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的磨损机理及坡缕石改进其摩擦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9 02:33
【摘要】:水润滑轴承具有环保、低成本、减振抑噪、结构简单紧凑、维修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水润滑轴承的摩擦性能取决于橡胶轴瓦的水润滑状态、硬度、动态粘弹性、表面形貌与结构等因素。改变工况或润滑状态,促进润滑水膜充分形成,有利于降低轴承的湿摩擦系数。因为水的汽化压力低,润滑水容易产生气蚀,实际工况中,润滑水还可能混入泥砂等固体颗粒。而且由于自身和外界复杂的作用力,可能引起集中载荷瞬时冲击轴承,产生振动。这就要求轴承既有优异的湿滑性能,又具备良好的耐磨抗蚀能力。正常运行工况下,轴承同时具有低摩擦系数和高承载性能的要求,很难两全。另外,橡胶轴瓦较低的弹性模量,即使施加轻载(相对较低的水膜压力),也会产生明显弹性变形,改变润滑水膜的厚度与形状,进而影响水膜压力的分布,使轴承的润滑机理更复杂。因此,研究水润滑轴承,既要考虑沟槽、曲面的几何形状结构,也要考虑橡胶轴瓦的材料性能对润滑特性的影响。大多数现有的数值求解计算,只得出润滑水膜厚度和压力分布曲线,并没有系统分析带有导水沟槽的水润滑轴承沿纵向、周向的整个间隙内,随着开槽形状、偏心率、间隙不同,流体速度场及压力场的变化,也没有研究流体动压与橡胶轴瓦变形之间的双向流固耦合相互作用。而且都没有计入空化效应,轴承湍流润滑的数值模拟也很少。因此,论文考虑空化效应,数值求解由不同水介质(清水、含砂水)润滑,轴承湍流状态动压润滑的流场特性,仿真分析轴承清水润滑双向流固耦合作用下,橡胶轴瓦表面的变形及其法向、切向接触应力。结合水润滑轴承摩擦磨损台架试验,用SEM观察并分析磨损轴承表面的微观形貌,探讨轴承磨损的成因、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力图揭示轴承不同工况的磨损机理。进而提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改进橡胶轴瓦复合材料的工艺性能,提高水润滑轴承的工作性能。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实际工况中,润滑水可能产生空化现象,并含有固体泥砂颗粒。论文将清水流场表述为气-液两相流流场,将含砂水流场描述为气-液-固三相流流场。根据多相流冲蚀磨损的理论,对比分析橡胶轴瓦的空蚀、冲蚀、空蚀-冲蚀交互磨损。压力使工作面凹陷,这利于形成流体润滑水膜。因为流场压力作用下橡胶轴瓦会变形,导致流体分布改变,促进流体动压润滑水膜形成,又使流场压力变动。所以,在轴承清水润滑流场的计算模型中,计入(流场压力变化与轴瓦弹性变形)双向流固耦合的影响,数值模拟且定性分析双向流固耦合作用下橡胶轴瓦的弹性变形,丰富充实水润滑轴承的弹流动压润滑理论。2.建立水润滑轴承考虑空化影响、湍流状态润滑的求解模型,对不同偏心率的轴承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水膜压力分布、橡胶轴瓦变形分布规律,并且推导出相应的润滑水膜承载力与摩擦系数的计算表达式。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ANSYS MFX多场求解器,求出润滑水膜变化与橡胶轴瓦弹性变形双向流固耦合下,橡胶轴瓦表面切向应力、法向应力、变形的数值与分布;结合轴承摩擦磨损试验,通过电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从理论、试验两方面证实轴承(滑动接触)疲劳磨损的可能性与存在性。找出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探讨轴承疲劳磨损的成因与机制,并为轴承性能改进提供确切的评判依据。3.水润滑轴承的摩擦性能取决于橡胶轴瓦的润滑状态、硬度、动态粘弹性等。选取坡缕石(AT)纳米粉体,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处理后,加入NBR混炼、模压硫化成型,制成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试件与AT/NBR水润滑轴承试件。检测表明,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试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硬度提高,补强效果增加。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测得,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的初始储能模量较NBR橡胶轴瓦硫化胶更大,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更均匀精细、相容性更好,工艺性能改善。DMA还测得,NBR、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试件在0℃时1Hz下的损耗因子大约相等,表明两者的湿滑能力基本不变。通过轴承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出AT/NBR轴承试件的水润滑摩擦噪声、摩擦系数与磨损量降低。以上试验结果表明,AT/NBR轴承试件比NBR轴承试件的摩擦磨损等性能指标有所提高,并达到了美军标(船舶)MIL-DTL-17901C(SH)的规定。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1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宝,杨大壮,吴光洁;水润滑轴承材料设计[J];润滑与密封;2002年03期

