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正观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公正观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摘要】: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调节社会秩序、规范个人行为最基本的标杆和价值尺度,同时也是全人类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懈努力的方向,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之一,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价值体系,更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公正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伟大领袖马克思耗其一生都在探索和追求一种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状态,其公正思想理应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指导思想。自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党和国家不遗余力的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然而,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等可喜现状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深刻的矛盾问题以及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贫富分化、城乡差异、教育不公、贪污腐败、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社会热点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能否从根本上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重在对马克思公正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将马克思公正思想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为这些不公正现象的解决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手段,加速推动社会公正合理发展,为我国早日完成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公正观 和谐社会 公平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7
- 1.1 课题背景8-9
- 1.1.1 选题目的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2.3 研究发展趋势15-16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技术路线16
- 1.4 创新点16-17
- 2 马克思公正观概述17-28
- 2.1 马克思公正观的理论渊源17-19
- 2.1.1 对古希腊哲学家的继承和发展17
- 2.1.2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认识17-18
- 2.1.3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借鉴18-19
- 2.2 马克思公正观的基本内容19-24
- 2.2.1 实现产品分配的公平公正19-20
- 2.2.2 实现政治权利的自由平等20-21
- 2.2.3 实现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21-22
- 2.2.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2-23
- 2.2.5 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3-24
- 2.3 马克思公正观的价值目标及解读原则24-26
- 2.3.1 马克思公正观的价值目标24-25
- 2.3.2 马克思公正观的解读原则25-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正问题及原因分析28-40
- 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公正问题28-34
- 3.1.1 经济领域——贫富差距过大28-29
- 3.1.2 政治领域——权利过于集中29-30
- 3.1.3 文化领域——教育公平缺失30-32
- 3.1.4 社会领域——社会保障失衡32-33
- 3.1.5 生态领域——异化消费严重33-34
- 3.2 马克思公正观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公正问题的归因分析34-39
- 3.2.1 分配制度不完善34-35
- 3.2.2 权力配置有待优化35-36
- 3.2.3 教育体制存在弊端36-37
- 3.2.4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37-38
- 3.2.5 生态环保意识薄弱38-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4 马克思公正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40-52
- 4.1 合理完善分配制度40-42
- 4.1.1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40-41
- 4.1.2 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体系41-42
- 4.2 改革完善民主政治42-44
- 4.2.1 合理划分权力关系42-43
- 4.2.2 限制公权力运行43
- 4.2.3 完善监督问责机制43-44
- 4.3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44-46
- 4.3.1 确保公民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44-45
- 4.3.2 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公平45-46
- 4.3.3 加强预防教育腐败46
- 4.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6-48
- 4.4.1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46-47
- 4.4.2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47-48
- 4.5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8-51
- 4.5.1 倡导适度消费48-49
- 4.5.2 推动绿色消费49-50
- 4.5.3 树立生态和谐价值观50-51
- 4.6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志华;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观[J];现代哲学;2000年02期
2 董欢;;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理论建设;2007年01期
3 董欢;;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董欢;;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04期
5 李拥军;;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初探——由公平与效率的争论说开去[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6 董欢;;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求实;2007年08期
7 汪盛玉;;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基本内涵[J];教学与研究;2010年05期
8 杜建政;刘宁;李明;祝振兵;徐本华;;国民公正观的结构[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9 ;“杀人偿命”是一种公正观[J];政府法制;2011年24期
10 朱贻庭;;必须重视中国传统公正观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忠民;;应当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徐俊忠;马克思社会公正观:一个批判性的范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有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四重意蕴[N];光明日报;2013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马俊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公正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吴忠民;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论纲[N];北京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杨维汉;江必新:坚持全面公正观[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李国光;群众“老不信”是最大的危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胡兴儒;树立科学的司法和谐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执笔人 葛晨虹;“十二五”:公平正义的伦理呼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周广峰邋郑桂丽 夏登虎;单县:“三抓”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N];菏泽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俊勇;马克思的公正观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大学;2010年
2 罗宁;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胡涵;媒体的立场化策略与公正观的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洋;马克思公正观及其当代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冯欢欢;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恕淼;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视野下高校非学历证书考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7 纪成凤;"核心价值观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正观教育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静;大学生公正观现状分析及培育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熊梦琴;我国当代研究生社会公正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赵雪;马克思公正观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2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4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