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1:48
【摘要】:转套式配流系统克服了传统阀式配流系统结构松散、运动滞后、局部节流压力损失大等缺点,柱塞往复运动驱动转套连续单向转动的同时通过配流口实现配流功能,但配流系统在吸油阶段存在较大负压,不可避免会产生空化现象,明显影响配流系统的工作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仿真模拟与试验研究对转套式配流系统的空化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为结构改进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液压试验环境对现有转套式配流系统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包括泵体形状、凸轮槽型线方程、减振槽角度等,并确定相关尺寸参数,同时创建流体域计算几何模型并引入空化理论,完成整个配流系统空化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标定工况(转速500r/min、负载压力10MPa)环境下,以液压油为流体介质对流场内的空化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深入分析了流场压力与空化气体之间的关系。空化气体出现在配流系统吸油起始阶段,主要分布在配流口和泵腔中,泵腔内平均气体体积分数最大为42.6%,空化持续时间占据单个工作周期的20%,整体空化效应高于配流口,同时空化现象的存在导致配流系统容积效率减小。分别对反正弦型线、线性型线、正切型线和样条型线四种凸轮槽型线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其中线性型线凸轮槽总体性能最好,利于转套转动时稳定运行,反正弦凸轮槽角加速度无明显阶跃,受力情况最好。在不同转速下通过仿真计算比较了四种型线槽的空化特性,线性凸轮槽空化效应最低,容积效率最高可达92.13%;不同入口压力下同样线性型线凸轮槽优势明显,容积效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且随工作环境变化波动较小。针对两种同体积大小的减振槽结构进行空化特性对比分析,标定工况下U型槽配流口和泵腔内的空化效应略低于三角槽;不同转速下U型槽空化效应低于三角槽,且转速越高优势越明显;提高入口压力可以抑制空化气体的产生,相比而言入口压力较高时三角槽更具优势。依据综合液压试验台测试环境对转套式配流系统支撑台架进行匹配设计,并制作完成试验样机,建立可视化试验系统。通过高速摄像机对配流系统内空化气体进行观测,在不同工况下利用试验台监测配流系统容积效率值,整体变化趋势与仿真结果一致。
【图文】:

空蚀破坏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显著降低系统的工作性能及效率;其次空化将引起系统强烈的振动和频率与相关部件固有频率一致或接近时,会引发共振现象;最后当空程度且反复作用时,易使零部件受到空蚀破坏,从而缩短元件的使用寿对系统结构部件表面材料的直接破坏,空化泡溃灭时产生的巨大脉冲射流冲击材料表面,群泡的溃灭增大了材料的冲击,时间的积累使材这就是引起空蚀的力学原因[32]。如图 1.2 所示为空化现象引起叶轮表造成空蚀损坏。

域模型,流体,配流,柱塞


隙;2-进油腔;3-进油口;4-泵腔;5-排油腔;6-排油口;7-配流口图 2.2 转套式配流系统流体域模型配流系统工作时流体域模型随柱塞和转套的运动而出现周积随柱塞的往复移动周期性增大和减小,配流口区域随转段柱塞由下止点向上运动,泵腔容积逐渐增大,配流口与油时柱塞由上止点向下运动,泵腔容积逐渐变小,配流口。整个流体域模型的变化过程与配流系统的运动特性密切动速度与柱塞一致,即式 2-(2)所示速度,配流口运动速度示,因此在转套式配流系统流场空化分析过程中需要定义配流系统空化特性分析运用 Fluent 流体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是封装好的计算程序,只能通过软件操作界面修改某些参行模拟,无法直接设定流场中某些复杂的运动,但可以通义函数程序接口实现自编程序和计算程序的联合运行,,提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1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云飞;刘晋川;;径向柱塞泵配流方式的研究进展[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1年01期

2 泮健;施光林;;数字配流式液压马达配流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10期

3 范学增;;配流副油膜厚度对轴向柱塞泵使用寿命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年05期

4 荆崇波;邹云飞;苑士华;林硕;;弹性变形对锥形配流副润滑特性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9年08期

5 薛锋;王慈光;罗建;;双向编组站静态配流的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何胜学;基于定向寻优的交通配流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年04期

7 李元勋,钟廷修,陈卓如;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端面配流副发展与现状[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8年01期

8 郑炜,褶有雄,鲁宝杏;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油膜的实验研究[J];工程机械;1994年09期

9 王明智,王红;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平面配流副的摩擦特性[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10 姜晓天;张洪信;赵清海;程前昌;张延君;;转套式配流系统转套间隙对容积效率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周华;杨华勇;;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润滑特性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邓海顺;许贤良;王传礼;;球面配流副的泄漏分析与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孟庆堂;施光林;泮健;;一种数字配流与调速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建豪;魏超;周俊杰;荆崇波;;考虑黏度变化的配流副稳态工况泄漏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C];2016年

5 王东;;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及其动力学的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张宗湖;王晋;薛启龙;刘宝林;李方韬;;垂直钻井系统盘阀机构流体仿真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9年

7 卞艺杰;;运网综合配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李洪武;胡晓建;陆建;;交通紧急疏导配流方法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岳艺明;孔晓武;;阀配流式径向柱塞泵动态性能的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赵存然;姜继海;;航空煤油轴向柱塞泵用配流副材料磨损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志凌 沈宇;科技对接喜结硕果 申报项目方兴未艾[N];闽东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路;高压高速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艾青林;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邓海顺;织构化配流副摩擦润滑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泮健;数字配流与调速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及其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晓刚;三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配流理论及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彬;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润滑特性及其参数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7 朱旭;高速大流量电液配流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林;阀配流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及其变量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薛锋;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景云;不确定条件下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琰;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的润滑分析[D];青岛大学;2019年

2 姜晓天;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3 程前昌;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结构设计优化[D];青岛大学;2019年

4 王凯丽;深海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5 齐礼东;随机低转速驱动的数字配流径向柱塞恒流量泵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王正磊;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7 董季澄;织构化配流副动压支承与磨粒磨损运移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8 林凯;转速与表面粗糙度对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摩擦特性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9 陈振坤;货改条件下编组站配流协同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10 权云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浮板配流盘式伺服泵的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年



本文编号:2595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595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