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热效应和表面缺陷的滚动轴承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考虑热效应和表面缺陷的滚动轴承性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滚动轴承 拟动力学 热效应 油膜阻尼 表面缺陷
【摘要】:轴承是装备制造业中重要、关键基础零部件,随着现代装备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对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动态性能、可靠性、运转精度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速工况下,发热会对轴承的游隙、润滑接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基于热效应对滚动轴承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精密工况条件下,各类轴承缺陷将以内部激励的形式对滚动轴承的动力学行为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系统研究各类轴承缺陷对滚动轴承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提升机械装备系统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基于滚动轴承的运动学方程,考虑了高速工况下离心力和陀螺力矩的影响,以及受载工况下摩擦生热产生的轴承元件热变形,结合滚动轴承的受力平衡方程,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的分析模型,求解出钢球与内、外滚道之间的接触载荷、接触应力以及惯性力,分析了热效应对轴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热效应之后,钢球与外滚道之间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应力同时变大,与内滚道之间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应力同时变小,热效应对轴承的惯性力和轴向位移几乎没有影响。并基于坐标对等原则改进了轴承的运动学方程,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而新方法的计算效率较高。然后以深沟球轴承为对象,考虑了油膜阻尼和油膜切向摩擦力,得到了滚动轴承的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更符合实际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此模型并不受初值选取大小的影响,求解特定工况下轴承-转子系统内圈中心的位移和速度,与未考虑油膜影响的计算进行了比较;并在考虑滚道的表面波纹度和凹坑的前提下,分析了油膜对轴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润滑油膜的存在有利于减小轴承的振动。以角接触球轴承为例,综合考虑了温升引起的热变形和油膜阻尼后,建立了轴承的运动微分方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表面波纹度和缺陷对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轴向预紧力能增加轴承的刚度,减小振动,但是外加载荷增加,会增大轴承的摩擦热,降低轴承的寿命;表面波纹度和凹坑缺陷对于角接触球轴承振动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工况条件;热效应使轴承工作时的振动减弱,但是会加剧表面波纹度对轴承运转精度的影响。
【关键词】:滚动轴承 拟动力学 热效应 油膜阻尼 表面缺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3.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4-19
- 1.2.1 滚动轴承动力学的研究现状14-16
- 1.2.2 滚动轴承热分析的研究状况16-17
- 1.2.3 滚动轴承润滑接触的研究状况17
- 1.2.4 滚动轴承表面缺陷对动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17-1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9-21
- 第2章 考虑热效应的滚动轴承性能分析21-39
- 2.1 引言21
- 2.2 基于拟动力学的热效应模型21-32
- 2.2.1 滚动轴承几何学21-23
- 2.2.2 拟动力学模型23-28
- 2.2.3 热效应模型28-30
- 2.2.4 计算结果与分析30-32
- 2.3 基于坐标对等原则的热效应模型32-37
- 2.3.1 接触角32-34
- 2.3.2 接触载荷34-36
- 2.3.3 热效应模型36
- 2.3.4 计算结果与分析36-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深沟球轴承非线性动力学分析39-60
- 3.1 引言39
- 3.2 深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39-47
- 3.2.1 运动微分方程39-40
- 3.2.2 油膜阻尼40-41
- 3.2.3 油膜切向摩擦力41
- 3.2.4 计算结果与分析41-47
- 3.3 滚道表面波纹度的影响47-54
- 3.3.1 表面波纹度47-48
- 3.3.2 计算结果与分析48-54
- 3.4 滚道表面凹坑缺陷的影响54-58
- 3.4.1 表面凹坑54-55
- 3.4.2 计算结果与分析55-58
- 3.5 本章小结58-60
- 第4章 角接触球轴承非线性动力学分析60-79
- 4.1 引言60
- 4.2 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60-67
- 4.2.1 轴向预紧力60-62
- 4.2.2 运动微分方程62-63
- 4.2.3 油膜阻尼和热变形63
- 4.2.4 计算结果与分析63-67
- 4.3 滚道表面波纹度的影响67-71
- 4.3.1 考虑表面波纹度的运动微分方程67-68
- 4.3.2 计算结果与分析68-71
- 4.4 滚道表面凹坑缺陷的影响71-74
- 4.4.1 考虑表面凹坑的运动微分方程71-72
- 4.4.2 计算结果与分析72-74
- 4.5 热效应影响分析74-78
- 4.6 本章小结78-79
- 结论与展望79-82
- 本文结论79-81
- 研究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86-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检查热钢材表面缺陷的设备[J];上海金属;2005年04期
2 乐如良;带有多处表面缺陷的弯管试件疲劳试验结果和开裂扩展评价结果的比较[J];发电设备;1987年06期
