆论环境的建构
第一节 宏观舆论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 政治舆论环境
二、 经济舆论环境
三、 文化舆论环境
第二节 中观舆论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 网络传播的形成
二、 网络传播-技术的融合
三、 网络传播——媒介的融合
四、 新媒体传播渠道简述
五、 网络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微观舆论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 舆论主体
二、 舆论客体
三、 舆论本体
四、 舆论传播效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 陈强,徐晓林. 情报杂志. 2012(05)
[2]网络政治:特性、挑战及其限度[J]. 沈逸,刘建军. 国际观察. 2012(02)
[3]基于“微博”平台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探析[J]. 郑广贵.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4]网络民主热的冷思考[J]. 郭小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1(06)
[5]社交网络服务兴起的社会学意义[J]. 于婷婷,窦光华. 当代传播. 2011(06)
[6]网络舆论研究的统计数据分析及其研究前瞻[J]. 聂德民,宋守华. 兰州学刊. 2011(09)
[7]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J]. 袁超伟,张金波,姚建波.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06)
[8]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激情对话[J]. 张桂花,杨文华,王炳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10)
[9]1998-2009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其传播特征探析[J]. 钟瑛,余秀才.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04)
[10]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 徐世甫.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本文编号:3723773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论文写作的意义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创新、拟突破的难题及攻克的难关
第二章 网络社会、舆论环境
第一节 网络社会
一、 网络社会的概念
二、 网络社会形成的原因、过程
三、 网络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舆论环境
一、 舆论环境的概念
二、 舆论环境的功能
第三章 网络社会条件下舆论环境的建构
第一节 宏观舆论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 政治舆论环境
二、 经济舆论环境
三、 文化舆论环境
第二节 中观舆论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 网络传播的形成
二、 网络传播-技术的融合
三、 网络传播——媒介的融合
四、 新媒体传播渠道简述
五、 网络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微观舆论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 舆论主体
二、 舆论客体
三、 舆论本体
四、 舆论传播效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 陈强,徐晓林. 情报杂志. 2012(05)
[2]网络政治:特性、挑战及其限度[J]. 沈逸,刘建军. 国际观察. 2012(02)
[3]基于“微博”平台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探析[J]. 郑广贵.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4]网络民主热的冷思考[J]. 郭小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1(06)
[5]社交网络服务兴起的社会学意义[J]. 于婷婷,窦光华. 当代传播. 2011(06)
[6]网络舆论研究的统计数据分析及其研究前瞻[J]. 聂德民,宋守华. 兰州学刊. 2011(09)
[7]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J]. 袁超伟,张金波,姚建波.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06)
[8]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激情对话[J]. 张桂花,杨文华,王炳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10)
[9]1998-2009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其传播特征探析[J]. 钟瑛,余秀才.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04)
[10]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 徐世甫.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本文编号:3723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2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