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基于博物馆社会化的视觉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1:25

  本文关键词:基于博物馆社会化的视觉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博物馆社会化 视觉信息系统 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体系


【摘要】: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继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产业、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的相关政策。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其社会职能自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即公共服务理念下的博物馆,在收藏、研究、教育等基本功能之上,增强了服务功能,以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服务于社会,具体体现为:针对博物馆社会化环境下受众需求,博物馆信息设计由原来单一的展陈设计发展到现在多媒介、多功能、多范围的视觉信息系统设计,新形式、新需求需有新的认识来解决设计所面临的新问题,此为选题缘由。为什么要将博物馆与社会化联系在一起来讨论视觉信息系统出现的设计问题呢?原因有二:第一,个体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历程,因此,个人成长与社会化之间,博物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人聚成群,结成社会,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博物馆视觉信息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业已成为人们对世界认知的重要来源,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二课堂”。因此本文以当今博物馆社会化环境下的视觉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服务展开研究,试图探寻视觉信息系统如何满足公众需求,更有效服务公众;如何更好体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社会化的环境中发挥最大效益;如何处理好“视觉信息”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公众提供更全面更详细更人文的服务。研究中,首先点明写作缘由,并结合社会发展环境,解读政治社会化之下国家政策对博物馆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向及规划,分析当下博物馆功能的演进,即社会服务功能的出现。其次剖析基于博物馆文化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信息组织社会化对服务功能的影响,探讨在对服务功能影响之下的视觉信息系统(展览说明、服务系统、导向系统)应如何展现。再次从博物馆社会化环境对个人或群体产生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动性出发,提出当今视觉信息系统设计应重视多元化的信息呈现及双向交互的学习方式,在人与博物馆互动中进行无意识的社会化。最后,在对服务体系、服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归纳影响博物馆视觉信息系统设计的社会因素。通过以上对博物馆社会化的层层剖析,分析视觉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以期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发挥其最大效益。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化 视觉信息系统 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6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缘由10
  • 1.1.1 课程的初次接触10
  • 1.1.2 课程的深入了解10
  • 1.1.3 研究主体的延伸10
  • 1.2 由知识学习到理论认识10-13
  • 1.2.1 初次阅读中概念的把握10-11
  • 1.2.2 再次阅读中理论的认识11-12
  • 1.2.3 从理论认知到问题发现12-13
  • 1.3 博物馆实地考察中的思考13-17
  • 1.3.1 河南省博物院考察的困境13
  • 1.3.2 湖北省博物馆考察的新认知13-14
  • 1.3.3 华东五市博物馆考察理论到实践14-17
  • 第二章 博物馆社会化功能的演进17-23
  • 2.1 新形势下的博物馆社会化功能17-20
  • 2.1.1 政治社会化对博物馆的影响17-18
  • 2.1.2 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定18-19
  • 2.1.3 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博物馆社会化功能19-20
  • 2.2 由收藏、研究、教育到社会服务20-23
  • 2.2.1 收藏、研究、教育发展历程20-21
  • 2.2.2 社会功能的发展——社会服务的出现21
  • 2.2.3 社会化新功能——社会服务21-23
  • 第三章 服务社会博物馆社会化功能对视觉信息设计的影响23-32
  • 3.1 文化社会化特征及其影响23-26
  • 3.1.1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及文化的社会功能23
  • 3.1.2 文化社会化特征对服务功能的影响23-24
  • 3.1.3 服务功能学习及研究层面对展览说明信息系统的影响24-26
  • 3.2 教育社会化特征及其影响26-29
  • 3.2.1 教育社会化的新概念26
  • 3.2.2 教育社会化特征对服务功能的影响26-27
  • 3.2.3 服务功能学习及研究层面对展览说明信息系统的影响27-29
  • 3.3 信息组织社会化特征及其影响29-32
  • 3.3.1 信息组织必要性29-30
  • 3.3.2 信息组织社会化特征对服务功能的影响30
  • 3.3.3 服务功能参观层面对导向及服务信息系统的影响30-32
  • 第四章 社会化环境下的视觉信息系统设计发展方向分析32-36
  • 4.1 多元化的视觉信息呈现形式32-34
  • 4.1.1 博物馆视觉信息多样化缘由32
  • 4.1.2 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33
  • 4.1.3 展示手段理念现代化33-34
  • 4.2 由被动接收到交互学习34-36
  • 4.2.1 交流空间的博物馆34
  • 4.2.2 大众媒体的交流学习效用34-35
  • 4.2.3 受众学习方式的转变35-36
  • 第五章 影响博物馆视觉信息系统设计的社会因素36-41
  • 5.1 受众需求与有效服务36-37
  • 5.1.1 受众个性化需求与多元、高度自控的有效服务36-37
  • 5.1.2 受众的核心需求与阶段性、关键点的有效服务37
  • 5.2 信息设计与有效服务37-41
  • 5.2.1 信息设计与认知37-38
  • 5.2.2 信息设计与交流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滨;余雁;;视觉信息的多维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3年04期

