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说”视域下的新加坡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9:36
本文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说”视域下的新加坡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社会治理”理念在新加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践一直随理论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新加坡的社会治理中,参与主体是人民行动党政府所代表的国家以及社会多元主体,本文主要关注的社会方面的主体是基层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等)和公民个人三大主体。本文观察到在发展过程中,新加坡社会治理事业的日渐良好的发展得益于行动党政府与社会方面主体之间的良好协作,国家与社会两大主体力量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模式。本文认为,这种关系受到了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社会治理问题的复杂多元性、多元主体治理目标一致性、多元主体间的资源互补性等。国家与社会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基层自治单位之间的政府主导与相互依赖关系;国家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优势互补关系;国家与社会公民的相互依赖关系等。本文从新加坡行动党政府与多元社会主体互动关系的视角研究新加坡社会治理问题,并发现:新加坡社会治理观念的产生以及治理实践的发展受到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以及不断入新的移民所带来的多种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等一些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的影响。同时,新加坡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在影响并建构新加坡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又被两者能动性所形塑。在社会治理中的新加坡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均具有各自能动性,他们基于自身利益与能力,进行决策并实施。社会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回应政府行为,表达诉求;政府方面则根据社会的发展态势来调适社会治理中的理念与措施。虽然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程度仍然有限,但现有的具有一定效率的参与已对新加坡社会治理事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是新加坡社会治理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主体动力。当然,两者关系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它的优劣之处均值得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多元主体间关系推进的问题上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治理 新加坡 国家与社会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33.9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21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二、文献综述11-17
- (一) 社会治理11-14
- (二)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14-16
- (三) 对已有研究的简短评论16-17
- 三、研究内容17-19
- (一) 研究思路17
- (二) 研究框架17-19
- 四、研究方法19
- (一) 文献研究法19
- (二) 比较分析法19
- 五、创新与局限19-21
- 第一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21-26
-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说理论21-22
- 第二节 一种新加坡社会治理的新分析框架22-26
-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的互动22-23
-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说在新加坡社会治理中的适用性23-25
- 三、运用国家与社会理论工具需要注意的点25-26
- 第二章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发展状况26-36
- 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26-33
- 一、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26-27
- 二、新加坡治理理念的驱动因素27-28
- 三、新加坡社会治理的现状及价值28-33
- 第二节 新加坡国家与社会在社会治理中互动关系基础33-36
- 一、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33
- 二、社会治理问题的复杂多样性33-34
- 三、多元主体治理目标的一致性34
- 四、多元主体间资源互补性34-36
- 第三章 新加坡国家与社会在社会治理中互动关系模式与互动机制36-56
- 第一节 新加坡国家与社会在社会治理中互动关系模式36-43
- 一、国家与社会基层自治单位—政府主导与相互依赖模式37-39
- 二、国家与社会中介组织—合作与优势互补模式39-40
- 三、国家与社会公民—相互依赖模式40-43
- 第二节 新加坡国家与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互动机制43-50
- 一、“外围环境”43-46
- 二、“双重能动”46-47
- 三、“策略性互动”47-50
- 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新加坡“概念规划”50-53
- 第四节 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53-56
-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56-60
- 参考文献60-67
- 附录67-68
本文编号:767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6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