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目的梳理针灸向日本传播的历史及现状,从跨文化传播的源文化、目标文化以及传播媒介三个要素分析针灸向日本传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发现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三要素所出现的问题,探索推动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方案。2方法本文所用方法为文献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电脑查询,再辅以人工查询,搜索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利用网络、数据库和图书馆等搜集大量资料;翻阅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日本购买具有重要意义的书籍,进而具体分析针灸向日本的跨文化传播。3结果针灸向日本的传播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紧密相关;针灸向日本的跨文化传播困难与机遇并存,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长效策略,从中观、微观角度明确切实可行的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方案。4结论针灸作为源文化,其诊疗科学性与文化先进性使得针灸跨文化传播成为可能,日本社会的目标文化对针灸的渴望使针灸传播成为需求;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拓宽需要凭借传播媒介的多样化;针灸向日本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巩固加强国内的针灸文化建设,结合针灸向日本的传播现状制定有效可行的针灸跨文化传播方案,为针灸在日本的进一步生根发芽创造良好氛围条件。
【关键词】:针灸 日本 历史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3
- 第一章 绪论13-17
- 1.1 选题意义13
- 1.2 跨文化传播解析13-15
- 1.2.1 文化、传播的概念13-14
- 1.2.2 跨文化传播理论14-15
- 1.3 国内外跨文化传播研究进展15-16
-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影响因素17-27
- 2.1 针灸向日本的传播历史17-22
- 2.1.1 黎明期17-19
- 2.1.2 繁荣期19-20
- 2.1.3 衰落期20-21
- 2.1.4 改革期21-22
- 2.2 针灸在中日两国的现状22-25
- 2.2.1 在中国的现状22-23
- 2.2.2 在日本的现状23-25
- 2.3 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25-27
- 2.3.1 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25-26
- 2.3.2 文化繁荣、技术进步的影响26-27
- 第三章 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要素分析27-32
- 3.1 源文化要素27-29
- 3.2 目标文化要素:日本社会存在对针灸的需求29-30
- 3.3 传播媒介要素:传统媒介到现代媒介的转变30-32
- 第四章 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2-37
- 4.1 源文化地中国出现的问题32-34
- 4.2 目标文化地日本出现的问题34-35
- 4.3 传播媒介出现的问题35-37
- 第五章 推动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及途径37-45
- 5.1 宏观层面——国家策略及政策37-39
- 5.2 中观层面——学校教育、民间交流39-42
- 5.2.1 学校针灸教育39-41
- 5.2.2 民间交流41-42
- 5.3 微观层面——个人传播作用42-43
- 5.4 利用多样化的传播媒介,注重传播技巧43-45
- 第六章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个人简介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宏忠;林凌峰;;针灸治疗头痛临床体会[J];中国针灸;2004年S1期
2 赵耀东;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关系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难病针灸典籍通览由》上简海介市针灸经[J];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05期
4 曾毅;戴国文;刘迈;;针灸结合中药烫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5期
5 王诚;;特色针灸方法与手法研讨会在桂林召开[J];中国针灸;1987年06期
6 崔淑杰,毛淑贤,,秦贺文;针灸治疗小儿腹泻5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09期
7 许广里,刘宏岩,张智利;实验针灸方法的科学[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刘伍立,朱文锋;针灸方法、手法规范化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11期
9 徐立玉,屈云;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J];中国针灸;2001年12期
10 何金森;关于新世纪针灸临床教学的几点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邙玲玲;易琼;;失眠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述评[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熊同学;;近五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胜;;针灸治疗抑郁症取穴规律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跃;杨洁;;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金慧芳;;浅谈面瘫的针灸治疗[A];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建斌;王玲玲;姜劲峰;王欣君;;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规律与特点[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玲玲;王欣君;;论综合针灸治疗[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莹;黄文静;王君南;王瑾;梁繁荣;;循证针灸方法学在我国的研究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庞勇;赵利华;农泽宁;叶仿武;梁劲松;栗晓东;钟旋;张家宙;冯卓;;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洪彬;李晓泓;莫捷;孙志芳;王婧;何龙;;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有兵 张建斌 张宏如 王红云;承淡安与澄江针灸学派[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柴玉 盛强;发扬针灸特色 打造晋字品牌[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3 冯立中 陈旭;针灸的未来在我们自己手上[N];健康报;2006年
4 驻京记者 王乐 吴越;申遗后,针灸精髓如何传承[N];文汇报;2010年
5 记者 方宁 通讯员 张秋霞;约旦商人飞赴广州寻求针灸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泽议;针灸发展的软肋亟待强壮[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刘保延;贺氏针灸三通法的“理”与“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为啥有些面瘫 针灸无效[N];健康报;2008年
9 记者 陈春梅;小小银针放异彩[N];盘锦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黄丹 通讯员 于丽珊;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香均;“针灸即安慰剂”之缘由与剖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金达洙;针灸在美国的历史现状研究及其前景展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郑欣;美国当代主要针灸流派的诊疗特点及现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胡凌娟;针灸临床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雅莉;针灸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及报告规范认知程度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李瑛;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潘家怡;雷射针灸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钟志国;针灸加中药熏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衷晟越;针灸从心胆肾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莉;针灸序贯疗法对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2 孙冉;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雨蔓;针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Belhamissi Zoubida Fatma Khadra spouse Rabehi;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应用的海内外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许洁;周鸿飞教授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陈远源;针灸合谷或内关对健康人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姜淑华;基于光声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的不同穴位针灸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段冉;虚拟人体与针灸腧穴的可视化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坤丽;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策略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邢琳;基于中国现代文献的针灸适宜病症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针灸向日本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45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