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基于固体纳米孔的DNA分子检测器件设计与制造

发布时间:2019-07-24 06:05
【摘要】:基于纳米孔的DNA分子检测方法被认为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第三代基因测序器件核心关键技术,纳米孔主要材料有生物分子膜和人工合成固体膜。论文针对固体纳米孔的设计、制造与检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了克服生物纳米孔的缺点,本文设计并制造出氮化硅纳米孔芯片和金纳米间隙-纳米孔芯片两种固体纳米孔器件。同时,为了解决纳米电极之间的超小间距这一制造难题,本文研究了工艺简单、低成本的硅纳米线的可控制造方法,为硅纳米线间隙-纳米孔器件的制造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最后,通过对DNA穿过纳米孔的模型建立,对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实现了单碱基分子的辨识。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在跨尺度制造方面,集成了微机电系统制造工艺、聚焦离子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实现氮化硅纳米孔芯片的跨尺度制造。利用微机电系统的制造工艺批量制作出氮化硅薄膜芯片,这种圆片级、工艺简单、高成品率的氮化硅薄膜芯片制造方法为氮化硅纳米孔的制造提供了支持。借助于聚焦离子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实现氮化硅的纳米孔制造。利用聚焦离子束减薄,降低氮化硅薄膜厚度,进而实现三维纳米孔的制造,确保所制造的纳米孔直径和孔的长度都在纳米尺度。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氮化硅纳米孔进行DNA过孔验证实验,实现对DNA通过纳米孔时空间姿态的辨识,表明该芯片可以用于DNA序列检测的研究。2、利用纳机电系统方法设计并制造出金纳米间隙-纳米孔器件。创新设计了悬空夹心结构实现金纳米线的包埋,借助于聚焦离子束刻蚀出纳米通孔,实现悬空夹心结构的贯穿,并最终形成金纳米间隙-纳米孔(即金纳米电极)的原创性基因检测芯片。3、为了提高金纳米电极基因检测芯片的成品率,课题开展了硅纳米线电极制造工艺的研究,以代替金纳米电极基因检测芯片。通过大量实验,实现了硅纳米线在微米尺度铜的催化下生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装备的选区电子衍射、能谱表征等检测手段证实所获得到直径均匀的纳米线为无定型的贫氧硅纳米线,并基于大量实验,提出该方法生长硅纳米线的机理。我们发现氢气的存在加速了铜与氧化硅的反应,在氧化硅层上打开了基体硅向上扩散的通道,导致硅原子富集在铜硅化合物上,当硅原子达到过饱和时,便生长出纳米线。基于这种纳米线生长机理,我们提出通过控制铜图形位置、尺寸,氧化硅厚度、退火时间,可以实现硅纳米线的位置和尺寸的精确控制。从而在国际上最先利用微米尺度催化剂,实现硅纳米线的定点可控制造,这为硅纳米线电极制造奠定坚实基础。4、基于我们所提出的硅纳米线定位生长方法,采用硅-氧化硅-铜结构芯片,在氢气和氩气氛围中退火实现了硅纳米线沿着基体分布制造。研究发现200 nm厚铜薄膜退火能得到规则的环状硅纳米线,而400 nm厚铜膜退火后得到的硅纳米线环均为不规则形状,其最终形成的封闭环外围有收缩的痕迹。而厚度为600 nm的铜薄膜退火得到的纳米线形态与前两者不同,得到的是平面内相互连接的硅纳米线网。测试显示硅纳米线网具有良好的电学特征。基于我们所提出的制造工艺,实现平面内硅纳米线的可控制造,避免了“自上而下”制造平面内硅纳米线的高成本等缺点。5、开展了平面内硅纳米线的可控制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度为200 nm的铜图形退火后可以制备出位置和尺寸可控的平面内硅纳米线环及其阵列。尺寸在2.4μm~4.6μm之间的铜图形退火之后可以得到的单个硅纳米线环。随着铜图形尺寸的增加,得到多个硅纳米线环。硅纳米线环的数量与铜图形直径的平方成线性关系。单个纳米线环直径都小于1.6μm,绝大部尺寸在1μm以下。通过主动设计和制造厚度为600 nm铜图形,可以实现平面内方向、图形可控的硅纳米线网制造。所制备出硅纳米线网的最小线宽可以达到500 nm。这为纳尺度电极、纳机电器件的制造提供了一个新的制造工艺。也为硅纳米线间隙-纳米孔器件的制造提供关键技术支持。6、在纳米孔芯片制造的基础上,开展单碱基分子和不同长度DNA分子的检测实验,同时建立DNA穿过纳米孔的物理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实现了单碱基分子(dATP和dTTP)和短链DNA分子(poly(dA)20和poly(dT)20)的辨识。
【图文】:

