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齿差五环减速器的研究
【图文】:
解析法进行有效的力学分析,本章根据内齿环板和输入轴的实际受力情况,按不同的曲柄转角分别对内齿环板和输入轴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了内齿环板和输入轴的强度和振动情况,验证其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1.2 三环传动1.2.1 基本原理三环减速器是利用三环传动[33]原理,在普通减速器技术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机械设备对传动机构的要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传动装置。三环减速器的基本结构如图 1.1 所示。三环减速器由一根低速输出轴 1、两根高速偏心输入轴 2、三片内齿环板 3 构成。电机带动输入轴转动,偏心输入轴使内齿环板按相位作曲线平动,内齿环板与外齿轮相啮合,使联接在外齿轮上的输出轴实现减速运动。其三个偏心轴颈互为 120°,由于双曲柄机构死点位置的存在,在只有一个驱动转臂的条件下,对称型和偏置型三环传动要求环板至少三块。本文的少齿差五环减速器采用三相五环的传动方案不仅克服了死点,而且齿轮传动部分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完全平衡。
图 1.2 少齿差五环减速器的内齿行星轮传动中的速度逆时针转向为正,,则外齿轮作以 O 为圆心的转动vp2=r2'ω 作平动,有vp1=-a'ω11 2 2 2 2 1 2 1 2 1 2 r r r z ia r r r r z z ωω′ ′= = = = = = ′ ′ ′ 2'、r2—外齿轮角速度、齿数、节圆半径、分度圆半径;r1'、r1—内齿环板角速度、齿数、节圆半径、分度圆半径行星轮与外齿轮之间的中心距;星轮与外齿轮的齿数差。)可知,少齿差五环减速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
【学位授予单位】:大庆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3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刚;李富生;陶学军;;风力机变桨力矩建模分析与估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1年07期
2 许大钊;;三维建模软件在活塞压缩机平衡计算中的应用[J];压缩机技术;2011年03期
3 马庭亮;;螺旋技术在飞行特技中的运用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4 陈辉殿;;浅析单螺杆挤出机用螺杆的径向挠曲与磨损的原因[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15期
5 李鑫;王志刚;万荣华;彭博;雷云龙;;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鱼雷周转斜盘发动机动力学分析[J];鱼雷技术;2011年04期
6 邓宙;;车身薄壁梁结构轻量化设计的理论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24期
7 沈惠平;张会芳;丁少华;马正华;杨廷力;;机构摆动力矩完全平衡的有限位置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6期
8 崔亨然;郭大淳;;韩国老年人肋骨的形态学特性(英文)[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1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汪国胜;;一种新型航空动力的机构设计研究[A];第二届民用飞机制造技术及装备高层论坛资料汇编(论文集)[C];2010年
2 魏书涛;刘宇;;短跑运动控制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学捚;王国民;;新型滑阀真空泵系列的研发[A];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钺宗;;链正反转动机构张紧装置的探索[A];上海市烟草专卖局2007年度获奖论文集(工程技术类)[C];2007年
5 应文健;田福庆;侯健;;基于FNN思想的舰炮振动衰减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迟晓珠;金鸿章;王劲松;;压阻式复合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朱宜生;;减少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的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林鸿志;新款夏利加长车在京亮相[N];中国信息报;2000年
2 林鸿志;夏利加长车投放北京市场[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3 林鸿志 汤永平;经济型车要拉百姓上快车道[N];中国物资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瑞康;变质心控制与预测制导在飞行器再入机动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魏书涛;短跑过程中下肢动作控制和股后肌群损伤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发成;少齿差五环减速器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王清亮;热连轧卷取机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及数值仿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王璐璐;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开卷张力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刘蒙;五缸柴油机平衡性及整机振动性能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邓雷;面向固晶机应用的固晶臂传动机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猛;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鲁棒控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杨洪福;基于自动代码生成的EPS电机电流跟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戴杜;新型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模糊可靠性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9 郑英彬;叉指式微加速度计的耦合场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10 王东;数值流形方法及接触参数的进一步探讨[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614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1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