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抑或“去中国化”: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实践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9 19:38
蔡英文“执政”以来,大力推行“转型正义”政策,以期实现对台湾地区威权时期“不正义”事件的“矫正”。但事与愿违的是,蔡英文当局推行的一系列“转型正义”措施,如去除威权象征、高中历史课纲改版、“中正纪念堂”转型等,不但未能助力岛内稳进发展,反而增加了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因此,分析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的具体举措,揭示其深刻意图,不仅可以拓宽转型正义理论的实践路径研究,对于把握台湾政治动向、促进两岸发展亦具有重大意义。转型正义处理的是威权遗绪和社会重建的工作,要想准确把握和评价蔡英文当局的“转型正义”,首要前提是厘清转型正义的应有之意。本文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从“转型”和“正义”两个层面对转型正义进行了深度解构。现有理论表明,转型正义是一个高度复杂化的概念,涉及到司法、民主化等多个范畴,其措施的选择也受到历史情境、转型模式、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制约。然而,尽管各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的转型正义模式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政治民主、实现社会和解,故而本文以此目标与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效果加以比照,视其为评判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偏差与否的标准。转型正义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可以从话语与实...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路径与方法
四、主要内容
第二章 转型正义: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及其局限
一、转型正义的理论基础
(一) “转型”与“正义”
(二) 转型正义的两个维度
二、转型正义的实践路径
(一) 补救性正义措施
(二) 报复性正义措施
(三) 和解性正义措施
(四) 揭示性正义措施
三、转型正义的局限
(一) “转型”未必带来“正义”
(二) 转型正义的复杂性
第三章 后威权时代台湾地区“转型正义”实践的话语分析
一、台湾地区对“转型正义”的加工
(一) 只赔无责:李登辉时期的“转型正义”
(二) 无所不包:陈水扁时期的“转型正义”
(三) 回避正义:马英九时期的“转型正义”
二、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话语的文本分析
(一) 主题分析
(二) 词频分析与修辞
(三) 语境分析
三、“转型正义”话语与权力
(一) 话语与权力“内隐”
(二) 话语与权力“外显”
第四章 去中国化: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的实践目标
一、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实践
(一) “转型正义”清单
(二) “转型正义”具体措施
(三) “东厂”事件:“转型正义”道路上的滑坡
二、解剖“转型正义”:“去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一) 淡化“中国”历史
(二) 消解“中国”力量
(三) 去除“中国”象征
第五章 话语与实践: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的背离
一、“转型正义”背离的表现
(一) 扭曲“真相”
(二) 无意“合作”
(三) 背离“和解”
二、“转型正义”背离的影响
(一) 社会对立不断加深
(二) 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三) 两岸和平发展阻力加大
三、“转型正义”背离的原因分析
(一) 意识形态的固化
(二) 协商精神的缺乏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4350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路径与方法
四、主要内容
第二章 转型正义: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及其局限
一、转型正义的理论基础
(一) “转型”与“正义”
(二) 转型正义的两个维度
二、转型正义的实践路径
(一) 补救性正义措施
(二) 报复性正义措施
(三) 和解性正义措施
(四) 揭示性正义措施
三、转型正义的局限
(一) “转型”未必带来“正义”
(二) 转型正义的复杂性
第三章 后威权时代台湾地区“转型正义”实践的话语分析
一、台湾地区对“转型正义”的加工
(一) 只赔无责:李登辉时期的“转型正义”
(二) 无所不包:陈水扁时期的“转型正义”
(三) 回避正义:马英九时期的“转型正义”
二、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话语的文本分析
(一) 主题分析
(二) 词频分析与修辞
(三) 语境分析
三、“转型正义”话语与权力
(一) 话语与权力“内隐”
(二) 话语与权力“外显”
第四章 去中国化: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的实践目标
一、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实践
(一) “转型正义”清单
(二) “转型正义”具体措施
(三) “东厂”事件:“转型正义”道路上的滑坡
二、解剖“转型正义”:“去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一) 淡化“中国”历史
(二) 消解“中国”力量
(三) 去除“中国”象征
第五章 话语与实践:蔡英文当局“转型正义”的背离
一、“转型正义”背离的表现
(一) 扭曲“真相”
(二) 无意“合作”
(三) 背离“和解”
二、“转型正义”背离的影响
(一) 社会对立不断加深
(二) 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三) 两岸和平发展阻力加大
三、“转型正义”背离的原因分析
(一) 意识形态的固化
(二) 协商精神的缺乏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4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7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