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6 22:41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的实践方式不断发展,人类的认识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的网络生存实践活动,生成着网络化的认识方式和心理状态,网络认同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身处一个包含着多样化认同的世界,每一种新的认同产生,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空间中,无论是网民的个体,还是网民的群体之中,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化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组织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等,这些网络认同影响着网民的思想情感、道德倾向、价值观念,解构着网民传统的认同心理,滋生着从自我到社会的各种认同危机。同时,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生成的网络认同,由内在的认同心理外化为行为,通过网络实践活动延伸到了网民的社会生活中,作用着社会的各个构成要素,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赋予了人多重的身份、多维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多样化的生存状态,人在网络空间中生成的认同心理,已经不再简单局限于现实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而是在共生、共在、共享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所演化的新型反思型共识心理。所以,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视角出发,对人的网络认同心理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分析与架构,并将研究结果与...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网络认同研究的选题依据
            1.1.1.1 网络认同研究的理论依据
            1.1.1.2 网络认同研究的现实依据
        1.1.2 网络认同研究的选题意义
            1.1.2.1 网络认同研究的理论意义
            1.1.2.2 网络认同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学界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学界研究现状综述
            1.2.1.1 国外学界认同问题研究的主要视角
            1.2.1.2 国外学界认同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2.2 国内学界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
        1.3.3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网络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网络认同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网络认同研究的支撑点
            2.1.1.1 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的内涵
            2.1.1.2 人的技术性本质
            2.1.1.3 技术思想何以为网络认同研究的支撑点
        2.1.2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网络认同研究的生长点
            2.1.2.1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2.1.2.2 社会有机体思想何以为网络认同研究的生长点
        2.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网络认同研究的落脚点
            2.1.3.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
            2.1.3.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何以为网络认同研究的落脚点
    2.2 网络认同研究的中国思想资源
        2.2.1 中国古代认同思想资源
            2.2.1.1 中国古代认同思想资源梳理
            2.2.1.2 中国古代认同思想资源述评
        2.2.2 中国近代认同思想资源
            2.2.2.1 中国近代认同思想资源梳理
            2.2.2.2 中国近代认同思想资源述评
    2.3 网络认同研究的国外学术资源
        2.3.1 哲学领域网络认同研究的学术资源
        2.3.2 心理学领域网络认同研究的学术资源
        2.3.3 社会学领域网络认同研究的学术资源
第三章 网络认同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3.1 网络认同的基本涵义
        3.1.1 网络认同的概念界定
            3.1.1.1 网络认同在网络化的生存活动场域中生成
            3.1.1.2 网络认同基于网络实践活动而进行建构和发展
            3.1.1.3 网络认同是一种反思性共识心理
            3.1.1.4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认同概念
        3.1.2 网络认同的表征类型
            3.1.2.1 网络自我认同表征类型
            3.1.2.2 网络社会认同表征类型
    3.2 网络认同的基本特征
        3.2.1 网络认同的技术性特征
            3.2.1.1 网络认同的自然技术性特征
            3.2.1.2 网络认同的社会技术性特征
            3.2.1.3 网络认同的思维技术性特征
        3.2.2 网络认同的社会互动性特征
            3.2.2.1 网络认同的合作性特征
            3.2.2.2 网络认同的冲突性特征
        3.2.3 网络认同的系统性特征
            3.2.3.1 网络认同的整体性
            3.2.3.2 网络认同的层次性
            3.2.3.3 网络认同的相关性
            3.2.3.4 网络认同的目的性
第四章 网络认同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4.1 网络认同的基本结构
        4.1.1 网络认同的主体要素
            4.1.1.1 网络认同的主体行为要素
            4.1.1.2 网络认同的主体思想要素
            4.1.1.3 网络认同的主体关系要素
        4.1.2 网络认同的客体要素
            4.1.2.1 网络认同的内容客体要素
            4.1.2.2 网络认同的活动客体要素
        4.1.3 网络认同的载体要素
            4.1.3.1 网络认同的实在载体要素
            4.1.3.2 网络认同的时空载体要素
    4.2 网络认同的基本功能
        4.2.1 网络认同的引领功能
            4.2.1.1 网络认同的自我意识引领功能
            4.2.1.2 网络认同的角色定位引领功能
            4.2.1.3 网络认同的价值观念引领功能
        4.2.2 网络认同的协同功能
            4.2.2.1 网络认同的要素协同功能
            4.2.2.2 网络认同的结构协同功能
            4.2.2.3 网络认同的目的协同功能
        4.2.3 网络认同的评价功能
            4.2.3.1 网络认同的鉴定功能
            4.2.3.2 网络认同的激励功能
        4.2.4 网络认同的反馈功能
            4.2.4.1 网络认同的正反馈功能
            4.2.4.2 网络认同的负反馈功能
第五章 网络认同的目标、动力与发展
    5.1 网络认同的目标
        5.1.1 网民认同需要的不断满足
        5.1.2 网民能力的充分发展
        5.1.3 网民个性的丰富完善
        5.1.4 建立和谐有序的网络社会关系
    5.2 网络认同的动力
        5.2.1 网络认同的基本矛盾
            5.2.1.1 网络认同信息的生产
            5.2.1.2 网络认同信息的消费
            5.2.1.3 网络认同信息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统一
            5.2.1.4 网络认同基本矛盾的运行
        5.2.2 网络认同的具体矛盾
            5.2.2.1 网民个体主我与客我的矛盾
            5.2.2.2 网络社会聚合与分化的矛盾
            5.2.2.3 价值预设与价值呈现的矛盾
    5.3 网络认同的发展
        5.3.1 内容共识:网络认同的第一层次
        5.3.2 身份共识:网络认同的第二层次
        5.3.3 价值共识:网络认同的第三层次
        5.3.4 行为共识:网络认同的第四层次
第六章 基于网络认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
    6.1 基于网络认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换
        6.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理念
            6.1.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技术理念
            6.1.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技术理念
            6.1.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技术理念
        6.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在理念
            6.1.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共在理念
            6.1.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身份共在理念
        6.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享理念
    6.2 基于网络认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
        6.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目标
        6.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次级目标
        6.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级目标
        6.2.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级目标
    6.3 基于网络认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6.3.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方法创新
        6.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构建方法创新
        6.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调控方法创新
    6.4 基于网络认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与反馈
        6.4.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价
            6.4.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价范围
            6.4.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价标准
        6.4.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反馈
            6.4.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正反馈
            6.4.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负反馈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792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92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