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清末新政广西教育改革评述

发布时间:2017-08-22 11:01

  本文关键词:清末新政广西教育改革评述


  更多相关文章: 广西 清末新政 教育改革 近代化


【摘要】:20世纪初,庚子之役爆发,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本就不稳定的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开明认识也因此对清政府失望非常。为维护自身统治,培养更多的近代化人才,清王朝统治集团进行了自上而下,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清末新政改革。其中,教育改革是这一改革运动中极其重要且成果显著的一项内容。本文以广西省作为考察区域,以《广西官报》《广西谘议局报告书》等一手史料,尽力还原当时广西的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运用对比分析、图表分析、史料分析等方法,将广西省的教育改革放在全国教育改革风靡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探究评述广西省清末教育改革成果及影响。通过与广西本省教育改革前后的对比及广西教育改革期间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的对比,可更清晰明了的看出广西教育近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大量建设新式学堂,设置不同程度基础教育、实业教育到师范教育学堂课程,突出基础教育中的出的初等教育和师范学堂的建设发展,试图通过以培育老师为手段,以更大程度的发展近代化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生的作用。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广西政府及广西谘议局根据本省情况,集中精力发展初等教育,创新发展实业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使得教育具有多层次性。在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了缓慢促进的方式,通过奖励出身、进行新式学堂创办思想大讨论等观念上的准备,广大民众逐渐认可、接受新式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渐进性。在实施过程中,创办、推广学校联合会等民间组织、改良私塾、优待师范学堂与师范生等措施,且各项措施亦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此外,教育内容西化、学科数量增多,丰富了新式课堂的教学内容,为近代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也使得广大学子更多更好地参与到广西近代教育体系建设中,为民国时期的广西基础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初步实现了从传统想近代化的转型,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了广西的近代化教育,推动了广西的社会近代化。当然,这一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撇开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收效甚微,广西政府除却基础设施配备缺陷,教育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外,还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从思想上到学生的课堂行为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上均有限制,使得新式人才尤其是近代高级人才服务社会的信念并不强烈,地域间无法畅通交流,以本省为界故步自封。这也是广西近代教育体系发展存在缺陷、后期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广西 清末新政 教育改革 近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52;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缘由及价值10-11
  • 二、研究现状11-17
  • (一) 关于全国范围内清末教育改革的相关论著11-14
  • 1. 民国时期11-12
  • 2. 20世纪60年代以后12-14
  • (二) 关于广西省内新政教育改革研究的相关论著14-17
  • 1. 学术论著14-15
  • 2. 相关论文15-17
  • 三、研究方法17
  • 四、创新与不足17-18
  • 一、清末广西教育改革缘起18-22
  • (一) 全国教育改革背景18-20
  • 1. 教育改革是政府维护统治之需18-19
  • 2. 教育改革是国家救亡图存之需19-20
  • (二) 广西教育改革背景20-22
  • 二、广西政府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22-40
  • (一) 奖励读书出身22-24
  • (二) 推行民间组织——学校联合会24-25
  • (三) 改良传统私塾25-28
  • 1. 关于私塾改良放任主义与解散主义的思想讨论25-26
  • 2. 私塾改良26-28
  • (四) 提供经费保障28-31
  • (五) 重点发展师范教育31-33
  • (六) 设立并改造土司学堂33-34
  • (七) 设置以经学为主体的近代化课程34-38
  • (八) 统一教科书38-40
  • 三、广西教育改革的成效40-50
  • (一) 建立健全学制40-46
  • 1. 确立学堂教育宗旨40-41
  • 2. 严格把关学生选拔标准41-44
  • 3. 规范学生在学堂内行为44-46
  • (二) 发展近代教育体系46-50
  • 1. 形成普通教育体系46-48
  • 2. 发展师范教育48-49
  • 3. 发展实业教育49-50
  • 四、清末广西教育改革的历史评价50-64
  • (一) 广西政府与谘议局在教育改革中相辅相成50-52
  • (二) 清末广西教育改革的益处52-61
  • 1. 发散了教育范围辐射、加速了学堂数量增长52-54
  • 2. 扩大了办学规模,拓展了学科内容54-56
  • 3. 确立了近代教育体系雏形,引导了资产阶级教育观发展56-58
  • 4. 增强了师资力量,为新桂系教育实业的发展打下基础58-61
  • (三) 清末广西教育改革的弊端61-64
  • 1. 改革盲目规划,目标不切实际61-62
  • 2. 省内区域发展极不平衡62-64
  • 结语64-69
  • 一、广西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4-65
  • (一) 多层次性64
  • (二) 渐进性64
  • (三) 灵活性与变通性64-65
  • 二、广西教育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启示65-69
  • (一) 大力普及教育,提高各民族的综合素质65
  • (二) 引导教育思想,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65-66
  • (三)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66-67
  • (四) 拓宽办学渠道,多方筹资教育资金67
  • (五) 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就业观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2-73
  • 后记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秀丽;论清末新政的败因[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郑宪洲;清末新政研究的新创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钟霞;清末新政与边疆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以广西为例[J];学术论坛;2005年11期

4 邵勇;叶小青;;清末新政中的官僚主义简论[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5 王汉筠;;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关系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4期

6 胡志国;;清末新政的困境——以财政危机为中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聂立申;;论腐败对清末新政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彬;;清末新政新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许建萍;;《福建农工商官报》与清末新政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戴鞍钢;;清末新政与新疆、西藏、川边地区经济的演变——兼与东部地区的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简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3 李细珠;;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4 陆兴龙;;《清末新政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郭绪印;;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康春华;许新民;;清末新政与云南辛亥革命[A];云南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细珠;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李学峰;30年来清末新政研究述评[N];团结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鞍钢;清末新政的困局和末路[N];团结报;2013年

4 许晨亭;清末新政与地方社会的慈善事业[N];中国社会报;2013年

5 殷俊玲;清末新政与民变浅谈[N];光明日报;2002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熊月之;清末新政与危机的纠结[N];文汇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刘晨;既得利益集团搅黄了清末新政[N];长江日报;2014年

8 王频 葛玉红;换个角度看清末新政[N];光明日报;2007年

9 高放;清末新政的成败[N];学习时报;2011年

10 赵林凤;对清末新政的再思考[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荣;试论清末新政的矛盾[D];吉林大学;2005年

2 耿悦;清末新政广西教育改革评述[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苏明强;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城市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洪涛;论清末新政中的制度变革[D];西北大学;2005年

5 吴海萍;论清末新政中的集权[D];扬州大学;2008年

6 王丛丛;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初步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国雁;清末新政与移风易俗[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靳丽波;清末新政中的统治阶级政争[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曹吉爱;日本亚洲主义与中国——以清末新政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18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18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