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换挡冲击度分析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9-07-18 15:03
【摘要】:给出了车辆的换挡品质评价指标,包括冲击度、滑磨功和换挡时间;结合ZL50装载机传动系统,并针对液压控制的动力换挡离合器在换挡时传递转矩变化,总结了换挡品质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用Matlab/Simulink对评价指标中的冲击度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试验验证给出实现改善的控制策略。
文内图片:换挡时间磨功越大;反之,若换挡时间越短,则冲击度越大,滑磨功越小
图片说明: cp(3)式中,t1为离合器开始滑摩时刻;t2为离合器结束滑摩时刻;T为摩擦力矩,N·m;ω1为离合器主动片转速,rad/s;ω2为离合器从动片转速,rad/s;μ为动摩擦因数;Fn为法向总压力,N;z为摩擦副个数;Rcp为摩擦片有效半径,m。由上式可知,要减小滑摩功就要缩短滑摩时间,尽快将离合器实现结合。1.1.3换挡时间换挡时间指从控制器发出换挡指令到某一新挡位离合器完全结合并平稳运行所用时间。在满足车辆换挡冲击和滑磨功的要求下,应尽量缩短挡位切换过程所用时间。整个换挡过程消耗的时间如图1所示,可表示[6]为t=t1+t2-Δt12(4)式中,t1为离合器开始放油到完全分离的时间,s;t2为离合器快速充油、缓冲升压、阶跃升压过程所用时间,s;Δt12为两个离合器换挡重叠时间,s。图1换挡时间换挡时间对于冲击度和滑磨功的影响是矛盾的,换挡时间越长,则换挡过程中的冲击度越小,而滑磨功越大;反之,若换挡时间越短,则冲击度越大,滑磨功越校所以换挡时间对于换挡品质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换挡品质的影响因素液力变矩器由涡轮、泵轮和导轮组成,它根据泵轮和涡轮之间的转速关系使导轮改变液流方向来进行变矩,是一种能随车辆行驶阻力的不同而自动改变变矩系数的无级变速器;其依靠自身内部结构的特点,使液体定向流动[7],实现了液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对动力传递和切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液力变矩器因其自适应外载荷和柔性系统的特点,具有保证车辆平稳起步、减小传动系统振动、防止超载等优势,能一定程度地改善换挡品质。工程车辆动力换挡过程是一个或几个离合器分离的同时,另外一个或几个离合器结合,在此过程中通过电磁阀控制不同的油路,
文内图片:压紧机构油压换挡重叠特性
图片说明: .1离合器缸内油压离合器缸内油压是控制离合器结合或分离的动力,由式(1)可知,换挡过程中,冲击度与变速器输出轴的转矩有关,即与控制离合器传递摩擦转矩的油压有关。油液的不可压缩性决定了在动力换挡过程中液压系统刚性大的弊端。换挡越急促,油压波动范围越大,,就越容易造成离合器传递的摩擦转矩大的波动,需液压控制回路对充放油油压进行缓冲控制。1.2.2换挡时序工程车辆起步和动力换挡参与的离合器有2个或者2个以上,参与动作的离合器不同接合顺序直接影响着换挡品质,要对不同离合器作用时间进行控制。图2压紧机构油压换挡重叠特性为了保证动力换挡功率的连续性和换挡的平稳性,离合器摩擦片结合和分离应有重叠时间,称为换挡重叠,换挡重叠主要取决与参加动作的油缸的油压开始作用时间和油压增减规律[8]。在升挡和降挡时,离合器的换挡重叠是不同的,即油缸的充放油规律不同,如图2所示。升挡时,换挡重叠要合适(图中实线),才能保证动力传递不中断,发动机(涡轮)转速变化平稳,转矩冲击小,离合器滑摩功小;降挡时,换挡重叠最好是不足(图中虚线),发动机在离合器分离后卸载升速,有利于与接合的离合器同步,减少换挡时间,同时获得较好的换挡质量。1.2.3惯性能量ZL50装载机的高挡位传动比小于低挡位传动比,第41卷第7期工程车辆传动系统换挡冲击度分析与仿真143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TH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薛殿伦;李笛;钟鑫;刘恺;;不同车辆载荷的AMT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控制[J];机械传动;2013年10期

2 谭迪;罗玉涛;;新型动力换挡式变速系统换挡过程建模及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常镱;潘宏侠;岳大兴;赵开敏;;DCT起步过程离合器滑摩功仿真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年04期

4 吴强;姚俊;付亮;龚贤元;;装载机液力变速器及其操控技术发展[J];机械传动;2011年04期

5 黄宗益;李兴华;;工程机械液力变速器(第一讲) 工程机械液力变矩器[J];工程机械;200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国平;基于新型三参数的工程车辆动态换挡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博;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研究及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建珍;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的研究及控制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宏;段剑锐;姚进;;工程车辆传动系统换挡冲击度分析与仿真[J];机械传动;2017年07期

2 柴孟江;;沟槽型表面对离合器接合特性的影响研究[J];机械传动;2017年01期

3 王硕;田晋跃;徐刚;;基于AMESim工程车辆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6年23期

4 童春;辛越峰;刘健松;;工程机械多轴传动系统轴承寿命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6年10期

5 王振宝;秦四成;马润达;;装载机液力变速器系统工作热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4期

6 尤银刚;罗映;孔庆祥;;双离合变速器建模仿真及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5期

7 翁涛;任工昌;曹录海;;液力变矩器特性试验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22期

8 华钜富;朱玉田;刘钊;;工程机械电液换挡辅助测试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年06期

