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参数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6:49
【摘要】: 弧面分度凸轮机构是一种精密传动机构,因其具有分度数大、分度精度高、定位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机械中。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研究弧面分度凸轮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凸轮机构工作廓面的复杂性,使得其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相对比较复杂,从而制约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1)本文以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曲面的啮合原理采用坐标旋转变换、矢量合成等方法推导出了弧面分度凸轮的廓面方程、啮合方程、法线方程和压力角条件。 (2)以最大接触应力最小为目标函数,基于机构的功能守恒定理出发分析弧面凸轮机构的啮合点受力,考虑诱导主曲率对啮合点所受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弧面凸轮机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具体包括目标函数的选取、约束条件的确定等,并且给出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工作阔面三维坐标的求解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VC++面向对象的方法及Pro/ENGINEER参数化建模技术,利用Pro/Engineer中的Protoolkit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在综合考虑了凸轮机构从动件所受载荷、压力角、以及凸轮和滚子在接触区域的曲率半径等因素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弧面分度凸轮参数化优化造型设计系统,通过实例演示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参数的优化过程。该系统给出了界面友好的参数输入对话框,能够自动完成机构的参数优化和参数化驱动建模,并可利用Pro/Engineer的曲面造型工具生成凸轮的工作廓面,直接在Pro/ENGINEER环境下进行装配。同时为了便于观察凸轮机构在各位置和各角度下的运动情况,还对弧面分度机构的啮合过程进行了运动仿真并对机构的运动干涉以及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修正设计结果。简要阐述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几类不同误差产生的原因,基于微分几何的方法着重对机构的传动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传动误差分析软件分析了各尺寸因素对传动误差的影响。 (3)针对目前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传动系统,从机电耦合的角度出发,考虑扭震和凸轮轴向变形以及两者的耦合作用,将驱动电机作为凸轮机构的一部分,初步建立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机电统一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从而为此类机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图文】:

弧面分度凸轮机构


转盘式工作台需要分度转位;糖构进行包装纸的传送、折得、和好的工作性能和独特的结构而在用。但是由于该机构的设计理论一些关键的理论分析尚在进一步化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ar Indexing Cam Mechanism)(图g Mechine),是由一个带凸脊的空,凸轮和转盘的两轴呈交错垂直0 世纪 20 年代发明的,,并由其所后,前苏联、英国、德国、瑞士成立有专门的生产厂家和研究机 70 年代才开始相关的研究工作,造、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索。

弧面分度凸轮,几何尺寸,滚子


图 2-3 弧面分度凸轮几何尺寸Fig.2-3Geometry Dimension of Globodial Indexing Cam Mechanism凸轮节圆半径p1r 、分度盘节圆半径p2r 和中心距 c准尺寸由p2r 表示,凸轮的基准尺寸由p1r 来表示,其值为中心距与分度盘,即:p1 p2c = r+r(滚子个数 z 、滚子半径fr 、滚子宽度 b 、间隙 e 和相邻两滚子轴线夹角zφ一般取为偶数,常用的滚子个数 z =6~12。fr 、滚子宽度 b 和间隙 e 由经验公式取为:=(0.5fr ~ 0.7)sin()2zrpπ(b =(1.0~f1. 4)r(e =(0.2~ 0. 3)b(取值范围至少应满足:e=5~10mm。凸轮的主要尺寸:圆半径cr :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伟雄;;对建筑工程质量优化设计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2 束炜;黄乐平;陈勇敢;;基于ANSYS的OOP技术进行多层钢结构优化设计[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3 陈海霞;刘霞;;虚拟样机技术在数控机床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年03期

4 李鹏;;优化设计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5 李能能;董斌;;挡土墙优化设计初探[J];甘肃冶金;2011年04期

6 张承国;王海涛;范希民;;J1663型压铸机合型机构的优化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7 魏军凯;吴芳;戚峰;;基于遗传算法求解车间设备布局优化问题[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康元春;;基于HyperWorks的发动机油底壳优化设计[J];汽车零部件;2010年02期

9 茹长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1年02期

10 袁雯;刘于康;;高能螺旋压力机结构设计特点及技术分析[J];中国重型装备;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兵;;SAW双模滤波器的优化设计[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满;王德信;徐凡力;;土质心墙堆石坝断面区间优化设计[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俞铭华;李庆贞;;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优化设计[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4 谈春明;张颜民;刘以思;向新程;;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车载式集装箱检测系统源室快门的优化设计[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方明霞;康治国;唐宜君;;逆流式冷却塔优化计算软件的开发与运用[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汪玉凤;乔和;初宪武;;钢次级扁平型低速直线异步电机优化设计[A];直线电机与自动化——2002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邵朋礼;魏来生;;油气悬挂装置有限元强度分析与改进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建功;刘士林;;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通用图优化设计[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吴华根;邢子文;姜韶明;;螺杆制冷压缩机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袁宏韬;;光子嫩肤用滤的设计与优化[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旭霞 通讯员 张晓艳 施兆国;长城钻探优化设计精准化管理[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记者 王瑶 张世敬;立足实际 优化设计 保护生态[N];大同日报;2010年

3 本刊记者 王太洪;二次优化设计创造二次财富[N];中国建设报;2004年

4 李俐娥 杨关;武仪公司通过优化设计丰富产品内涵[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鲁晨 昊坤 宇闪;徜徉在真情铺就的回家路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佳;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到优化设计上[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张明邋通讯员 谢仕鸿;铁道部召开渝利铁路初设审查会[N];恩施日报;2008年

8 熊运福 邓国辉 龚理;通平高速公路优化设计节约林地[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林;“中国之家”技术特色[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10 姜华;国外住宅的优化设计细节[N];中国建设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海文;基于最大熵的结构两相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郭祖华;并联数控刀具磨床的动力学优化设计[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3 栾振辉;平衡式复合齿轮泵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年

4 刘桦;风电机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关键零部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王俭;高垂直段风冷封闭母线三维场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新坤;微灌管网水力解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郑银环;汽车钢板弹簧计算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徐志科;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模型仿真与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黄茂杨;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D];东南大学;2005年

10 焦安军;换热器入口物流分配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D];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敏;偏曲轴少齿差行星减速器优化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贾斌;全程变桨距风能转换装置的气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3 李丹;WWB型脉动式无级变速器运动分析及优化[D];南昌大学;2006年

4 王承昱;遗传算法在杏花营组团污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5 彭晖;螺杆泵节点系统分析及工作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6 李进军;劲性搅拌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赵天印;白银王岘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的优化设计[D];兰州大学;2007年

8 周欢;中国企业文化测评维度选择及模型优化设计[D];中南大学;2007年

9 范淑敏;遗传算法在PID控制中的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10 赵鹏飞;基于GA的双圆弧齿轮啮合特性及应力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2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02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