图1.2生物纳米孔(a)固体固体纳米孔(b)和}
米间隙(c)检测DNA巧列示意图PW逡逑2逡逑


分子检测器件制造。逡逑1.2研究现状逡逑基于纳米孔的第H代基因测序理论是由Coulter计数器发展而来,W其原理如图1.1逡逑所示。将纳米化器件装夹在液池中央,液池两侧的溶液仅通过纳米孔相连通。将一定浓逡逑度的DNA分子放入液池的一端,并施加一电场。DNA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负极逡逑端向正极端移动,并在纳米孔内形成一定的占位,导致通过纳米孔的离子电流发生改变。逡逑最终,可由离子电流信号的变化实现DNA分子序列的识别。逡逑纳米孔在离子渗透、生物分子检测W及药物输送等热点领域已经受到极大关注。最逡逑早提出基于纳米孔实现基因序列识别的是Deamer和Akeson邋(上个世纪90年代)。W逡逑当时的《件还不够成熟,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随着离子束刻蚀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逡逑了纳米孔的制造技术W,也促使基于纳米孔的生物分子检测器件得到很好的改良。目前,逡逑已经不少文献概述了纳米孔制造技术、离子电流表征、DNA测序W及未来展望。P-W逡逑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第王代基因测序原理的器件可分为生物纳米孔器件、固体逡逑纳米孔器件和纳米间隙器件(图1.2)。生物纳米孔和固体纳米孔的测序原理是基于逡逑DNA碱基在纳米孔内的物理占位导致离子电流发生变化

图1.5邋(a)采用快速制造纳米孔示意凶;(!>NB)纳米孔SEM幽;(d)纳米孔直径分布Wfwi逡逑Wanunu,M等M基于上文的方法,用TEM在厚度为25邋nm的SiN膜上制作出直径逡逑为3.5邋nm的纳米孔


作为后续纳米孔阵列的标记。然后用聚焦离子束(Focused邋Ion邋Beam,巧B)刻蚀S逡逑层结构的第一层SiN(兰层结构SiN/SiCVSiN),再刻蚀Si02层,最后用TEM在SiN膜上逡逑制备纳米孔(图1.5)。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孔便于纳米孔的光学探测,制作的纳米孔的平逡逑均直径为5.14邋run。(2)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邋Transmission邋Electron逡逑Microscope,邋STEM)在SiN膜上钻孔,直接定位扫描线圈偏转束达到所需要的量,从而逡逑进入快速、灵活和自动加工模式。加工得到的纳米孔的平均直径为9.3邋nm。逡逑(a)^逦____逦.(的.逡逑I邋IF"诵逦:;;;;逡逑^逦 ̄阿.’逦'逡逑jc)逦?逡逑4逦矿?诵.’、、逦?;逦,逡逑.‘…,逦.省逡逑5逦.邋.邋’,,,,1邋.iiiim’i,逦雾逡逑冢逦V:1逡逑HHI逦■Ml邋/逦\逡逑巧邋SiW4邋Si02逦200邋ivn逡逑10-Pt逦PI逡逑CO逦/、逦言逡逑§逦A逡逑II逦!邋\逦I逡逑Q逦[3^逦^逦'、.i邋I邋n逡逑3逦4逦5逦6逦7逡逑diameter邋(nm)逡逑图1.5邋(a)采用快速制造纳米孔示意凶;(!>NB)纳米孔SEM幽;(d)纳米孔直径分布Wfwi逡逑Wanunu,M等M基于上文的方法,用TEM在厚度为25邋nm的SiN膜上制作出直径逡逑为3.5邋nm的纳米孔。此外,该小组用低压沉积法在面积为5邋irnnXS邋mm的SiN纳米薄逡逑膜上生长一层厚度为5^lm的Si02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39;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阴笑弘;朱新宇;顾菁;张欣;朱志伟;邵元华;;纳米孔分析化学[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2 杨全红,郑经堂,王茂章,张碧江;微孔炭的纳米孔结构和表面微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2期

