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现代制造系统中人因工程的应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00:24
【摘要】: 随着现代制造系统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脑力劳动作为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关系着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因此,利用人因工程理论,对现代制造系统的脑力负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现代制造系统中的操作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脑力负荷的因素,并通过主观评价法和生理评价法对操作者的脑力负荷水平进行了评价,利用人因工程理论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实现改善操作者脑力负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利用NASA-TLX评价量表对操作者在零件图分析阶段、工艺分析阶段、编程坐标系与走刀路线阶段的脑力负荷水平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工艺阶段脑力负荷水平比其余阶段高出15%以上,并且脑力负荷水平与工作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年限长,脑力负荷水平相对较低,反之则高; (2)其次通过脑电波中的α波、β波、θ波对操作者在安静状态、生产流程正常状态和生产流程异常状态下的脑力负荷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操作者在不同的状态下,各个脑区活动的差异性比较大,在异常状态下操作者的压力增大,精神紧张,脑力负荷水平比较高,易出现脑疲劳。 (3)依据评价结果,结合人因工程理论,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 论文对制造系统中操作者的脑力负荷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对以后相关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图文】:

零件图,工作年限,分析阶段,零件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41图4.7 零件图分析阶段工作年限与脑力负荷 图4.8 工艺分析阶段工作年限与脑力负荷评分值的线性关系 评分值的线性关系图4.9 编程坐标系与走刀路线阶段工作年限与脑力负荷评分值的线性关系4.4 讨论本研究对操作者的脑力负荷评价是通过操作者描述数控加工过程前的脑力负荷体验获得的,认为操作者的脑力负荷与努力程度是相关的,且操作者可以将这种关系准确表达。脑力负荷反映了人体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脑力活动量,,主要体现在决策、分析、判断等情况下。在操作者进行加工过程时,过高的脑力负荷能引起操作者脑力疲劳,从而导致操作者行为的失效,甚至发生意外事故。所以让操作者描述自身的脑力劳动体验是主观评价法评价脑力负荷的有效手段。

零件图,工作年限,工艺分析,阶段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41图4.7 零件图分析阶段工作年限与脑力负荷 图4.8 工艺分析阶段工作年限与脑力负荷评分值的线性关系 评分值的线性关系图4.9 编程坐标系与走刀路线阶段工作年限与脑力负荷评分值的线性关系4.4 讨论本研究对操作者的脑力负荷评价是通过操作者描述数控加工过程前的脑力负荷体验获得的,认为操作者的脑力负荷与努力程度是相关的,且操作者可以将这种关系准确表达。脑力负荷反映了人体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脑力活动量,主要体现在决策、分析、判断等情况下。在操作者进行加工过程时,过高的脑力负荷能引起操作者脑力疲劳,从而导致操作者行为的失效,甚至发生意外事故。所以让操作者描述自身的脑力劳动体验是主观评价法评价脑力负荷的有效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H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仁桓;宋爱国;徐宝国;;基于谐波小波包变换的脑电波基本节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崔凯;孙林岩;冯泰文;邢星;;脑力负荷度量方法的新进展述评[J];工业工程;2008年05期

3 凌文曙;;基于遗传算法的混流装配线工作站平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4 曾庆新;庄达民;马银香;;脑力负荷与目标辨认[J];航空学报;2007年S1期

5 冯根尧;;现代制造系统中的人才分类与培养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20期

6 于文恺;蒲海蓉;;基于JACK的人因工程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元梅;脑力劳动者脑力负荷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姚永杰;军机飞行员空中脑力负荷的心理生理评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彭晓武;VDT作业脑力劳动负荷评价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武淑平;电力企业生产中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华德;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医院病房环境研究与设计[D];南昌大学;2005年

2 田勇军;脑力劳动工作测量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伟;应用人机工程学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4 祝洪宇;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协调调度机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5 苏令波;电气操作运行人员的心理负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6 郭夏言;电力企业集控运行员工疲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向阳;车间数字化制造中的移动人机协同网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陈诚和;基于仿真优化的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高永全;现代制造系统中检测系统的人机环境工程的理论分析与工程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10 侯军府;制造系统中机械系统现代人—机—环境理论与工程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2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32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