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侧隙平面一次包络端面啮合环面蜗杆副弹流润滑分析
本文选题:端面啮合环面蜗杆副 切入点:润滑性能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为了研究无侧隙平面一次包络端面啮合环面蜗杆副共轭齿对在运行周期内的润滑性能,结合经典啮合理论,通过改变工具母面的转角参数,得到了重构接触线后端面式啮合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针对蜗杆两段式啮合的特点,构建了对应的弹流润滑模型,最后对共轭齿对啮合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润滑特性和最小油膜厚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啮入端沿接触线处的最小油膜厚度大于啮出端的最小油膜厚度;根据最小油膜厚度与膜厚比的分布情况,可知该传动在整个周期内主要以部分弹流润滑为主;适当地增大蜗杆分度圆直径和工具母面的产形倾角,能够有效地改善该新型蜗杆副的润滑特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njugate tooth pair of a single-enveloped toroidal worm pair with no clearance plane in the running cycle, the rotation angle parameters of the tool body surface are chang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classical meshing theory. The 3D mathematical model of reconstructing contact line end surface meshing is obta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egment engagement of worm. Finally, the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jugate teeth meshing in a working cyc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at the contact line is larger than th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the contact lin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to the film thickness ratio,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ransmission mainly consists of parti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during the whole cycle, and appropriately increases the diameter of the worm indexing circle and the obliquity of the tool surface. The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worm pair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宜宾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5356) 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14202505)
【分类号】:TH13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倪高翔;朱才朝;宋朝省;刘怀举;;平行轴渐开线变厚齿轮传动的几何设计与啮合特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杨捷;王进戈;邓星桥;胡登洲;;平面一次包络端面啮合环面蜗杆3维齿廓的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年06期
3 DENG Xingqiao;WANG Jueling;WANG Jinge;CHEN Shouan;YANG Jie;;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6期
4 韩兴;薛冉;李昌;;等温点接触弹流润滑典型特征的数值分析[J];机械传动;2011年02期
5 邱昕洋;张光辉;秦大同;;钢制平面蜗轮传动弹流润滑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王进戈,张均富,王强;滚锥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润滑状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7 陈兵奎,李朝阳,曾强,牟萑;新型空间凸轮活齿传动的弹性动力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4年01期
8 许立忠,杨育林,黄真;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弹流润滑状态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9 张光辉,王朝晋;活动标架的应用及对Baxter诱导法曲率公式的改进[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ENG Xingqiao;ZHU Weibing;CHEN Yonghong;CHEN Shouan;WANG Jinge;;Optimal Design for an End Face Engagement Worm Gear with Multiple Worm-wheel Mesh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7年01期
2 杨捷;王进戈;陈守安;邓星桥;李金宽;;无侧隙平面一次包络端面啮合环面蜗杆副弹流润滑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3 罗文军;陈永洪;张光辉;;平面包络环面蜗杆齿面的螺旋线误差检测及溯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洪玫;姚立纲;;基于B样条曲面插值误差控制的内超环面齿轮齿面建模[J];图学学报;2014年05期
5 洪玫;姚立纲;;基于齿面网格的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系统实体建模[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07期
6 罗文军;陈永洪;张光辉;;平面内齿轮一次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参数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7 洪玫;姚立纲;;基于数值方法的内超环面齿轮齿廓离散建模[J];图学学报;2013年04期
8 洪玫;姚立纲;;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J];机械传动;2013年06期
9 陈永洪;张光辉;陈兵奎;;平面包络凸环面蜗杆齿形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2年16期
10 陈永洪;张光辉;陈兵奎;;基于鼓形蜗杆传动理论的内齿轮加工原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子孺;李刚炎;胡剑;颜甜莉;张斯宇;汪炜;;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年02期
2 DENG Xingqiao;WANG Jinge;HORSTEMEYER Mark F;;Modification Design Method for an Enveloping Hourglass Worm Gear with Consideration of Machining and Misalignment Error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年05期
3 王时龙;孙守利;周杰;康玲;程成;;滚刀几何误差与齿轮几何精度的映射规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9期
4 林超;魏沛堂;朱才朝;;平行轴变齿厚斜齿轮传动接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5 朱才朝;刘立斌;刘明勇;宋朝省;郑一飞;杜雪松;;相交轴渐开线变厚齿轮几何设计与啮合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23期
6 刘丰林;宋晓;徐晓刚;陈就;;双导程ZN蜗杆修缘成形磨削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7 王少江;侯力;董璐;肖华军;;面向制造的弧齿圆柱齿轮建模及强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邓星桥;向中凡;王进戈;;加工和安装误差对无侧隙蜗杆传动接触线及齿廓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王进戈;张均富;邓星桥;柳在鑫;;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1期
10 石照耀;康焱;林家春;;基于齿轮副整体误差的齿轮动力学模型及其动态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斌;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安装与调整工艺探讨[J];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谭昕,周红;数字制造模式下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J];现代机械;2005年03期
3 谭昕,徐林红,周红;基于润滑性能优先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参数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10期
4 陈厚军;蔡雄;刘健;;新型球面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啮合效率分析[J];机械传动;2012年12期
5 ;首钢研制成功锥面二次包络九头环面蜗杆副[J];齿轮;1986年03期
6 王红梅,孙殿柱;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啮合的一种新方法[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吴忠,董学朱,张德华;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参数选择和失配研究[J];机械传动;2000年01期
8 万方美,张光辉,杨洪成,胡高举;大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传动的啮合特征及其应用[J];重型机械;2000年02期
9 周良墉;环面蜗杆副疲劳强度的校核[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10 王小林;张跃敏;谢刚;;修正型斜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接触线蜕变型式的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谭昕;徐盛林;周红;;数字时代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军远;吴晓铃;;环面蜗杆副的齿面磨损分析及预防[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舒勤业;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及其关键制造装备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谭昕;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数字化造型理论及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肖虎;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优化设计及制造[D];浙江大学;2011年
2 葛传志;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加工误差高效分析及测量方法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曹磊;通用环面蜗杆副的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闯;平面二包环面蜗杆副多参数修正接触型式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襄茂;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修形理论及其啮合性能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乔永钦;环面蜗杆副在膨胀机中的应用与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7 汤黎明;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2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69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