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国际传播的新态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22:21

  本文关键词:国际传播的新态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传播 传者与受者 信息 媒介


【摘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深刻发展与变革,传媒集团、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与扩张,这无疑对信息资源在国际社会的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拟从国际传播的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等方面来探讨国际传播在新环境、新技术之下呈现出来的新态势。
【作者单位】: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关键词】国际传播 传者与受者 信息 媒介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一、传者与受者:个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从人类历史来看,最早出现的国际传播主体无疑就是个人和主权国家。随着媒介的演进和历史的变迁,国际传播的主体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也纷纷扮演起了国际传播主体的角色。在众多主体角色中,主权国家始终占据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君昌;国际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下报道世界[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07期

2 刘子建;;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变革[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3 赵雅文;;国际传播失衡与平衡的哲学思考[J];新闻大学;2007年02期

4 石芳;韩向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提升[J];东南传播;2007年08期

5 朱振明;;反思中国对非洲的国际传播[J];青年记者;2008年17期

6 张晖;;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国际传播[J];军事记者;2008年11期

7 一凡;;国际传播学会[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戴长征;;非洲的国际传播与“呜呜祖拉”[J];对外传播;2010年09期

9 林任君;;在国际传播中要确立什么意识[J];同舟共进;2010年11期

10 张毓强;;2010年中国国际传播的六个关键词[J];对外传播;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心颖;;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Dan Schiller;;国际传播中政治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5 郭可;;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及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王利涛;刘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智;刘胜楠;;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调查及未来传播策略研究[A];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吴三军;;化解西方媒体误读,重塑北京国际形象[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3年

3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新途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记者 杜军玲;非盈利性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成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记者 韩晓东;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在京成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梦杨;福莱国际传播宣布上海新领导团队[N];中国贸易报;2010年

7 贺明华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建立高效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沈国麟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建国际传播的“中国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记者 孙海悦;中国国际传播步入新战略转型阶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毛莉;精准传播是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哲;国际传播的“海味”与“中国味”[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2 孙晓男;减少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噪音[D];外交学院;2005年

3 李大元;跨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D];吉林大学;2005年

4 古天姣;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吉广荣;汉语大众媒介与汉语国际传播[D];郑州大学;2012年

6 卫然;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7 陈国洲;民间力量利用网络挑战国际传播霸权的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朱宏江;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阎玉杰;中日语言国际传播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马宁;媒介、意识形态与国际传播[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5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55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