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基于英语演讲可比语料库的中国中高水平EFL学习者隐喻话语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23:43
  隐喻能力研究历经3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隐喻理论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以及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接口作用的焦点性课题。近年来隐喻理论的“认知”研究所发生的“社会转向”背景下(Low,Todd,Deignan&Cameron,2010),相关研究开始更加侧重于在真实话语中将隐喻作为一种隐性的工具或媒介以研究人们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的表达(Cameron&Malsen,2010)。受本体理论变革的影响,应用研究方面有关隐喻能力的研究也随之从以往主要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探索隐喻的识别、理解、解释方面的能力为重点转向与真实话语中隐喻使用的交叉研究,聚焦话语产出层面实际的隐喻操作能力(e.g.Low,Littlemore&Koester,2008;Littlemore,Krennmayr,Turner&Turner,2014;Karlsen,Geva&Lyster 2016,etc)。该趋势成为隐喻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向。文献梳理发现,以往隐喻能力的研究仍遗留两大方面的问题待以厘清:1)隐喻能力的假设或论断中仍存在诸多模糊不清并引发争议的...

【文章页数】:4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附录
缩略词一览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动因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国内外文献回溯
        2.2.1 隐喻能力概念的提出和引介
        2.2.2 隐喻能力研究发展演化
        2.2.3 隐喻能力研究维度和内容
    2.3 隐喻能力定义及讨论
    2.4 隐喻能力研究的关键性关系论说
        2.4.1 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2.4.2 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概念能力
        2.4.3 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认知能力
        2.4.4 隐喻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
    2.5. 隐喻能力研究的重要发展动向
        2.5.1 话语产出层面上隐喻能力的趋势
        2.5.2 与真实话语中隐喻使用研究的交叉
    2.6 国内外文献批评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隐喻话语能力概念
    3.1 引言
    3.2 隐喻理论的发展对隐喻能力研究的启示
        3.2.1 隐喻认知研究的“社会转向”
        3.2.2 话语交际的隐喻行为本质
        3.2.3 隐喻的话语模式研究
        3.2.4 隐喻的词汇语用学理
        3.2.5 隐喻的话语功能研究
        3.2.6. 隐喻的批评话语分析
    3.3 隐喻话语能力新概念构念
        3.3.1 话语交际能力
            3.3.1.1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3.3.1.2 交际语言能力
            3.3.1.3 话语能力
            3.3.1.4“欧洲共参框架”对话语能力的关照
        3.3.2 隐喻话语能力
            3.3.2.1 理论定义
            3.3.2.2 操作定义
            3.3.2.3 分析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4.1 引言
    4.2 研究问题
    4.3 话语类型选取缘由
        4.3.1 隐喻与修辞、演讲、交际之间的历史渊源
        4.3.2 演讲的现代社会交际属性和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4.3.3 国内外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发展的启示
    4.4 语料构成
        4.4.1 参照组语料
        4.4.2 研究组语料
        4.4.3 教学介入
        4.4.4 语料整体结构
    4.5 研究方法
        4.5.1 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CIA)
        4.5.2 基于语料库的隐喻研究
            4.5.2.1 必要性和优势
            4.5.2.2 操作方法及难题
    4.6 研究工具
        4.6.1 基于语义域的Wmatrix语料库工具
        4.6.2 MIP(VU) 的隐喻甄别程序
    4.7 实证研究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现与讨论(1):隐喻密度相关值
    5.1 引言
    5.2 隐喻识别和提取
        5.2.1 Wmatrix语义域频率列表生成
        5.2.2 MIP(VU)隐喻甄别具体示范
    5.3 隐喻分类和计量
        5.3.1 词汇单元的确定
        5.3.2 基本意义的确定
        5.3.3 一些语言现象的特殊处理
        5.3.4 分类和计量方案
    5.4 隐喻识别小组商榷过程
    5.5 统计与比较:隐喻密度相关值
        5.5.1 研究组与参照组总体比较
            5.5.1.1 总体隐喻密度值
            5.5.1.2 隐喻语义贡献相对频率
            5.5.1.3 直接隐喻等密度值
        5.5.2 基于不同主题方向的比较
            5.5.2.1 总体隐喻密度值
            5.5.2.2 隐喻语义贡献相对频率
            5.5.2.3 直接隐喻等密度值
        5.5.3 基于不同话题的比较
            5.5.3.1 总体隐喻密度值
            5.5.3.2 隐喻语义贡献相对频率
            5.5.3.3 直接隐喻等密度值
    5.6 本章小结
第6章发现与讨论(2):概念域种类分布
    6.1 引言
    6.2 概念域种类统计基本情况
    6.3 概念域丰富性程度
        6.3.1 观察理据
        6.3.2 研究组与参照组样本总体比较
    6.4 概念域内容力度等级
        6.4.1 观察理据
        6.4.2 研究组与参照组总体比较
    6.5 基于不同主题方向的变化性
        6.5.1 观察理据
        6.5.2 政治主题方向
            6.5.2.1 基本概念
            6.5.2.2 分析比较
        6.5.3 经济主题方向
            6.5.3.1 基本概念
            6.5.3.2 分析比较
        6.5.4 社会主题方向
            6.5.4.1 基本概念
            6.5.4.2 分析比较
        6.5.5 文教主题方向
            6.5.5.1 基本概念
            6.5.5.2 分析比较
        6.5.6 环保主题方向
            6.5.6.1 基本概念
            6.5.6.2 分析比较
        6.5.7 科技主题方向
            6.5.7.1 基本概念
            6.5.7.2 分析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7章发现与讨论(3):隐喻话语模式
    7.1 隐喻框架
        7.1.1 分析理据
        7.1.2 案例剖析
    7.2 隐喻图景/情节
        7.2.1 分析理据
        7.2.2 案例剖析
    7.3 隐喻簇
        7.3.1 分析理据
        7.3.2 案例剖析
    7.4 隐喻链
        7.4.1 分析理据
        7.4.2 案例剖析
    7.5 创造性隐喻
        7.5.1 分析理据
        7.5.2 案例剖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发现
    8.2 研究展望
    8.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6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6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