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5 00:44
民族国家是现代政治最基本的政治单位。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国家都由多族体构成,存在着复杂交错的各族体之间、族体与国家之间的族际关系。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又扩宽了族际关系的内容,族际关系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因此,族际政治整合既是民族国家存在的现实要求,也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国家,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西方国家民族国家建构之前就已经实现民族统一不同,我国依然是众多民族共存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在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尤为重要,是保持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政治行为。此外,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且分布混杂、社会转型与政治变革等多重因素,也使得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文章结合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现代国家建设为核心,对族际政治整合进行定位;结合我国近年来民族发展新变化新趋势,分析当前族际政治整合的问题与不足;在分析民族整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族际政治整合的可行建议与措施。文章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当前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已经进入到一个艰难时期,也意味着一个调整关键期。现有整合模式...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
2. 国外研究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方法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 基本概念梳理与界定
1. 民族
2. 多民族国家
3. 族际政治整合
(二) 基本理论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2. 多元文化主义
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 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顺应各民族发展多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三) 培育高度公民国家认同的现实选择
(四) 处理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概况
(二) 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存在的问题
1. 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2. 民族意识的日益强烈,国家认同弱且不稳定
3. 民族制度与民族政策滞后、缺位,整合功能弱化
4. 民族群体性事件增多,民族冲突加剧
(三) 我国族际政治整合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客观原因
2. 主观因素
四、我国族际政治整合优化具体措施
(一) 经济层面
1 重视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 尊重各民族的现代化思路,促进经济发展对话与交流
(二) 政治层面
1. 推进有效的民族政治参与,增强国家权威
2. 完善民族制度与政策,提高整合制度化水平
3. 转变民族整合理念,调控民族认同
4. 提高政府的整合能力,增强政府包容性
(三) 文化层
1. 重视民族文化认同,加强共同文化建设
2. 遵循文化多元发展规律,营造和谐氛围
3. 关注日常生活,保护文化多元发展
(四) 社会层
1. 加强公民教育,重视社会道德规范建设
2. 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拓宽民族整合平台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82379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
2. 国外研究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方法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 基本概念梳理与界定
1. 民族
2. 多民族国家
3. 族际政治整合
(二) 基本理论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2. 多元文化主义
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 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顺应各民族发展多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三) 培育高度公民国家认同的现实选择
(四) 处理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概况
(二) 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存在的问题
1. 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2. 民族意识的日益强烈,国家认同弱且不稳定
3. 民族制度与民族政策滞后、缺位,整合功能弱化
4. 民族群体性事件增多,民族冲突加剧
(三) 我国族际政治整合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客观原因
2. 主观因素
四、我国族际政治整合优化具体措施
(一) 经济层面
1 重视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 尊重各民族的现代化思路,促进经济发展对话与交流
(二) 政治层面
1. 推进有效的民族政治参与,增强国家权威
2. 完善民族制度与政策,提高整合制度化水平
3. 转变民族整合理念,调控民族认同
4. 提高政府的整合能力,增强政府包容性
(三) 文化层
1. 重视民族文化认同,加强共同文化建设
2. 遵循文化多元发展规律,营造和谐氛围
3. 关注日常生活,保护文化多元发展
(四) 社会层
1. 加强公民教育,重视社会道德规范建设
2. 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拓宽民族整合平台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82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8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