9 谢颂京;邵光俭;魏杰明;潘东旭;陈开考;;ZL50装载机手动电控变速控制电子单元的设计与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06期

10 任振宁;田晋跃;兰士新;周平;;基于AMESim的某装载机变速器油压调节系统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配;基于模拟器的多求解器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学良;汽车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试验及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开国;55-51SN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与换挡质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晓聪;某矿用车辆双参数换挡规律及动态修正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晋碧tD;采用强化学习的AT起步挂挡过程控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黄哲;多段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控制参数标定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徐杰;基于模糊控制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换挡规律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8 任强;基于人—车—环境的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5年

9 韦含;电动车辆两挡行星变速系统换挡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姚国新;大功率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男;崔胜民;;基于模糊技术的自动离合器起步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3期

2 刘良臣;;装载机“双变”技术的发展现状[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年07期

3 朱玉田;唐兴华;;脉宽调制中的颤振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4 谢先平;王旭东;吴晓刚;余腾伟;;车辆起步过程发动机恒转速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6期

5 刘东;宋健;李磊;;AMT产品起步控制策略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8年01期

6 范上伟;刘钊;朱玉田;;工程机械电控变速器诊断系统的开发[J];工程机械;2008年03期

7 黄宗益;李兴华;;工程机械液力变速器(第十讲) 变速器换挡品质电子控制(2)[J];工程机械;2007年10期

8 池智;王军伟;徐奉;;装载机两种变速控制方式的比较[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年10期

9 黄宗益;李兴华;;工程机械液力变速器(第九讲) 变速器换挡品质电子控制(1)[J];工程机械;2007年09期

10 黄宗益;李兴华;;工程机械液力变速器(第六讲) 变速器电液操纵(2)[J];工程机械;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金锋;工程车辆新型三参数换挡规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洪建;基于NSGA-Ⅱ的变速器齿轮系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庆玲;装载机液力机械变速器性能及传动系匹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泉;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5 梁艳红;装载机换挡规律研究及仿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陈亚辉;基于模糊控制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李月新;工程车辆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建珍;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的研究及控制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郑勇;148kw斯太尔牵引车(5+1)×2挡变速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10 周末;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英;生产中传动系统的完善[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12期

2 贺炜,彭国勋,胡亚平,曹惟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1期

3 陈龙宝;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安全装置的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0年05期

4 本刊编辑部;新型越野设备传动系统[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05期

5 夏永飞,宗钢;Φ2×13m分级机传动系统的改造[J];河南冶金;2001年02期

6 沈厚友;停车设备升降传动系统[J];起重运输机械;2004年04期

7 韩文,常思勤;二次调节静液车辆传动系统的智能PID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5期

8 许翔;毕小平;王普凯;;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仿真[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4期

9 Bernd-Robert Hoehn;;传动系统的能效改善[J];现代制造;2007年23期

10 Jochen Schmitt;;线性传动系统标准化[J];现代制造;2008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书林;崔文好;;传动系统柔性化理论依据[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专业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8年

2 史文胜;;化灰机传动系统安装工艺研究[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龙威;赵彬;;精密空气静压导轨组件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A];第十五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姚远;张红军;罗峗;金鼎昌;;机车传动系统扭转-轮对纵向耦合振动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赵克刚;姚伟浩;;车辆传动系统旋转部件扭振固有特性测试方法研究[A];“广汽丰田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七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陈宝瑞;李和言;孙涛;;静液传动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贺元成;罗旭东;冯彦宾;郑自求;;DMGH传动系统的特点及探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斌;;某型活塞发动机的发电机传动系统改进[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姜继海;曹健;高维忠;;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分段PID转速控制及其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10 尹华兵;邵朋礼;程瑞廷;;机械传动系扭振通用模型研究[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克军 本报通讯员 王凤金;为城轨列车装上“中国心”[N];人民铁道;2011年

2 王凤金;北车青岛四方所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垄断[N];青岛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张华;上推后传动系统配套出口船[N];中国船舶报;2008年

4 MEB记者 天怡;斯维奇公司5兆瓦传动系统在海装风电近海机组成功运行[N];机电商报;2013年

5 记者 陆宇;Romax推出风机大兆瓦传动系统[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金小萍;工程船传动系统成杭齿新亮点[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晓文;TFE开发机载传动系统新技术[N];中国航空报;2003年

8 记者 赖瑛;GKN计划扩展在华业务[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肖燕;英国GKN传动系统部加快中国拓展[N];科技日报;2004年

10 张晓薇;东安集团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制结硕果[N];中国航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白;特种船用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盛冬平;直升机主减速器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臧发业;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系统新型能量转换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涂乐;风电机组机械液压混合传动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曾承志;大型双馈风电机组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故障失效预测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宫海彬;高速列车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林超;双速卷扬机多流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动态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02年

8 谷泉;大型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状态退化的振动特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9 许焰;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驱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王立华;汽车螺旋锥齿轮传动耦合非线性振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汛;地铁牵引传动系统对转向架振动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永旭;基于二代小波变换的CRH5动车组传动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白新龙;基于商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振动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潘登;面向轨道车辆传动系统的异常检测方法及其在滚动轴承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苓;车用电磁复合无级传动系统的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祥雨;大型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故障预测[D];新疆大学;2015年

8 王凯;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钱森林;谷糙分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闫明刚;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统扭振分析及控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5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515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