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5:03

  本文关键词: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磁流变液 复合场 剪切屈服应力 层间传力 磁化均匀


【摘要】:磁流变器件(Magnetorheological Device, MRD)传动的工作原理是以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MRF)为工作介质,其动力和运动形式是靠两个传动界面之间的磁流变液来传递,通过调节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磁流变效应的强度,实现磁流变液剪切应力无级调节。磁流变传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传动形式,它不仅具有控制方便、能耗小、反应迅速(毫秒量级)的特点,而且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其影响非常小。因此,磁流变传动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机器传动部分的无级调速、执行部分的过载保护、机电设备的软启动和软制动等方面。针对目前国内外在磁流变传动技术领域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理论计算模型的建立分别利用经典偶极子模型、局部偶极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链中各个铁磁性颗粒受力进行分析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结合本文的实验内容,建立了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理论计算模型。2.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实验装置的设计分析了三种线圈布置方式(线圈外置式、线圈内置式、线圈旁置式)以及三种传动形式(圆盘传动、圆柱传动、圆筒传动),选择线圈布置方式为线圈外置式,传动形式为圆盘传动形式;比较了两种加热方式(加热箱加热、镀铝加热器加热)的优缺点,选择加热方式为镀铝加热器加热;给出磁回路的基本结构,分析确定了磁回路中的各段材料,通过计算得到线圈的安匝数NI=1025A,线圈的匝数N=2050匝;计算得到电磁线圈横截面直径d=0.8mm,单位长度上的平均匝数n1=11.9匝/cm,单位厚度上的平均层数门,=10.87匝/cm。3.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仿真模型的建立及磁场仿真根据本文实验的基本要求,给出仿真的条件,建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研究装置的仿真模型,对装置的磁场分布展开仿真分析。在仿真分析过程中分别将探测头放置在磁流变液所在空间的不同位置进行仿真,并对各个位置的磁场分布进行对比分析。4.剪切切模式下磁流变层间传力特性实验装置的搭建及测试设计了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和实物图,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内部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制造并搭建实验研究装置,设计实验内容及步骤,对转盘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每一位置中的三个变量进行分块实验,得出数据。5.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在磁场和温度场所组成的复合场的作用下测试了剪切模式下磁流变层间传力特性,建立了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曲线,并结合理论分析,在铁磁性颗粒达到磁化均匀的情况下,其剪切屈服应力的层间输出特性呈对称分布,其对称面是沿磁流变液所在空间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平面,形成一个中间高且逐渐向两头降低的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转盘所在位置特性曲线,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实验结果展开讨论。由三种理论模型所得结果可知:在弱磁场作用下,偶极子边界理论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的误差最小,在-1.5%-1%之间,说明在实验值上下波动;局部场偶极子理论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的误差范围在2.5%-4%之间,说明理论值总体大于实验值;由经典偶极子理论模型计算所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范围在-2.5%-1%之间,说明在实验值上下波动,并且波动的范围较大。在强磁场作用下,由偶极子边界理论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的误差最小,在-0.4%-0.2%之间,说明在实验值上下波动;而局部场偶极子理论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的误差范围在-1.4%-0.6%之间,说明在实验值上下波动,并且波动的范围较大;经典偶极子理论模型计算所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范围在-2.8%-1.6%之间,说明在实验值上下波动,并且波动的范围最大。
【关键词】:磁流变液 复合场 剪切屈服应力 层间传力 磁化均匀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3
  • 1.2 磁流变液的组成与磁流变传力概述13-16
  • 1.2.1 磁流变液的组成13-15
  • 1.2.2 磁流变传力概述15-16
  • 1.3 磁流变液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16-18
  • 1.3.1 表观粘度16-17
  • 1.3.2 剪切屈服应力17
  • 1.3.3 工作温度范围17
  • 1.3.4 响应时间17-18
  • 1.4 国内外磁流变液传力特性研究现状18-20
  • 1.4.1 国内磁流变液传力特性研究现状18-19
  • 1.4.2 国外磁流变液传力特性研究现状19-20
  • 1.5 本文的创新点20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0-23
  • 第2章 磁流变液层间传力计算模型23-41
  • 2.1 磁流变效应理论介绍23-24
  • 2.1.1 相变理论24
  • 2.1.2 场致偶极矩理论24
  • 2.2 磁流变液颗粒间作用力计算模型24-31
  • 2.2.1 经典偶极子模型25-27
  • 2.2.2 局部场偶极子模型27-29
  • 2.2.3 有限元理论模型29-30
  • 2.2.4 三种磁流变液颗粒作用力计算理论模型的比较30-31
  • 2.3 偶极子边界计算模型31-38
  • 2.3.1 弱磁情况目标颗粒受力分析34-38
  • 2.3.2 强磁情况目标颗粒受力分析38
  • 2.4 本章小结38-41
  • 第3章 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实验装置结构设计41-53
  • 3.1 磁场控制系统41-42
  • 3.2 传动装置结构形式的设计42-44
  • 3.3 温控系统设计44-46
  • 3.4 磁路设计46-49
  • 3.4.1 导磁材料的选择以及磁路分布式的设计47-48
  • 3.4.2 磁路的计算与分析48-49
  • 3.5 电磁线圈的设计49-51
  • 3.5.1 电磁线圈横截面直径49-50
  • 3.5.2 单位长度上的平均匝数和单位厚度上的平均层数50-51
  • 3.6 本章小结51-53
  • 第4章 实验装置磁场的仿真分析53-59
  • 4.1 电磁场基本理论53-54
  • 4.1.1 安培环路定律53
  • 4.1.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3-54
  • 4.1.3 高斯电通定律54
  • 4.1.4 高斯磁通定律54
  • 4.2 磁场分布仿真分析54-58
  • 4.2.1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55
  • 4.2.2 建立几何模型55-56
  • 4.2.3 赋予材料属性以及划分网格56
  • 4.2.4 施加电流密度以及边界条件56-57
  • 4.2.5 磁场仿真结果57-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剪切模式下磁流变液层间传力特性实验研究59-69
  • 5.1 实验装置59-60
  • 5.2 实验内容及步骤60-66
  • 5.2.1 实验前期准备60-62
  • 5.2.2 剪切屈服应力与磁场的关系实验62-63
  • 5.2.3 剪切屈服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实验63-65
  • 5.2.4 剪切屈服应力与温度的关系实验65-66
  • 5.3 本章小结66-69
  •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69-81
  • 6.1 剪切屈服应力与磁感应强度的实验研究69-70
  • 6.2 剪切屈服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实验研究70-72
  • 6.3 剪切屈服应力与温度的实验研究72-73
  • 6.4 剪切屈服应力与转盘所在位置的实验研究73-79
  • 6.5 三种理论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分析79-81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81-83
  • 7.1 总结81-82
  • 7.2 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7-89
  • 致谢89-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昱,赵波;应用于车辆工程的磁流变液组成机理的探讨[J];汽车技术;2004年10期

