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流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美学 美学风格流变 精英性 大众性 消费性
【摘要】:张艺谋从80年代初开始步入中国电影界,到现在已经在中国影坛摸爬滚打三十年。这三十年,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文学、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艺谋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其电影作品也不可避免的表现出在不同时期环境下电影美学风格的种种特质。精英性、大众性、消费性这三种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电影美学风格,就被张艺谋使用的惟妙惟肖。不仅如此,他还将这三种美学风格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互相交融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使张艺谋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上取得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成功,并对当代中国电影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20世纪70—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刚刚结束了“十年动乱”,开始拨乱反正。与此同时,开启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运动步伐。在对旧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文化寻根热潮地影响下,张艺谋冲破了传统的电影观念,强调电影本体语言形式的自身功能和电影的本体意识,追求中国电影的全面化。这一时期的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就呈现出精英性,表现在通过执导的电影作品中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思想上的感化和教育,主动承担起了文化精英这一角色。电影《红高粱》就有感于中国人长期受到封闭和重压,人已经变得不像个人。张艺谋意在通过此片展示远离现代文明的原始生命形态的自由与奔放。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并极大繁荣,大众技术取得极大的进步,传播媒介受到其影响,具备了大众化的特质,催生出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开始进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在娱乐和消遣人民生活的同时,形成了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与此同时,张艺谋电影一开始在海外市场获得的成功以及国际电影界对张艺谋电影的追捧逐渐消散并成为过去。张艺谋看到了这一点并清醒的意识到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主流文化这一文化现状,他开始把对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的注意力转向国内。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从民族寓言,社会批判和思想启蒙式的《红高粱》转变成对普通大众性生活状态真实反映的《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消解了精英性的批判和说教,表现了平凡人生的温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张艺谋电影作品题材选择上的转变必然导致其电影美学风格的转变。新世纪,科技发展和物质的极大繁荣,使人们狂热于追求物质带来的快感享受,文化艺术自然也受到其极大的影响。电影和商业已紧密结合在一起。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则转变成带有强烈的商业性的消费文化,他在电影创作中开始加入大量的商业元素,开始关注票房成绩,同时也有意打开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以影片《英雄》为开端,画面被刻画的美轮美奂,意在满足观众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状态下,由电影所引发的消费欲望。这一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表现为消费性。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是受中国三个时期不同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思想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与之对应的三种文化形态。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就很明显的体现出这三个时期不同的审美风格。张艺谋将这三种文化形态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并且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形成了影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争取到了大量国内外观影人群。在对民众思想教育的同时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从而也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电影美学 美学风格流变 精英性 大众性 消费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内容12
- 1.4 研究方法12-14
- 2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整体崛起背景下的张艺谋电影14-20
- 2.1 “第五代”电影导演14-17
- 2.2 “第五代”电影导演的成就和贡献17-18
- 2.3 “文化英雄”——张艺谋18-19
- 2.4 时期划分19-20
- 3 新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20-27
- 3.1 精英文化和张艺谋电影美学精英性的探求20-23
- 3.2 新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成因23-25
- 3.3 新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的价值和启示25-27
- 4 后新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27-35
- 4.1 大众文化和张艺谋电影美学大众性的探求27-32
- 4.2 后新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的成因32-33
- 4.3 后新时期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流变的价值和启示33-35
- 5 新世纪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35-41
- 5.1 消费文化和张艺谋电影美学消费性的探求35-37
- 5.2 新世纪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成因37-38
- 5.3 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的回归38-39
- 5.4 新世纪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流变的文化价值和启示39-41
- 6 中国电影美学现状41-44
- 6.1 市场经济与大众消费文化下的三种力量的制约41-42
- 6.2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冲击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中;张艺谋转型的意义[J];电影艺术;2000年03期
2 高晓春;张艺谋:我至少无意去拍所谓的丑陋——我坚信我的电影是要让外国人为中国喝彩[J];人民论坛;2000年07期
3 张洪斌;《传统的叙事与现代的影像──张艺谋电影形态论》(硕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2期
4 唐盈;论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张颐武;孤独的英雄:十年后再说“张艺谋神话”[J];电影艺术;2003年04期
6 曹允迪;日本对张艺谋的恩宠[J];艺术评论;2004年08期
7 方李莉;由张艺谋影片所引起的文化反思[J];艺术评论;2004年10期
8 班玉冰;从“颠轿”两种说起——论张艺谋电影改编中对“民俗”的运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9 赖彦刚;浅析张艺谋电影的历史转向[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10 申载春,殷国栋;红色: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J];阴山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金梅;;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金梅;;张艺谋电影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原因探究[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莹;吴超;;神话俯身 武侠失魂——张艺谋电影创作论[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潘年英;;驳“张艺谋神话终结论”[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5 钱广贵;;从《红高粱》到《黄金甲》——张艺谋的“灿烂”与“泛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素淡;熟悉而陌生的张艺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马戎戎;张艺谋的女性美学[N];发展导报;2004年
3 ;中国文化界集体“针砭”张艺谋[N];华夏时报;2004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王国平;张艺谋依然“一根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肖鹰;《金陵十三钗》究竟失误在哪里?[N];文学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夏辰 张英 实习生 俞峥;张艺谋:“文革”都成历史了,还要让人沉重多久啊[N];南方周末;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英 平客;张艺谋批评史[N];南方周末;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英发;张艺谋:我是中国争论最多的导演[N];南方周末;2010年
9 曾勋;张艺谋与他的时代文化病候[N];文学报;2014年
10 卞祖善;张艺谋的成功与失败[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金梅;文化研究视域中的张艺谋[D];苏州大学;2008年
2 武锦华;镜像的“长镜头”[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玉冰;张艺谋电影改编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石莉;张艺谋电影的文化意蕴与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斐;张艺谋电影的叙事倾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曹伟;张艺谋电影服装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万良慧;张艺谋新世纪商业电影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苏轼;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流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7 徐颖涛;论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文化的叙述与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武放;论张艺谋电影美学观念及其实践构成[D];河南大学;2009年
9 邬双;张艺谋电影色彩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邓群;张艺谋电影中意境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张艺谋电影美学风格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美学 美学风格流变 精英性 大众性 消费性
,
本文编号:514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51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