2 王优强,李鸿琦,佟景伟;水润滑橡胶轴承[J];轴承;2002年10期

3 衣雪娟,王优强;水润滑轴承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4年04期

4 张霞;王新荣;牛国玲;张连军;;水润滑轴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5 万建新;李久明;郑小秋;;水润滑轴承研究展望[J];煤矿机械;2008年07期

6 钱九娟;刘宪伟;;水润滑技术理论研究进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刘建华;李文星;;水润滑橡胶轴承的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8 刘建华;贾焕丽;赵万勇;;水润滑轴承的材料研究[J];通用机械;2011年10期

9 刘建华;杜鑫;赵万勇;;水润滑橡胶轴承设计参数的探讨与设计实例[J];轴承;2012年05期

10 段海涛;王学美;吴伊敏;李健;;水润滑轴承研究进展[J];润滑与密封;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霞;王新荣;张更林;牛国玲;;水润滑轴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彭娅玲;张志国;陈汝钢;方成跃;;船舶艉部水润滑轴承润滑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高雯;唐睿;龙冲生;张俊彦;王纪平;;转速和载荷对C/C-SiC复合材料的水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4 解忠良;吕芳蕊;邹冬林;塔娜;饶柱石;;某型立式给水泵机组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下册)[C];2014年

5 徐扬;王晓雷;;水润滑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及其展望[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马国军;吴承伟;;核泵动静压水润滑轴承性能计算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焕栋;;水润滑弹性金属塑料水导轴承的研制与应用[A];第十六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勇;刘占生;刘镇星;陈强;;转子-水润滑橡胶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上册)[C];2014年

9 郑昂;贾谦;王晓宁;袁小阳;;基于流固热润滑模型的水润滑可倾瓦轴承频变动力学性能分析[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10 敏政;李琪飞;范宗旺;魏志国;王岩;;水轮机水润滑橡胶轴承改造为稀油润滑轴承的途径研究[A];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闻哲;重庆研发出橡胶纳米水润滑轴承[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BTG水润滑动密封复合橡胶轴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段海涛;水润滑轴承数值仿真及其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1年

2 潘阳;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的磨损机理及坡缕石改进其摩擦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彦峰;水润滑橡胶轴承多场多因素耦合分析与润滑界面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余江波;基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性能水润滑轴承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陈战;水润滑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润滑机理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秦红玲;水润滑复合橡胶尾轴承摩擦学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彭晋民;水润滑塑料合金轴承润滑机理及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刘宪伟;面向绿色开采的低粘度介质润滑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仿生硅藻结构的水润滑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董宁;水润滑飞龙滑动轴承弹流润滑性能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正;计入弹性变形的复合材料水润滑轴承润滑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余江波;水润滑复合橡胶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张文光;水润滑轴承非金属化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张文光;水润滑轴承非金属外壳的性能优化及成型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田宇忠;基于有限元的水润滑橡胶尾轴承模态分析及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董建新;基于老化的水润滑橡胶尾轴承可靠性寿命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袁佳;水润滑轴承及传动系统综合性能实验平台设计与开发[D];重庆大学;2013年

10 毕承俊;水润滑橡胶轴承热压成形模具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5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585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