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载荷作用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快速计算方法及接触角分析
本文关键词:联合载荷作用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快速计算方法及接触角分析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现有球轴承模型的所含非线性方程组数目较多、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在JonesHarris模型的基础上,选用轴承内部接触角为迭代变量,并对轴承内部局部平衡方程进行推导及化简,有效地减少了轴承模型中非线性方程组的个数(减少了2Z个非线性方程,Z为滚珠个数),从而大幅减少了模型的计算量。此外,接触角作为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最为重要的动态参数,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轴承内部接触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求解效率,通过施加适当的力矩载荷可消除由于径向载荷所带来的接触角分布不均匀的负面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many nonlinear equations in the existing ball bearing model and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odel is low, based on the JonesHarris model, the internal contact angle of the bearing is selected as the iterative variable. The local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bearing is deduced and simplified,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nonlinear equations in bearing model (2Z nonlinear equation is the number of ball). In addition, contact ang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dynamic parameter of high 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based on the above model.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internal contact angle of bearing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odel has higher efficiency. By applying proper torque loa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angle caused by radial load can be eliminate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383)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5ZX04014021)
【分类号】:TH133.3
【正文快照】: 角接触球轴承作为旋转机械中传递运动和承受载荷的基础支撑零件,具有低能耗、高精度、高稳定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机床、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实际工程中,为研究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稳定性,需要对角接触球轴承实现快速而精确的建模[1-2]。因此,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荣瑜;角接触球轴承旋滚比的计算方法[J];轴承;1994年05期
2 孙福;新型角接触球轴承诞生[J];机床与液压;1997年01期
3 杨咸启,姜韶峰,陈俊杰,王卫国;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J];轴承;2000年01期
4 蔡亚新;配对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的设计及误差分析[J];轴承;2000年03期
5 蒋兴奇,马家驹,赵联春;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热分析[J];轴承;2000年08期
6 侯广军;角接触球轴承预加负荷值的计算、实施与测量[J];磨床与磨削;2000年01期
7 李松生,裴翠红,王永坚;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支承特性分析[J];轴承;2001年02期
8 李小弟,崔红娟;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安装位置的研究[J];机械;2002年S1期
9 张锡昌,王鸿伟;角接触球轴承的特性与应用[J];轴承;2003年09期
10 肖曙红,黄晓明,张伯霖;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发热及其影响因素[J];机床与液压;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香;孙茂文;;关于组配角接触球轴承组配率的研究与分析[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程超;汪久根;;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非;燕萍;张浩宇;赵芳;韩超;;精密配对角接触球轴承7207BTN1/P5DB关键技术研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立晖;高速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琦;基于ADAMS的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周阳;形位误差对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周益乐;多工况下角接触球轴承力学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黄丛领;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学和动力学耦合特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程超;角接触球轴承的摩擦学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4年
7 梁群;角接触球轴承的热特性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8 高磊;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有限元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9 王伟利;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热机耦合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张海涛;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仿真初探[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3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39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