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中青年价值观影像呈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21:13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中青年价值观影像呈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世纪 中国大陆电影 青春电影 青年价值观教育


【摘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它带来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其中包括青年人的思想与命运等。电影对此进行了直观形象的艺术传达,出现了一大批青春电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所谓青春电影,就是以年龄在十二至三十五岁左右的青年为主要审美对象,以他们的生活状态、情感诉求、精神需要及成长经历为主要刻画内容,着重表现青年与他人交往、与社会交流的方式及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文化认知等的电影。作为电影类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青春电影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作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中国大陆大约历经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八十年代以批驳历史题材为主,九十年代主要关注青年个体,新世纪以后呈多元主题的发展。数量繁多、主题多样的青春电影既艺术地呈现了特定时代下青年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也影响着当下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本论文以新世纪以来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价值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共分五章来阐述它们的内容构成及其对于当下青年教育的功能。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第二章梳理了青年爱情观的影像呈现,指出影片中青年爱情观表现为宁静生活中的纯爱追求、自由恋爱下的肉欲放纵和苦难挫折中的精神慰藉这三点;揭示出影片对青年爱情观刻画的情感倾向为歌颂追求纯爱爱情观、讽刺放纵肉欲爱情观、对寻求精神慰藉爱情观的关怀。第三章分析了青年职业观的影像呈现,总结出青年职业观的表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现实生活下的生存需求、物质追求下的享乐主义、理想支撑下的价值实现;它们的情感倾向是同情满足生存需要的职业观、认同追求物质享乐的职业观、歌颂实现理想价值的职业观。第四章青年道德观的影像呈现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怀的个体抒发、个人主义驱使下的行为失范、青春成长中对传统道德的重拾;其对青年道德观刻画的情感倾向是赞扬青年爱国主义、惋惜个人主义、认可青年重拾传统道德。基于上述影片文本分析,最终对青春电影与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认为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在于:借青春电影中的爱情之美帮助青年树立纯真的爱情观,利用青春电影中的奋斗之真激励青年形成追逐远大理想的职业观,选取青春电影中的道德之善培养青年的道德价值观。总的来说,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以积极意义为主,当然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消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塑造存在快餐式的爱情,拜金主义的职业观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及电影创作主体等方面,要解决以上问题,只有立足现实,从青春电影的创作主体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入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才能塑造丰满、有内涵的青年形象,对青年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青年价值观教育产生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世纪 中国大陆电影 青春电影 青年价值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4
  • 一、关于中国青春电影的研究现状10-12
  • (一) 对青春电影史的研究10-11
  • (二) 对青春电影艺术表达与文化内涵的研究11
  • (三) 对青春电影文本与影像呈现的研究11
  • (四) 关于青春电影个案与教育的研究11-12
  • 二、关于青年价值观的研究现状12-14
  • (一) 对价值观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12-13
  • (二) 对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相关实证研究13
  • (三) 对青年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的宏观视角探索13-14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14-15
  • 一、研究内容14-15
  • 二、研究目标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5
  • 一、文献研究法15
  • 二、内容分析法15
  • 三、学科交叉研究15
  • 第五节 基本概念界定15-16
  • 一、青春电影15-16
  • 二、青年价值观16
  • 第六节 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发展流变16-20
  • 第二章 青年爱情观的影像呈现20-28
  • 第一节 影片中青年爱情观的内涵20-24
  • 一、宁静生活中的纯爱追求20-22
  • 二、自由恋爱下的肉欲放纵22-23
  • 三、苦难挫折中的精神慰藉23-24
  • 第二节 影片对青年爱情观的情感传达24-28
  • 一、歌颂追求纯爱的爱情观24-26
  • (一) 温暖的色彩搭配24-25
  • (二) 唯美的音乐选择25-26
  • 二、讽刺放纵肉欲的爱情观26-27
  • (一) 昏暗的场景布光26
  • (二) 理性回归的结局设置26-27
  • 三、关怀寻求精神慰藉的爱情观27-28
  • (一) 坎坷的角色命运27-28
  • (二) 节制的情爱描写28
  • 第三章 青年职业观的影像呈现28-36
  • 第一节 影片中青年职业观的内涵29-32
  • 一、现实生活下的生存需求29-30
  • 二、物质追求下的享乐主义30-31
  • 三、理想支撑下的价值实现31-32
  • 第二节 影片对青年职业观的情感传达32-36
  • 一、同情满足生存需要的职业观32-34
  • (一) 压抑的场景设置32-33
  • (二) 平视的镜头角度33-34
  • 二、认同追求物质享乐的职业观34-35
  • (一) 偶像化的角色塑造34
  • (二) 物质符号的选择34-35
  • 三、歌颂实现理想价值的职业观35-36
  • (一) 励志的主题陈述35
  • (二) 隐喻的音乐表达35-36
  • 第四章 青年道德观的影像呈现36-46
  • 第一节 影片中青年行为道德的内涵37-41
  •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个体抒发37-38
  • 二、个人主义驱使下的行为失范38-39
  • 三、青春成长中对传统道德的重拾39-41
  • 第二节 影片对青年行为道德的情感传达41-46
  • 一、赞扬青年爱国主义41-42
  • (一) 大景别的构图与多层次色彩布局的融合41-42
  • (二) 英雄形象的塑造42
  • 二、惋惜青年个人主义42-44
  • (一) 多线性叙事42-43
  • (二) 人物命运的曲折安排43-44
  • 三、认可青年重拾传统道德44-46
  • (一) 突变的情节设置44
  • (二) 隐喻蒙太奇的运用44-46
  • 第五章 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和意义46-55
  • 第一节 青春电影与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46-49
  • 一、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现状46-47
  • 二、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不足47-48
  • (一) 方法不够灵活47
  • (二) 内容较为单一47
  • (三) 手段比较滞后47-48
  • 三、青春电影与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关系48-49
  • (一) 电影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价值观教育主体的迎合48
  • (二) 主题内容的教化功能与价值观教育主旨的契合48-49
  • 第二节 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优势49-53
  • 一、寻回本真:利用其爱情之美进行婚恋价值观教育49-50
  • 二、追逐理想:利用其奋斗之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50-52
  • 三、培养素质:利用其道德之善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52-53
  • 第三节 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意义53-55
  • 一、积极意义53-54
  • 二、消极之处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58-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有珏;;贵在青春思考——解读日本青春电影[J];电影新作;2004年06期