3 任丙彦;李养贤;;一种控制硅片表面缺陷产生的新方法[J];河北工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4 张泰昌;表面缺陷及其评定[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2年11期
5 jk野泰和;张少平;;通过斜角度探伤法测定近表面缺陷的高度——近表面缺陷高度及位置与反射波高的关系[J];吉林电力技术;1992年02期
6 李兵;检查热钢材表面缺陷的设备[J];轧钢;1995年02期
7 李俊,李润方,游理华;塑性成型问题中表面缺陷的预测[J];机械工程师;1998年S1期
8 曹英;东华闸站结合工程表面缺陷处理[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9 陈瑞福;;塑压成形件表面缺陷的修复[J];机械制造;1984年05期
10 YngveStrom,GeneralManager,冷光荣;连铸坯表面缺陷自动探测[J];无损探伤;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属工业中表面缺陷检查的视觉先锋[A];2010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2 全燕鸣;朱国强;姜长城;柯志勇;;小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中的表面滚翻方法[A];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于正林;曹国华;杨东林;;轴承钢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吴建永;;琼州大桥T梁表面缺陷的预防及处理[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贡雪南;;宝钢1420镀锡板表面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A];薄钢板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钱翰城;王公平;赵建华;;铸件表面缺陷常用挽救技术及其适用性[A];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钱翰城;王公平;赵建华;;铸件表面缺陷常用挽救技术及其适用性[A];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重庆铸造行业协会2010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翰城;王公平;赵建华;;铸件表面缺陷常用挽救技术及其适用性[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9 王暄;秦世引;张其生;;热轧钢板表面缺陷的自动识别与分类[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10 杨金艳;肖良辰;;表面缺陷对钢丝断裂行为的影响[A];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3届年会暨2013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宏适;钢板表面缺陷产生机制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2 陈方;远距离测绘系统让大坝表面缺陷尽在掌握[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钟;超低碳冷轧薄板钢表面缺陷的消除[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徐科 杨朝霖 周鹏;高效算法实现热轧带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道哥拉斯·斯塔海姆;消除表面缺陷 提高连铸坯质量[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云吉;光晶格中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陈立君;基于流形支持向量机的木材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李长乐;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图像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建川;红钢棒材表面缺陷图像采集与检测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杨铁滨;基于机器视觉的陶瓷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江波;脐橙表面缺陷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赵彦玲;基于图像技术的钢球表面缺陷分析与识别[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8 甘胜丰;带钢表面缺陷图像检测与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何志勇;基于改进Otsu法和显著性分析的表面缺陷高效视觉检测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李武斌;热轧圆钢表面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志强;磁片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丁东;基于LBP的子弹表面缺陷光电检测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尚西昌;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滤纸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传荣;基于ACFM亚表面缺陷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刘伟;考虑热效应和表面缺陷的滚动轴承性能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毅;亚表面缺陷诱导损伤的机理与实验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7 张玉华;金属平板表面缺陷扰动的磁场量分布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郑嵘;铸坯表面缺陷图像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马娟娟;木质板材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刘建强;子弹表面缺陷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09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