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3:16

  本文关键词: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社会阶层 政治参与 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较快,在大力发展和努力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项配套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社会阶层结构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先后出现了新的行业或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他们以民营科技企业骨干成员、个体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创业人员、各类型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为主构成了我国的新社会阶层,他们所具备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伴随着新社会阶层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对于参政需求和意愿日益迫切,自身的政治自觉性和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有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人员积极参与了国家各级政治活动。然而,就新社会阶层参与政治活动的实际情况而言,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远远不如其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影响,这种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不匹配现状有着较为复杂且深刻的原因及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现状及问题,从中分析原因,提出有效地对策,对于增强新时期新社会阶层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的创新点,着重阐述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其次,从改革开放催生出新的社会阶层、新社会阶层逐渐参与政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社会阶层的出现,重点分析了新社会阶层积极扩大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成效。接着,从政治参与主体、政治参与机制、政治参与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成因。最后,从规范和约束新社会阶层不合理的政治诉求、创造和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基础性条件、重视和发展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实效性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为:第一,通过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历程及现状发现,以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自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参与到了政治活动中去,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视,新社会阶层在政治参与中获得了较高的地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希望扩大参与宽度,其政治参与面临着渠道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并存的现象。第二,通过总结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成效发现,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第三,分析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认为政治参与主体问题表现为主体素质不高、目标定位不明确、动机功利性强、缺乏社会责任感;政治参与机制问题表现为政治参与互动机制未建立、政治参与有效性缺失;政治参与渠道问题表现为政治参与渠道功能难发挥、渠道多服务于制度性安排、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认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新社会阶层发展不成熟、定位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第四,提出了增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实效性的对策,认为应当规范和约束新社会阶层不合理的政治诉求,具体是要重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积极意识的培育、从立法层面规范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治诉求、在实践中应采取拓宽与抑制相结合的策略、科学引导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应当创造和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基础性条件,具体是要增强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努力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建立政治参与互动机制、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应当重视和发展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具体是要充分发挥政党在政治参与渠道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人大和政协在政治参与渠道建设中的功能、切实保障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 政治参与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D6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相关问题12-16
  • 一、相关概念界定12-13
  • (一)新社会阶层的概念12
  • (二)政治参与的科学内涵12-13
  • 二、研究理论基础13-16
  •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13-14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14-16
  • 第二章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历程及现状16-22
  • 一、新社会阶层的出现16-17
  • (一)改革开放催生出新的社会阶层16
  • (二)新社会阶层逐渐参与政治活动16-17
  • 二、新社会阶层积极扩大政治参与17-20
  • (一)政府高度重视 新社会阶层在政治参与中有较高的地位17-18
  • (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希望扩大参与宽度18-19
  • (三)政治参与渠道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并存19-20
  • 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成效20-22
  • (一)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21
  •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21
  • (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21-22
  • 第三章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2-29
  • 一、政治参与主体问题22-23
  • (一)政治参与成效不明显22
  • (二)目标定位不明确22-23
  • (三)缺乏社会责任感23
  • 二、政治参与机制问题23-24
  • (一)政治参与互动机制未建立23-24
  • (二)政治参与有效性缺失24
  • 三、政治参与渠道问题24-26
  • (一)政治参与渠道功能难发挥24-25
  • (二)渠道多服务于制度性安排25-26
  • (三)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26
  • 四、存在问题的成因26-29
  • (一)主体素质不高26-27
  • (二)动机功利性强27
  • (三)社会认可度不高27-28
  • (四)经济地位不高28-29
  • 第四章 增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实效性的对策29-36
  • 一、规范和约束新社会阶层不合理的政治诉求29-31
  • (一)重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积极意识的培育29
  • (二)从立法层面规范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治诉求29-30
  • (三)在实践中应采取拓宽与抑制相结合的策略30
  • (四)科学引导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目标与价值取向30-31
  • 二、创造和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基础性条件31-33
  • (一)增强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31-32
  • (二)努力加强政治素质教育32
  • (三)建立政治参与互动机制32-33
  • (四)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33
  • 三、重视和发展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渠道33-36
  • (一)充分发挥政党在政治参与渠道建设中的作用33-34
  • (二)发挥人大和政协在政治参与渠道建设中的功能34
  • (三)切实保障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34-36
  • 结论36-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1


本文编号:911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911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