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8:23

  本文关键词: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结合部 治安管理 治安秩序 杭州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中国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发展,城市现有的空间容量已趋于极度饱和,过低的城市面积率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迫使城市管辖范围不断向城市边缘农村扩展,于是很多城市外围边缘农村开始不断地被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内,也由此产生了城市和农村相互交融地带——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过渡场所,其一方面融合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农村独自属性。同时,城市扩大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为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城市扩大过程中伴随的征地拆迁工程为大量原农民带来巨额财富,极大改善了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因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聚集在城乡结合部生活,人口流动性大,行业经营构成复杂,为城乡结合区域治安状况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地处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区域逐渐成为城市的治安热点区域。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现状复杂,存在失地人口、外来人员犯罪,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群体性事件爆发,犯罪手段新颖、犯罪年青化等问题和特点,论文的设想通过对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的研究,为杭州市创造更加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甚至为周边相同状况省份地区提供借鉴。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变革期社会矛盾研究,并结合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现状及特点,找出影响杭州治安的相关因素。从社会、经济、人口、保障、人文等多方面对杭州市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更好的治理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提供可行对策。论文以杭州市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研究其他学者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引用、调查访问、举例论证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当前杭州市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的现状、特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杭州市城乡结合部存在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内治安管理和治安权威缺失,失地人群、流动人口客观因素,群体性事件,黑恶势力影响社会治安等问题。总结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案件高发、青少年犯罪严重、群体性事件剧增、失范越轨主体复杂、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有社会变革、社会结构转型、人口结构组成、主体自身因素、社会保障不力和关怀缺失。分析其原因,由于受社会整体环境、公民个体素质以及治安管理内部体制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公安机关在城乡结合部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面前依然处于“到处救火”的局面,“疲于奔命”的作战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城乡结合部的无序、失序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下列相关对策及建议:为有效维持社会法治秩序,维护社会和谐,政府治安当局以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破坏治安秩序的打击力度和加大重点复杂行业管理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与社会预警机制;加强城乡结合部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宣传;加强城乡结合部域内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和人文关怀;创新管理模式,构筑城乡结合部立体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治安管理 治安秩序 杭州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目的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1.3 选题依据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6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理论基础16-21
  • 2.1 相关概念16-17
  • 2.1.1 城市与农村的概念16
  • 2.1.2 城乡结合部的概念16
  • 2.1.3 治安与治安管理的概念16-17
  • 2.1.4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的概念17
  • 2.1.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17
  • 2.2 相关主要理论17-21
  • 2.2.1 社会控制理论17-18
  • 2.2.2 公共安全理论18
  • 2.2.3 治安承包理论18
  • 2.2.4 结构-功能理论18-19
  • 2.2.5“相对剥夺”理论19
  • 2.2.6 外部归因理论19
  • 2.2.7 长尾理论19-21
  • 第3章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现状及问题21-29
  • 3.1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现状21-23
  • 3.1.1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现状21-22
  • 3.1.2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的拆迁征地使其治安秩序失衡22-23
  • 3.2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23-29
  • 3.2.1 部分治安管理缺失23-24
  • 3.2.2 村级基层政权治安组织作用弱化24-25
  • 3.2.3 农村失地人群引发治安事件25-26
  • 3.2.4 流动人口引发诸多治安问题26-27
  • 3.2.5 农村社会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7
  • 3.2.6 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影响社会治安稳定27-29
  • 第4章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的主要特点29-39
  • 4.1 区域内违法犯罪类型新型化、智能化、隐蔽化29-30
  • 4.2 区域内违法犯罪人员呈年轻化趋势30-34
  • 4.2.1 区域内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30-31
  • 4.2.2 区域内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31-34
  • 4.3 群体性事件急剧增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34-35
  • 4.4 违法犯罪手段极端,,国外不明身份势力插手国内事务35-36
  • 4.5 盗、骗手段案件高发 ,赌博、吸毒丑恶现象日益加剧36
  • 4.6 居民对政府解决治安突出问题期望值呈下降趋势36-37
  • 4.7 流动人口犯罪扩散37-39
  • 第5章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的成因分析39-45
  • 5.1 社会因素39-41
  • 5.2 城乡结合部失地人口因素41
  • 5.3 流动人口自身因素41-43
  • 5.4 城市人文关怀缺失,社会管理教育出现偏差43-45
  • 第6章 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的主要对策45-51
  • 6.1 加强杭州市城乡结合部治安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45
  • 6.2 大力加强对杭州市城乡结合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和行业管理力度45-48
  • 6.3 要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与社会预警机制48-49
  • 6.4 加强城乡结合部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宣传49
  • 6.5 加强城乡结合部域内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49-50
  • 6.6 创新管理模式,构筑城乡结合部立体治安防控体系50-51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后记和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民安;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忠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9期

3 王昭耀;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4 齐岩兴,方芳;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纲;“新化西河群体性事件”个案分析及反思[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周忠伟,叶松;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龙庆相;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昭君,曹扎根,李颖忠;强化信息收集 切实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J];公安研究;2000年05期

9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大明;正确处理和预防群体性事件[J];求是;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陈海泉;;浅谈海警部队如何正确处置海上群体性事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3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v

本文编号:572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572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