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0:34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党际关系 抗战时期 中共 联共(布)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共党际关系科学理论成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着力发展与联共(布)的党际关系,争取国际无产阶级对中共抗日革命事业的支持,积累了对外党际关系的丰富实践经验,为“党际关系四原则”的提出贡献了大量历史素材,梳理其脉络,总结其经验,对于完善中共党际关系的整体性建构及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属于党际关系的基础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学科交叉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论文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等。第一章主要论证全文的理论基础,具体详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无产阶级政党间党际关系的观点和主张。第二章主要论述全面抗战爆发到苏德战争初期的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着力厘清联共(布)对处在艰苦奋战中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的资金、医疗、物资等援助,与之对应中共对联共(布)援助进行的投桃报李的回馈。第三章主要论述苏德战争爆发到共产国际解散前的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期间联共(布)为了苏联国防安全主张妥协,倾向“右”转,而中共则不能接受联共(布)“右”的政策,为此,两党之间发生了观点分歧。第四章主要论述共产国际解散后的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共产国际宣告解散后,联共(布)失去了向中共施加影响甚至压力的平台,中共通过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亦摆脱了对联共(布)的政治、经济依赖,两党关系开始步入独立自主的新阶段。第五章主要论述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布)党际关系的历史评价与现实启示,对整个抗战时期的中共联共(布)的党际关系作出综合性评价。结论部分在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发展党际关系的实践经验,提出若干研究性认识。本文创新点有二:第一、研究视角新颖。对外党际关系研究要求运用外交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共运与中共党史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来解析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的党际关系,从而把国际关系与党际关系、政党间关系与国家间关系区分开来。第二、对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中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党际关系 抗战时期 中共 联共(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6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9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9-14
  • (一)国内研究综述9-11
  • (二)国外研究综述11-14
  • 三、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14-16
  • (一)研究方法14-15
  • (二)研究重难点15
  • (三)研究创新点15-16
  •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的思想基础16-26
  • 一、党际关系的相关概念16-19
  • (一)政党与党际关系的概念界定16-17
  • (二)党际关系与相近术语的辨析17-19
  • 二、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的思想基础19-26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19-22
  • (二)列宁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22-26
  • 第二章 全面抗战爆发到苏德战争初的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1937-1941)26-36
  • 一、联共(布)对中共的援助26-32
  • (一)联共(布)对中共的经济、医疗等援助26-29
  • (二)联共(布)对中共的军事援助29-31
  • (三)联共(布)对中共党内矛盾的调解31-32
  • 二、中共对联共(布)援助的回馈32-36
  • (一)中共对联共(布)行动的声援与承认32-34
  • (二)八路军积极牵制打击日军缓解苏方边防压力34-36
  • 第三章 苏德战争爆发到共产国际解散前的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1941-1943)36-42
  • 一、中共与联共(布)的分歧与冲突36-39
  • (一)中共对联共(布)右倾政策的异议36-38
  • (二)联共(布)对中共的误解和疑虑38-39
  • 二、中共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党际关系39-42
  • (一)通过整风运动肃清联共(布)的思想干预39-40
  • (二)通过大生产运动渡过外援断绝、经济困难时期40-42
  • 第四章 共产国际解散后的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1943-1945)42-48
  • 一、共产国际解散对两党关系发展的影响42-44
  • (一)联共(布)失去向中共发号施令的平台42-43
  • (二)中共解除了对共产国际、联共(布)的义务43-44
  • 二、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更为务实44-48
  • (一)联共(布)对中共的实质支持44-46
  • (二)中共“一边倒”政策初现端倪46-48
  • 第五章 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布)党际关系的历史评价与现实启示48-54
  • 一、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的历史评价48-50
  • (一)独立自主是中共在两党交往中萌生并逐渐明晰的根本价值取向48-49
  • (二)两党关系的发展加快了中共的政治成熟与理论进步49
  • (三)中共获得了与无产阶级兄弟政党交往的宝贵经验49-50
  • 二、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的现实启示50-54
  • (一)发展党际关系应当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50-51
  • (二)发展党际关系要克服唯意识形态的桎梏51-52
  • (三)建立形式多样的无产阶级政党国际联合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1
  • 致谢61-62
  • 就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琦;论党际关系[J];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2 王晓春;论党际关系与政党开放[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3 谭荣邦;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J];理论前沿;2004年16期

4 许月梅;论新时期党际关系理论的四个特征[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5 王红续;;打开党际关系新局面[J];世界知识;2005年24期

6 林怀艺;;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及其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7 王守光;;信息网络化与发展新型党际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8 谭吉华;张晓敏;;论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倪瑾;;党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纲[J];理论与改革;2008年05期

10 倪瑾;;党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科杰;;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理论[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爱珍;顾文浩;;民主政治视野下的党际关系和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王家瑞;;试论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发展[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戴秉国;;试论刘少奇党际关系思想与实践[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5 钟柯迪;;学习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积极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关系[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6 李成仁;;邓小平对发展党际关系的重大贡献[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4年

7 朱建田;;正确解读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基于对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研究中若干错误的分析[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委党校 孟华玉;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脉络及基本经验[N];陕西日报;2011年

2 蒋维兵;《万水朝东》:密切党际关系的历史透视[N];文汇报;2012年

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参政党建设教研室主任 郑宪;“互相促进”理论是对新世纪党际关系的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彩玲;党际和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俞邃;拓展党际关系的重大贡献[N];人民日报;2007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南部苏丹独立的中国应对[N];东方早报;2011年

7 吴建友;政党交流促进国家整体外交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8 兰茵 (作者系韶关市副市长、九三学社韶关市委员会主委);试析构建和谐政党的基本途径[N];韶关日报;2007年

9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处长 辛鸣;中国共产党的变与不变[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董宏君;我党对外交往蓬勃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道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型党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发展与运用[D];中南大学;2009年

2 徐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周玉文;论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D];湘潭大学;2004年

4 李和颖;十五大以来中共党际关系转型深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剑;协商民主视阈下当代中国党际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6 叶益巧;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王珂;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我党对党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重大创新[D];外交学院;2004年

8 唐仲春;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丰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祁祁;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四原则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本文编号:747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47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