2 郑静;;青春电影的成长道路[J];电影评介;2007年05期

3 刘帆;;小议都市青春电影中的标准语境[J];电影文学;2007年01期

4 沈小风;;略论青春电影的三种状态[J];电影文学;2007年15期

5 谢建华;;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6 沈小风;;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思灵;;青春电影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8 赵杨;;浅谈泰国青春电影中的青春元素[J];大舞台;2011年08期

9 白鹏飞;;淡淡的故事,深深的感动——论泰国青春电影[J];电影评介;2011年10期

10 谢美;;泰国青春电影中的三代华人形象浅析[J];电影评介;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杨映像 贵阳星空影城职业影评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女性色彩浓厚的青春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3年

2 楚卿;青春电影何以“架空”青春记忆[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谢其章;跨越时代的《青春电影》[N];光明日报;2005年

4 ;青春电影热映,青春文学能否回暖?[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5 罗云川;果然“青春电影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赵亮;青春电影,,不应止于暮色怀想[N];工人日报;2014年

7 何流;青春电影还能走多远[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本报评论员 艾丹;走出小格局更需大气候[N];湖北日报;2013年

9 李贵宏 安徽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 学术副主任;《同桌的你》:青春作伴好还乡[N];中国电影报;2014年

10 记者 甘文瑾;《乐火男孩》关注80后创业[N];中国电影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祖欣;台湾青春电影,从“政治”到“性/别”政治[D];南京大学;2012年

2 张文明;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审美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刘子琪;论新时期两岸三地青春电影[D];山西大学;2013年

4 曹乐;泰国校园青春电影的接受美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雪雪;90年代以来的大陆青春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孙晓凤;论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现状、困顿及对策[D];河北大学;2014年

7 申素样;新世纪以来中国青春电影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郝东桥;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

9 陈曦;80年代以后内地青春电影的空间演变[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袁娜;2000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7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77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1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