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混联机器人构型设计方法
本文选题:混联机器人构型 切入点:机构拓扑图 出处:《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为综合得到混联机器人构型,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混联机器人机构构型设计方法,其能够有效地解决多路径横向非典型混联机构构型的设计问题.首先,阐述了机构拓扑图和分形理论的概念;其次,建立了运动副及其空间方位关系的二进制码,规定了为求解机构拓扑图的路径法则和用以推导运动副的输出位移子集的串并联计算法则;然后,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分形后的机构拓扑图,并适配运动副从而获得混联机器人机构的整体构型;最后,根据该构型设计方法,实现了2T1R三自由度混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并对综合后的混联机器人机构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构型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ynthes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hybrid robot,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 new configuration design method of hybrid robot mechanism is propos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multi-path transverse atypical hybrid mechanism. The concepts of mechanism topology and fractal theory are expounded. Secondly, the binary code of kinematic pair and its spatial azimuth relation 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ath rule of the topological graph of the mechanism and the series-parallel calculation rule used to deduce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subset of the kinematic pair, the mechanism topology diagram after fractal is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fractal theor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method,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2T1R three-degree-of-freedom hybrid mechanism is realized, and the integrated hybrid robot mechanism is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method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5075,51505190)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ZBZZ-012)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scip201506)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MSV201407)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FM-201402)
【分类号】:TH112;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宗浩;一种混联电路规范化的方法[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5年06期
2 董玉亮;混联电路的简化技巧[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邵良成;求解混联电阻电路的方法新探[J];农村电工;2000年08期
4 张明轩;师少飞;张达;;发光二极管的混联阵列及驱动方式[J];光源与照明;2012年03期
5 朱玲赞;孟艳;;混联电阻电路的一种简单化简方法[J];技术物理教学;2007年03期
6 陈美凤,李贵杰;混联组合阀门的设计、制造与应用[J];中国化工装备;2001年03期
7 张印相;混联电路的简易整理方法[J];现代技能开发;1997年03期
8 樊泽明,黄玉美,高峰;混联机器人回零检测与高精度原点定位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3年01期
9 刘婧芳;黄晓欧;余跃庆;;树状混联机构的约束和运动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樊泽明,黄玉美,史文浩,彭中波,魏小宁;高精度定位传感器及其在混联切削机器人中的应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禹胜;李雪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大雷;混联下肢外骨骼的步态规划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庆彪;基于XYZ-3RPS混联机构双刀双面加工装置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全水峰;串并混联一体化总装平台方案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3 张东;船用螺旋桨混联加工装置PA数控系统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尹惠;风力发电混联接入功率接口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伟峰;一种5自由度混联机构的性能分析与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6 管益龙;基于混联电路的复述识别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黄新帅;基于混联机构的船用螺旋桨加工装置及其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马双;一种共轴混联机构运动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5年
9 陈小立;混联机器人运动学误差补偿及最优轨迹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黄兴强;混联平台型机床的运动学分析和标定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2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68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