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尺度解析求解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尺度解析数值模拟 热流场 叶片分段化处理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尺度解析法(Scale-Resolving Simulation,SRS)是大涡模拟方法(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和混合模拟方法(Hybrid RANS/LES,HRL)的统称,它与RANS全流动尺度上进行模型化处理不同,实现了部分流动尺度上的解析求解,因此SRS模拟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SRS模拟在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计算中应用还很不充分,只有一些有限的尝试,而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依托“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主题项目课题“面向土方机械动力总成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2014AA041502)”,应用大量的SRS模型进行液力变矩器内部瞬态流动计算,分析了湍流模型的流动信息捕捉能力,试验验证了尺度解析方法(SRS)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计算精度,进行了变粘度SRS热流场计算。最后将本文得到SRS计算方法成功应用在变矩器优化设计中,从而实现了理论计算更好的实现指导工程设计的目标。所做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结论如下:(1)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尺度解析数值模拟系统性的应用SRS方法对液力变矩器进行了CFD仿真计算。从湍流模型的流场捕捉能力和外特性预测精度两方面着手,发现尺度解析方法可以高精度地预测变矩器的工作性能及其内部流动状态。其中,SBES模型和LES方法中的KET亚格子模型能够获得较高的外特性预测精度,与试验最大误差分别为3.24%和4.1%,远小于RANS中SST k-ω9.8%的最大误差值。通过流场捕捉能力对比分析,二者同样具有较好的流场捕捉能力,尤其是SBES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泵轮和涡轮交界面的流动信息的连续性。然而SBES对计算网格质量要求更高,相比于KET模型,其前处理时间较长,计算花费代价相对较大。在外特性计算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KET模型更为适合。这不仅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并且大大减少了湍流模型选择的难度。(2)基于变粘度的液力变矩器热流场尺度解析计算提出一种基于变粘度工作介质的变矩器内流场SRS计算方法。研究了油温对油液动力粘度的影响。并根据油液温度变化动态调整工作介质油液的粘度属性,进行了液力变矩器热流场变粘度SRS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考虑介质粘度随温度变化后,外特性预测精度相较恒粘度数值模拟有了长足提高,其最大误差小于3%,大幅度减少了恒粘度数值模拟预测误差。通过分析变粘度和恒粘度条件下液力变矩器内部热流场结构,解释了变粘度热流场数值模拟提高液力变矩器外特性预测精度的原因,进而阐述了考虑温度影响进行变粘度SRS计算的必要性。(3)尺度解析计算方法在液力变矩器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变粘度工作介质的SRS模拟,能够准确地预测变矩器性能,使CFD技术能够在变矩器设计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SRS模拟结果对变矩器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提高变矩器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本文提出了对涡轮叶片进行分段化处理来提高变矩器性能的假设。在叶片的进出口角度不变基础上,根据变矩器涡轮内部叶片绕流情况,在涡轮叶片高压力区域边缘对变矩器涡轮叶片进行了三种分段化处理。设计了涡轮叶片的主叶片和尾叶片对顶式、交错式、搭叠式三种分布形式的液力变矩器。并应用SRS方法对这三种形式液力变矩器进行了变粘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涡轮叶片分段化处理后,其主叶片和尾叶片对顶式液力变矩器的性能相对原液力变矩器有长足提升。最大效率从86.2%提高到87.16%,失速变矩比由2.454提高到2.63,同时失速工况的公称转矩也有7.7%的提升。此外,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原模型和分段化处理后液力变矩器涡轮内部的流动情况,解释了涡轮叶片分段化处理后,主叶片和尾叶片对顶式液力变矩器具有较好性能的原因。将SRS方法应用在变矩器性能改进过程中,能够为变矩器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137.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锐华;液力变矩器的用油选择和使用[J];矿山机械;2000年05期
2 苗立军;5015410A型液力变矩器最小补偿压力值的确定[J];起重运输机械;2000年02期
3 陈海虹;液力变矩器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和发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周朝霞;张传爱;;液力变矩器的正确检查和维护[J];轻型汽车技术;2001年12期
5 朱金海;液力变矩器的保养与故障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02年04期
6 张新荣,黄宗益;液力变矩器的闭锁及其控制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7 刘振军,秦大同,胡建军,杨亚联;轿车用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赵红,马文星,王大志;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的探讨[J];工程机械;2002年07期
9 李雪原,阎清东;液力变矩器叶片制作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03年04期
10 祖炳洁,贾粮棉 ,郑明军;液力变矩器在工程机械中的正确使用与检查[J];起重运输机械;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昌乐;闫清东;戴德修;;液力变矩器的应用与发展[A];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信息专刊汇编第二卷[C];2003年
2 陈纪新;;装卸运输机械中液力变矩器的应用[A];上海物流工程学会2003’论文集[C];2003年
3 赵静一;马玉良;王智勇;;新型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设计[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4 齐学义;张风羽;翟小兵;;液力变矩器三元流场计算的一种近似方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魏巍;闫清东;;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三维优化设计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吴发乾;;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输出特性合成计算方法[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7 李吉元;闫清东;;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制动器联合制动控制系统研究[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吉元;闫清东;;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制动器联合制动控制系统研究[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9 吴庆玲;陈伟;韩洪江;;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分析[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魏巍;张利霞;闫清东;;液力变矩器流场计算可视化及其OpenGL实现[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靳书阳;航天动力定增募资10亿 建汽车液力变矩器项目[N];证券时报;2011年
2 杨章跃 许雪勤;江西飞龙钻头液力变矩器项目通过专家验收[N];中国工业报;2009年
3 ;立足市场 锐意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杨景定;销车顾问:你有多少东西让人可问?[N];当代汽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春宝;轿车扁平化液力变矩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仕平;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新型设计方法及内部流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石祥钟;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与特性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田华;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城;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谭越;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刘树成;车用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动态匹配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褚亚旭;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兴忠;越野车用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华;液力变矩器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邹亚科;钣金型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3 成龙;液力变矩器热平衡研究和冷却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席智星;制造方法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永志;液力变矩器的叶片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晓晶;液力变矩器叶栅参数优化及造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许涛;液力变矩器三维流场仿真计算[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勤;4T65E型液力变矩器的变形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熊欣;基于虚拟制造的液力变矩器设计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吴波;液力变矩器的三维流场仿真计算[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0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52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