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凹坑形非光滑表面的耐磨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02 12:15

  本文关键词:凹坑形非光滑表面的耐磨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非光滑表面 仿生 凹坑形貌 耐磨性 ANSYS APDL


【摘要】:利用两矩形块来模拟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面-面摩擦副部件,基于ANSYS软件和APDL语言建立了具有正方形凹坑表面的参数化分析模型,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对凹坑边长、深度和间距对非光滑表面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为下一步磨损试验作指导。通过研究发现,凹坑表面在接触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压应变能和弯应变能,从而缓释应力,提高表面耐磨性;随着凹坑边长和间距增大,凹坑表面耐磨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凹坑深度增大,凹坑表面耐磨性逐渐增大;耐磨性最佳的形貌参数为:凹坑边长20μm,凹坑深度80μm,凹坑间距90μm.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煤矿综采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工程力学系;
【关键词】非光滑表面 仿生 凹坑形貌 耐磨性 ANSYS APDL
【基金】: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复杂工况下刮板输送机关键零部件的动态仿真及优化设计(MJ2014-06) 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4) 山西省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14091016) 煤矿综采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煤散料在重型刮板输送机中的装运力学行为与摩擦学特征(2015-02)
【分类号】:TH117
【正文快照】: 强化效应、润滑效应等的耦合结果。研究发现,在润滑效应方面,凹坑可以产生“动压效应”[1]、“二次润滑效应”[2],进而提高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性能;在工艺强化方面,凹坑表面经激光织构等技术处理后发生组织相变,产生“阴影效应”[3]、“力矩效应”[4],进而提高凹坑表面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筑英;;用软X线散射测量检查超光滑表面[J];光学机械;1980年06期

2 王景山;姚秀兰;;用立体电子显微术法测超光滑表面的微小形貌[J];光学机械;1985年02期

3 任露泉,丛茜,佟金;界面粘附中非光滑表面基本特性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4 龚再仲;马文军;;软X射线散射法检测超光滑表面粗糙度[J];光学机械;1991年01期

5 孙久荣;戴振东;;非光滑表面仿生学(Ⅰ)[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6 黄晓鸿;;用立体电子显微术测量超光滑表面粗糙度[J];应用光学;1983年05期

7 ;用视频为基础的技术识别光滑表面[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7年03期

8 单宏宇;周宏;孙娜;佟鑫;任露泉;;仿生非光滑表面材料与铝合金制件间的减黏[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2期

9 刘先兰;屠家贵;金p明;;仿生非光滑表面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12年05期

10 陈天明,孙荣明;超光滑表面的微分散射测量[J];现代科学仪器;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伍艺龙;田园;刘卫国;杭凌侠;;等离子体超光滑表面加工过程中的发射光谱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赵栩欣;欧忠文;莫金川;陈寒斌;许春霞;;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进展评述[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任露泉;王淑杰;韩志武;邱兆美;;植物孢粉壁非光滑表面结构特征及其仿生脱附机理[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长海;任露泉;张锐;丛茜;;信鸽羽毛非光滑表面形态学分析[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长海;任露泉;张锐;丛茜;;信鸽羽毛非光滑表面形态学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胡晓阳;刘民才;王健;;大口径超光滑表面加工工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崔占荣;李建桥;李因武;;45钢凹坑形表面与土壤摩擦阻力的试验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洪宇;动物不粘土的秘密[N];辽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淑杰;典型生物非光滑表面形态特征及其脱附功能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陶敏;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和遗传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莉;激光仿生非光滑表面热作模具的磨料磨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成春;旋成体仿生非光滑表面流场控制减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宋娟娟;非光滑表面湍流减阻及流动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田丽梅;空气—旋成钝体界面非光滑减阻的仿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富;弹性约束游离磨料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冬路;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配流盘摩擦副仿生非光滑表面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代东顺;非光滑表面流动减阻特性在离心泵上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占辉;仿生非光滑形态对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沈磊;超光滑表面的积分散射测量仪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磊;仿生非光滑表面铸铁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田伟;激光仿生耦合非光滑表面模具与制件粘附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赵继妮;仿生非光滑表面旋成体减阻性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封云;仿生非光滑表面湍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减阻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松伟;高精度角度光学元件超光滑表面的加工和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隋燃;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滑靴副仿生非光滑表面润滑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31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131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