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机制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3:03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机制及其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 招商引资 机制 项目 风险监管


【摘要】:招商引资对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资本引进,技术吸收,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机会增加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经过了“粗放式招商”、“特色产业规划招商”、“招商选资”三个阶段。招商引资的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但现在地方政府大都采用“招商选资”的行为模式,面对地区之间的竞争,为了招引优质项目,往往应投资者的要求,会出让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手段,但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往往没有达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考核指标,令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产生了损失,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目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招商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人为主观因素或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可能会引起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即是招商引资的项目对其预期的承诺没有很好履行而使政府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分析其问题存在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地方政府制定对策时,没有很好运用风险监管有关理论知识,对招商引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妥善处理好风险,减少招商引资问题的发生。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在针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运用风险监管有关理论知识,对招商引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完善方面做了有关研究,但是通过分析有关研究文献,结合当前我国在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现存的许多研究大都囿于从招商引资准入方面,通过建立项目准入的风险评估体系,从源头上进行风险监管。而对于政府如何加强招商引资风险监管的全面化和系统化,特别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研究加强政府招商引资风险监管问题的文章相对就较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针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如何运用风险监管有关理论知识,对招商引资的管理制度和运用机制进行完善的最新动态。招商引资产生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贯穿于整个项目引进投产的全过程。现阶段,要提高政府招商引资成功率,关键还是要尽量实现政府招商引资风险监管的全面化和系统化。然后,利用“两缺口模型”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问题研究的现实依据,分析了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的现状,总结了招商引资已取得成绩。黄江镇已根据自身招商引资形势,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基本原则,监管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来规范招商引资活动。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建立风险监管的标准规范,实现了规范化运行。但招商引资的风险来源比较广泛,因招商者和投资者的影响、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的机制还存在不足,还没有落实风险的全面防控和精细化的监管。对于这些存在的机制问题,先借鉴国内外政府招商引资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是我国东南亚地区近邻,同处于亚洲经济圈内,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有具有相似性。而我国招商引资最早起源于深圳、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是改革开放前沿地方,更具有参考价值。再结合黄江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招商引资存在机制问题优化的对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镇政府要运用风险监管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监管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招商引资全程监管,对项目在履约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问题,实现有效的预防,将招商引资的风险控制好,使得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目标进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 招商引资 机制 项目 风险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一、绪论11-18
  • (一) 研究的背景11-12
  • (二) 研究的意义12-13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3-14
  • 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14-16
  • (四)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6
  • (五)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16-18
  • 1、研究的思路16
  • 2、研究的方法16
  • 3、创新之处16-18
  • 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机制存在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与现实依据18-28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8-24
  • 1、地方政府18
  • 2、招商引资18-20
  • 3、招商引资机制20-21
  • 4、风险监管21-24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24-25
  • 1、“两缺口模型”理论24-25
  • 2、新公共管理理论25
  • (三)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机制问题研究的现实依据25-28
  • 三、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的现状及存在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28-40
  • (一) 东莞市黄江镇招商引资简介28-29
  • (二) 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相关政策介绍29-30
  • 1、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市属依据政策简介29-30
  • 2、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镇内依据政策简介30
  • (三) 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的主要举措30-33
  • 1、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基本原则30-31
  • 2、制定了招商引资的评估机制31-32
  • 3、制定了招商引资的监管机制32
  • 4、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32
  • 5、制定了招商引资的约束机制32-33
  • (四) 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33-34
  • (五) 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34-36
  • 1、项目监管机制不完善,项目意向多,变数较多34
  • 2、项目评估机制不完善,投资后出现了不达标情况34-35
  • 3、项目激励机制不完善,招商引资资源使用效率低35
  • 4、项目约束机制不完善,不能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约束35-36
  • (六) 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6-40
  • 1、地方政府不科学的政绩观,增加了项目的监管难度36
  • 2、项目缺乏有效的评估,不能对项目系统性把握和分析36-37
  • 3、人为的主观因素和市场变化的客观因素影响到项目对招商引资资源使用的履约37-38
  • 4、合约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对项目的约束和责任的追究38-40
  • 四、国内外政府招商引资的经验及启示40-46
  • (一) 国外政府招商引资的经验40-41
  • 1、新加坡招商引资的现状40
  • 2、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的举措40-41
  • (二) 国内政府招商引资的经验41-43
  • 1、深圳市龙岗区招商引资的现状41-42
  • 2、深圳市龙岗区政府招商引资的举措42-43
  • (三) 国内外政府招商引资经验的启示43-46
  • 1、注重招商引资理念的创新和对产业的引导,从源头上完善监管机制43
  • 2、注重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健全项目的评估机制43-44
  • 3、注重完善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服务环境,减少对招商引资资源激励机制依赖44
  • 4、注重招商引资信息的收集、共享和利用,建立全面、公开的招商引资信息机制44-46
  • 五、解决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存在机制问题的对策46-53
  • (一) 完善现有招商引资监管机制,应对项目的不良现象46-48
  • 1、镇政府有关的招商引资领导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46
  • 2、严格执行现有的招商引资流程46
  • 3、完善项目的信息搜集和核实46-47
  • 4、加强与其它地区的互通,共享项目的信息纪录47
  • 5、加强对项目全程监管47-48
  • (二) 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评估机制,对项目有一个系统的认识48-49
  • 1、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增加招商引资的动态分析48
  • 2、完善评估机制的客观民主性,让广大民众参与其中48-49
  • 3、提高招商工作人员的专业评估水平49
  •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资源激励机制,提高项目对资源使用效率49-51
  • 1、改善现有项目的奖励办法49-50
  • 2、规范项目土地的出让50
  • 3、善用招商引资的服务资源50-51
  • (四) 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相关的约束机制,督促项目按要求完成投资51-53
  • 1、完善项目合约的约束机制51
  • 2、完善项目责任追究的约束机制51-53
  • 结语53-55
  • 注释55-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国峰;;金融监管待变[J];经济;2005年12期

2 杨泉荣;我国转轨时期银行风险监管的特点[J];金融与经济;1996年09期

3 成小洲;香港加强金融风险监管的经验和教训[J];世界经济;1997年12期

4 郝丙建;对信用社风险监管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8期

5 宋继伟;银行业信贷风险监管的内容和手段[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6 邢桂君;风险监管及其在中国微观层面实践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02年02期

7 荣庆;关于加强我国银行风险监管的几点思考[J];西安金融;2002年05期

8 景海明;加大金融风险监管力度的建议[J];西安金融;2002年11期

9 张映芹;论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与风险监管[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熊志强;加强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思考[J];武汉金融;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兰;保监会量化考核保监局案件风险监管工作[N];金融时报;2013年

2 记者 罗进;江苏分行加强大额授信风险监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3 边玉兰 田浩洁;锡盟银监分局强化风险监管[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4 周萃;负债全口径统计强化平台贷风险监管[N];金融时报;2013年

5 经济视点报记者 吴春波;河南持续推进小贷公司重组 风险监管待强化[N];经济视点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夏水夫;农行浙江分行加强信贷风险监管成效显著[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7 本报通讯员 李其勇;浙江瑞安支行强化信用风险监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8 俞靓;刘明康:加强对跨境业务的风险监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苗燕;银行业: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李盼盼 见习记者 李想;金融改革:优化配置与风险监管并重[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巍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禹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2 梁创坤;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机制及其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建欣;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监管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范嵩;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张健;网络银行的发展与风险监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庄恳民;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D];浙江大学;2006年

7 韩迎飞;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德安;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监管[D];青岛大学;2009年

9 王鑫蕊;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婧;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5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985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