3 丁克俭;张海燕;胡红刚;赵红敏;关伟军;马月辉;;生物大分子纳米孔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4 ;表面修饰有序纳米孔二氧化硅标准物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硅谷;2010年21期

5 李鲁曼;赵安;徐伟;;纳米孔银膜的制备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研究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朱晓蕊;王卫东;秦广雍;焦浈;;单锥形纳米孔的制备和离子传导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7 武灵芝;刘伟;赵启前;陈豪;刘玉棋;;硅烷化修饰的固态纳米孔[J];生物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8 刘仲阳,陈剑王宣,张大忠,孙官清;二维有序纳米孔铝膜的研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柴花斗;杨晓辉;富笑男;李新建;;沉积于硅纳米孔柱阵列上的铜纳米颗粒退火行为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7期

10 朱茂电;;微孔及纳米孔发泡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利香;郑玉彬;曹小红;李耀群;;玻璃锥形纳米孔通道内不对称离子整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鲍信和;;纳米孔材料和催化[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裘式纶;;无机纳米孔材料的结构与功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赵爽;翁玉华;郑玉彬;蔡盛林;李耀群;;锥形纳米孔对葡萄糖的刺激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罗开富;;高分子穿越纳米孔进入受限体系的输运动力学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绍辉;伍绍飞;刘俊灵;王雪源;喻桂朋;潘春跃;;基于1,3,5-三嗪骨架的纳米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爽;张利香;郑玉彬;蔡盛林;杨金雷;李耀群;;功能化修饰单个玻璃锥形纳米孔用于刺激响应仿生离子通道[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吴海臣;刘蕾;;基于超短碳纳米管的新型纳米孔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9 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蕾;杨纯;吴海臣;;基于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对二价铅和二价钡离子的高灵敏的同时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顾定槐;拜耳材料科技开发“纳米孔”[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常丽君;纳米孔可成为DNA快速阅读器[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丹;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探测单个DNA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宏乾;一项突破传统的技术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记者 刘联 马巍;强强联合产学研一条龙[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张巍巍;单链DNA易位可激发碳纳米管出现强电流[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郭伟 周洁;2014,科技或许这样影响生活[N];河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聪;基于金属纳米孔的光学超构材料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邓涛;硅基纳米孔阵列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艾斌;基于胶体刻蚀的等离子体共振膜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臻;生物膜—硅纳米孔阵列光学传感器及药物筛选系统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5 陈杨;领结形纳米孔光学天线的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李素娟;纳米孔道材料的限域性质及其在生物分析中应用[D];南京大学;2010年

7 张爽;高分子经纳米管道输运和检测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马建;基于固态纳米孔基因测序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袁志山;基于固体纳米孔的DNA分子检测器件设计与制造[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徐涛;新型二维材料电子辐照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儆舟;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丁铎;DNA修饰AFM探针与若干纳米孔材料之间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侠光;介孔碳材料FDU-15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玉茹;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及其纳米孔单分子检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珊;基于激光加热的玻璃基毛细管拉伸装置和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曹凤波;乳酸及乙醇酸—锌基双壁纳米孔配位聚合物对碘的富集与控制释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王爽;任意形状纳米孔和夹杂的周边应力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邢甜甜;微纳米孔性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质[D];东南大学;2015年

9 赵文远;固态纳米孔下纳米粒子的易位及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牛肖敬;用于穿孔效应的石英毛细管和聚碳酸酯膜微纳界面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8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518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