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01:10
十九世纪中叶,以无政府主义之父蒲鲁东及其学生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广为传播。而无政府主义关于废除国家以及主张工人阶级放弃政治斗争的思想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当时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政治冷淡主义》一文的发表,不仅在当时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如今解决我们如何看待自由、国家和革命等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文章本身,试图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详细解读来还原一个真实的、斗争的马克思。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首先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与理论渊源,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和巴黎公社实践的失败都为无政府主义的广为传播创造了条件。第二个方面是这篇文本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列举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工人阶级参与一切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观点揭露了无政府主义者捍卫资产阶级自由的真实目的。第三方面是阐述马克思在对无政府主义批判的过程中所彰显出的马克思的理论主张,如在自由观上,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而马克思则主张辩证统一的自由观;在国家观上,无政府主义主张立即废除国家,马克思则认为国家是自然消亡的,只不过需要由无产阶级...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第2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写作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2.1 时代背景
2.1.1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阶级分化
2.1.2 1848年爆发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3 第一国际的产生与巴黎公社的实践
2.2 理论渊源
2.2.1 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
2.2.2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国家的预测
2.2.3 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第3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中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3.1 列举无政府主义者的主张
3.1.1 主张工人放弃政治斗争
3.1.2 主张工人放弃经济斗争
3.1.3 主张工人尊重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
3.2 对蒲鲁东及其学生巴枯宁的驳斥
3.2.1 对反对工人运动的驳斥
3.2.2 对三条永恒原则的驳斥
3.2.3 对经济冷淡主义与政治冷淡主义实质的揭露
第4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中彰显的理论主张
4.1 辩证统一的自由观
4.1.1 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的辩证统一
4.1.2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辩证统一
4.2 需要过渡的国家观
4.2.1 国家的未来发展:自然的“消亡”
4.2.2 共产主义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
4.3 绝不妥协的革命观
4.3.1 革命动力:无产阶级是核心力量
4.3.2 革命形式: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暴力革命
第5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5.1 理论意义
5.1.1 为《巴枯宁<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奠定基础
5.1.2 深化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5.1.3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
5.2 现实意义
5.2.1 为正确看待自由提供了尺度
5.2.2 为正确理解国家指明了方向
5.2.3 为正确认识革命拓宽了思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6617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第2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写作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2.1 时代背景
2.1.1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阶级分化
2.1.2 1848年爆发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3 第一国际的产生与巴黎公社的实践
2.2 理论渊源
2.2.1 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
2.2.2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国家的预测
2.2.3 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第3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中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3.1 列举无政府主义者的主张
3.1.1 主张工人放弃政治斗争
3.1.2 主张工人放弃经济斗争
3.1.3 主张工人尊重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
3.2 对蒲鲁东及其学生巴枯宁的驳斥
3.2.1 对反对工人运动的驳斥
3.2.2 对三条永恒原则的驳斥
3.2.3 对经济冷淡主义与政治冷淡主义实质的揭露
第4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中彰显的理论主张
4.1 辩证统一的自由观
4.1.1 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的辩证统一
4.1.2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辩证统一
4.2 需要过渡的国家观
4.2.1 国家的未来发展:自然的“消亡”
4.2.2 共产主义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
4.3 绝不妥协的革命观
4.3.1 革命动力:无产阶级是核心力量
4.3.2 革命形式: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暴力革命
第5章 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5.1 理论意义
5.1.1 为《巴枯宁<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奠定基础
5.1.2 深化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5.1.3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
5.2 现实意义
5.2.1 为正确看待自由提供了尺度
5.2.2 为正确理解国家指明了方向
5.2.3 为正确认识革命拓宽了思路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6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9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