2 张恒;刘艳丽;;基于视觉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综述[J];信息技术;2008年06期

3 李刚;;视觉信息传递的模糊性[J];美术大观;2010年03期

4 寿天德;尹德辉;;关于图形、图像与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非电话类服务[J];视听界;1991年03期

6 韩丛耀;;中华艺术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构想(上)——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建模及在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7期

7 王苗辉;;基于视知觉的视觉信息界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年08期

8 汪云九,邢静;视觉信息加工的一些理论和模型[J];机器人;1987年03期

9 刁云程;“视觉信息加工”研究圆满结束[J];中国科学基金;1994年01期

10 陈果;张武昕;高隽;;微小目标的视觉信息获取及系统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芸;杜诚;;21世纪的视觉信息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翁强;闫丽;翁伟生;;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对视觉信息加工缺损的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刘力;龚海韵;;果蝇蘑菇体对视觉信息的归纳作用[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4 孙明;;视觉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书荣;;视觉信息加工中的神经元相互作用[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苏润娥;吉国明;宋笔锋;;人的视觉信息捕捉能力测试软件[A];陕西省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杨瑾;李潇;王书荣;;家鸽背外侧丘脑神经元参与外侧单眼视觉和环境亮度检测[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春宇;张蔚;刘海鹏;于立平;王小捷;李睿凡;;基于视觉信息的汉语词汇语义习得[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唐克伦;张湘伟;成思源;熊汉伟;张洪;;视觉信息与CMM测量数据的融合[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珊珊;于庆宝;冯士刚;鹿麒麟;唐一源;;视觉信息等级处理的双脑协同性研究[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班威;“家务机器人”能走能做家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驻北京记者 李雪;北京心目影院 盲人的音画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查正军;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视觉信息标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祝博荟;基于深度与视觉信息融合的行人检测与再识别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何立火;视觉信息质量感知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尹显东;多维随机序列敏感视觉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沈乔楠;堆石混凝土施工管理中视觉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王蒙军;唇读发声器中视觉信息的检测与处理[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震;基于局部视觉信息的大规模图像检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苗苗;联合锋电位和局部场电位的视觉信息整合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凡思武;基于视觉信息和树匹配的Deep Web数据抽取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雯琴;基于图模型的Web表格中视觉信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田丽;品牌视觉信息的图形动态化创意呈现[D];南昌大学;2015年

5 胡义坦;基于视觉信息的无人机着陆参数估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朱冰阳;基于CEF的页面分割算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王理军;基于多体素模式分析的fMRI视觉信息解码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8 胡泽铭;数字界面视觉信息认知ERP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刘嘉丽;“中国—南亚博览会”展示设计的视觉信息传达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10 王红旗;基于视觉信息的机械手对刚性椭球体的抓取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97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97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