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SCARA并联机构拓扑分析与其低耦合度机型设计

发布时间:2019-02-25 14:02
【摘要】: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POC)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首先,对已提出的一类7个具有较好实用价值的SCARA并联机构,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揭示了其POC集、自由度(含驱动副选取)、过约束数、耦合度以及输入-输出运动解耦性等5个最主要的拓扑特征,且发现这些机构的耦合度均较大,为2,表明其运动学正解和动力学求解十分复杂;继而基于机构拓扑结构降耦原理,又对κ=2的这7个机构进行了拓扑结构降耦优化,得到了低耦合度(κ=1),而机构POC、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等保持不变的实现SCARA运动的14个新机型,不仅丰富了实现SCARA运动的4-DOF三平移一转动机型库,而且降低了这些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代数求解难度,而其数值解可用一维搜索法方便求得,从而为这一类SCARA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pological structure design of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azimuth characteristic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s,POC, firstly,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seven SCARA parallel mechanisms which have good practical value has been made, and their POC sets have been revealed. The degree of freedom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driving pairs), the number of over-constraints,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the decoupling of input-output motion are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ese mechanism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mechanism, which is 2, It is shown that the forward solution and the dynamic solution are very complex. Then based on the mechanism topology decoupling principle, the topology decoupling optimization of the seven mechanisms with 魏 = 2 is carried out, and the low coupling degree (魏 = 1) is obtained, while the mechanism POC, degree of freedom (Degree of freedom,) is obtained. The 14 new models, such as DOF, which keep the SCARA motion unchanged, not only enrich the 4-DOF three-translation-one-rotation model library for realizing the SCARA motion, but als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solving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lgebra of these mechanism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one-dimensional search metho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SCARA paralle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现代机构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5039、51375062、51475050)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5043)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BA2015098)
【分类号】:TH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华,K H Modler,H Kerle,林松;简介德国并联机构之研究[J];机械设计;2001年01期

2 郑亚青,刘雄伟;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9期

3 郭瑞琴;;并联机构运动分岔与稳定性分析[J];机械传动;2008年02期

4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4期

5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6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7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7期

8 邓嘉鸣;尹洪波;沈惠平;李菊;杨廷力;;基于方位特征集的两转动(0T-2R)并联机构的型综合及其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24期

9 李鹭扬,吴洪涛;并联机构正运动学一维搜索法[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杨光,文福安,魏世民;用于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座标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超;杨向东;刘莉;陈恳;;并联机构的可驱动性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彩霞;刘宏昭;;双驱动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荣辉;丁洪生;张同庄;;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震动力平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方臻;宋波;;平面并联机构与磁悬浮控制电主轴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郑相周;罗友高;宾鸿赞;;移动型3-UPU并联机构静态稳定性分析[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建军;李为民;李颖;高峰;;一种新型正交结构6-PPPS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解耦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秉毅;闭环和并联机构拓扑胚图理论与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2 丁建;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精度分析及其综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徐东涛;基于动力学分析的改进型Delta并联机构运动可靠性建模技术[D];东北大学;2015年

4 纪志飞;3-SPS张拉整体并联机构的构型综合与运动性能分析及能量采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曹文熬;空间多环耦合机构数字化构型综合理论[D];燕山大学;2014年

6 叶伟;一类可重构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汪从哲;多转动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结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秀礼;一类含复合驱动及约束分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9 田体先;计及阻尼影响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态空间设计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侯志利;基于五杆机构的可重构并联机构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世培;并联机构的人机交互式装配实现及运动性能自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2 郭萌萌;重力作用下被动过约束并联机构受力与虚拟仿真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3 卢芹芹;三维平移并联机构型综合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4 周莎莎;少自由度过约束并联机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吴静;被动铰为球铰的二自由度平移并联机构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雅琼;3-RCU型并联机构结构尺寸优化及运动特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7 何俊;液压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上平台振动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袁欣;并联髋关节试验机弹性动力学及振动控制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穆成龙;一种三自由度索并联机构的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范宇超;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研发[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0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430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