2 ;第九届国际电磁流变液会议在北京举行[J];新材料产业;2004年10期

3 郑军,曹兴进;磁流变液特性及其装置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5年06期

4 郝瑞参,李德才;磁流变体的发展特性及应用前景[J];机械工程师;2005年07期

5 胡皓;彭小强;戴一帆;;磁流变抛光液流变性测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05期

6 阮承斌;蒋贤芳;;磁流变液稳定性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12期

7 王鸿云;郑惠强;李泳鲜;;磁流变液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2008年05期

8 叶兴柱;龚兴龙;江万权;严长青;;新型磁流变胶的流变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7期

9 王慧;杨臻;韩世俊;;磁流变液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04期

10 陈丙三;江吉彬;黄宜坚;詹友基;;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磁流变液粘弹性模拟[J];机械工程材料;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张进秋;贾进峰;;基于不同母液的磁流变液的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简介[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金海;张松林;;磁流变液的颗粒沉降理论分析与实验[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关新春;欧进萍;;一种优质磁流变液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金海;关新春;欧进萍;;磁流变液的配制及其流变模型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6 程灏波;王英伟;冯之敬;;永磁流变抛光中磁流变液的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7 杨绍普;郭树起;;磁流变智能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林忠华;;磁流变液的介电常数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海霞;阮予明;孔笋;王捷;;磁流变液流变性实验及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组织机构[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茆琛 李平;我国磁流变悬挂控制系统取得核心技术突破[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杨孝文;5项新奇而可怕的军事技术[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巴文;巴斯夫羰基铁粉磁流变液面市[N];中国化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磁流变液制备及动力传动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2 邢健;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罗善德;基于Biot理论的电磁流变液吸声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苗运江;磁流变液屈服应力测试影响因素与磁流变液软启动装置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易成建;磁流变液:制备、性能测试与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1年

6 张峰;磁流变抛光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赵春伟;基于微结构的磁流变液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崔治;磁流变液装置研究及其在非球面研抛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9 程海斌;磁流变液的稳定性调控及其在重大工程中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周洪亮;环冷机磁流变液密封理论与试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岩;磁流变液离合器的设计与试验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2 毕成;磁流变液挤—剪特性研究及其在离合器中的仿真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徐彪;基于磁流变原理的旋转件加载装置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陈兵兵;高稳定性磁流变液的试验及力学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石晓龙;镗刀复合减振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6 魏旭民;基于磁流变效应的深孔切削颤振抑制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7 冯明非;磁流变液本构特性的研究及其面向液压衬套的应用仿真[D];吉林大学;2016年

8 刘建荣;磁性悬浮体的制备与表征[D];福州大学;2014年

9 袁姝;电磁场参数对磁流变液特性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10 周峰;磁流变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89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089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