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阻尼器叶片参数对阻尼系数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涡轮阻尼器叶片参数对阻尼系数影响分析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涡轮阻尼器 数值分析 阻尼系数 试验研究 叶片参数
【摘要】:为研究涡轮阻尼器叶片参数对其阻尼系数的影响,采用CFD数值分析技术,建立了涡轮阻尼器阻尼系数与叶片轴向尺寸的参数模型,分析了不同叶片参数下阻尼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涡轮阻尼器叶片参数对阻尼系数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增加涡轮阻尼器定子轴向尺寸,其阻尼系数先增加后减小,阻尼系数存在拐点,在拐点位置阻尼系数最大;阻尼系数拐点位置与转子叶片数量和轴向尺寸无关,随定子叶片数量增加而减小;阻尼系数最大值随转子轴向尺寸的增加而增加,随转子叶片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定子叶片数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与CFD分析结果变化趋势一致,最大误差为9.1%,证明了CFD分析的正确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urbine damper blade parameters on damping coefficient , a parameter model of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axial dimension of turbine dampe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CFD numerical analysis technique .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7179,5140719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3CB035601)
【分类号】:TH137
【正文快照】: 涡轮阻尼器是一种特殊的液力耦合器,由转子(泵轮)、定子(涡轮)和壳体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吸能功率大、易于维护等优点.美国MAG型飞机阻拦装置[1]和我国LZ系列飞机阻拦装置[2-3],均采用涡轮阻尼器作为能量吸收装置,用于飞机着陆的辅助制动.涡轮阻尼器的制动力矩与转子转速ω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艺兵,颜幼平;对等效间隙模型中两种阻尼系数表达式的剖析[J];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王伍仁;秦继红;;阻尼器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3 陈亮;张京伟;;新型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12期
4 刘晖,唐家祥;主动调频阻尼器的参数优化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年03期
5 段权,徐晖;旋转式硅油阻尼器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6 杨智春,李斌;多层滑动极板式电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7 黄震宇,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赵春宇;电流变阻尼器的频率自适应减振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8 孙荣;可控被动式电磁阻尼器的原理及初步实验研究[J];杭州科技;2003年05期
9 冯雪梅,汪伟,刘佐民;阻尼器试验中的数据处理[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春祥;基于刚度-阻尼器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的性能评价[J];振动与冲击;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凌;杨智春;孙浩;温金鹏;;一种新型非线性阻尼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周海俊;王石城;孙利民;张文生;;考虑阻尼器刚度影响的张力梁复特征值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湛;李江刚;潘建荣;;装有金属阻尼器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晓斌;陈五星;胡军华;周勇;;蓄能式阻尼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7 杨光;陈塑寰;杨志军;;电流变阻尼器在结构中的最优位置[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苗中华;刘成良;焦素娟;王旭永;张卫峰;;一种新型液压阻尼器设计、建模与仿真[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路;朱炳寅;;新型MR阻尼器出力状态设计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泉樱;;旋转机械阻尼器弹簧疲劳试验研究[A];核工业集团公司第八届可靠性成果发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付华;Nano-MR阻尼器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郝德刚;多层钢板转子阻尼器及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于长淼;双超越离合器式电磁馈能阻尼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熊九郎;TiNi形状记忆合金及其环阻尼器的阻尼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何玲;流体阻尼器特性及其对整星隔振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路;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大跨度空间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高慧婷;Fe/Zn复合材料及液压阻尼器抗震性能数值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俊建;基于无线网络的MR阻尼器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唐亚男;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耗能性能与疲劳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贺国华;颗粒阻尼器对悬臂梁的减振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付立新;带弹性涂层的颗粒阻尼器阻尼特性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宫厚增;新型电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及抗冲击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文婷;带弹性材料涂层的颗粒阻尼器的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李君;颗粒阻尼器耗能分析与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胡志敏;滚动直线导轨阻尼器的减振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郭泉樱;专用设备阻尼器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春阳;MR阻尼器力学性能与减震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0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42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