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基于逆向工程的旋涡风机流场分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4:08
【摘要】: 旋涡风机是吹吸两用的压力源和真空发生装置,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旋涡风机的工作机理及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我国在旋涡风机工作机理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逆向工程的出现,为快速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论文以国外一旋涡风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逆向工程技术实现旋涡风机叶轮的逆向制造,在此过程中对涉及到的旋涡风机基本理论、逆向工程技术以及CFD流场分析技术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论文首先对旋涡风机作了详细介绍,分析其工作原理,推导了旋涡风机流场内的欧拉方程。提出了将逆向工程技术和CFD技术结合应用于旋涡风机的研究中,以旋涡风机唯一做功部件——叶轮为例,对测量过程做了详细的规划,采用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叶轮的数据采集。在ImageWare中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叶轮几何模型的特征参数,并在三维软件PRO/E里完成叶轮的CAD模型。根据CAD模型,建立旋涡风机二维流动模型,在FLUENT内探讨纵向旋涡的形成过程,从压力分布图、速度矢量分布图等方面分析旋涡风机的流动过程及流动特征,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一致。将设计的叶轮实物化,分析其加工误差,定性研究了叶轮几何参数、气体流动速度、间隙及隔板等因素对旋涡风机性能的影响,利用现有仪器测得旋涡风机压力-流量关系曲线。 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旋涡风机有效的测量数据和准确的CAD模型;通过旋涡风机的数值模拟,证实了纵向旋涡的存在,验证了前人旋涡理论假说的正确性;较成功地实现了叶轮的制造,明确了几何参数对旋涡风机性能的影响,为旋涡风机的设计、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图文】:

径向分布,旋涡风机,双级,单级


图2一单级旋涡风机 Fig.24SingleStageofBlower图2一5双级旋涡风机Fig,2一 5DoubleStageofBlower2.2旋涡风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2.1课题研究的旋涡风机结构本文研究的是单级、闭式旋涡风机,叶片是直叶片和前弯叶片的组合形式。旋涡风机外形结构如图2一6,它主要由叶轮、壳体(或风桶和风盖)、转子、消音海绵、马达桶(组)、轴承、散热片、脚座、垫片等零部件构成。其工作部分主要由52个叶片的叶轮和具有环形流道的壳体组成。叶轮安装在风桶和风盖构成的壳体内,叶片和叶轮轮盘整体压铸而成。安装时叶轮端面尽可能地靠近壳体的两侧壁板,转子和叶轮采用键连接,电机的转子与风机共用一根轴,除风机轴上的轴承外,其他部位没有任何接触摩擦。在壳体的下部设有径向分布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它们彼此靠近,,中间用固定的隔板隔开,隔板与叶轮外缘形成很小的径向间隙

外形图,旋涡风机,外形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一单级旋涡风机 Fig.24SingleStageofBlower图2一5双级旋涡风机Fig,2一 5DoubleStageofBlower2.2旋涡风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2.1课题研究的旋涡风机结构本文研究的是单级、闭式旋涡风机,叶片是直叶片和前弯叶片的组合形式。旋涡风机外形结构如图2一6,它主要由叶轮、壳体(或风桶和风盖)、转子、消音海绵、马达桶(组)、轴承、散热片、脚座、垫片等零部件构成。其工作部分主要由52个叶片的叶轮和具有环形流道的壳体组成。叶轮安装在风桶和风盖构成的壳体内,叶片和叶轮轮盘整体压铸而成。安装时叶轮端面尽可能地靠近壳体的两侧壁板,转子和叶轮采用键连接,电机的转子与风机共用一根轴,除风机轴上的轴承外,其他部位没有任何接触摩擦。在壳体的下部设有径向分布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它们彼此靠近,中间用固定的隔板隔开,隔板与叶轮外缘形成很小的径向间隙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立廷;左曙光;康强;;燃料电池车用旋涡风机叶轮模态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5期

2 童琳;颜廷山;葛思尚;;逆向工程技术在公路设计领域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8期

3 邬金凤;;基于Pro/E软件的机械逆向工程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4 石路晶;;零部件3D测量与建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06期

5 崔思海;向敬忠;李震;车春雨;吕彬;;基于逆向工程的混炼头结构参数化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侯红玲;赵永强;白海清;何新伟;;基于逆向工程的车门外侧板设计[J];汽车零部件;2009年04期

7 张福豹;黄明宇;;基于RE的复杂曲面零件模具的快速设计与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7期

8 李苏洋;成思源;章争荣;郭军;;运用逆向工程的空调器钣金件CAD建模及数值模拟[J];现代制造工程;2011年06期

9 董宁;平雪良;陶宇;耿鲁;;逆向工程技术在叶片生产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15期

10 吴家福;;基于UG的快速逆向工程技术[J];现代机械;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惠玉;孙忠良;张建志;;逆向工程技术的部分应用及发展[A];2004年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4年

2 朱惠玉;孙忠良;宰守香;;逆向工程技术在摩托车发动机缸盖气道设计中的应用[A];2006年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6年

3 蓝凤崇;胡锫;李志敏;K.Santi;;逆向工程技术在车身外形设计中的应用[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龚友平;;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伊启中;;Pro/ENGINEER软件在汽车覆盖件逆向工程中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正;张欣;陈翔;;基于逆向工程技术虚拟个性化服装人台的研究[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疆;倪龙兴;徐超;韩冰;;逆向工程软件结合Micro-CT技术在牙体组织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中的应用[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赵卫东;李鉴轶;张美超;林斯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开展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穆荣兵;;基于逆向工程的产品创新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裴国献;张元智;;骶骨骨折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鲁仁;全国逆向工程技术应用和推广高级研修班结业[N];中国人事报;2007年

2 马晓芳;中国团队破解Skype协议否认行为侵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粤仁宣;广东技校专业设置紧盯新兴产业[N];南方日报;2010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国家资金注入工业设计[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新伟;逆向工程中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曲面重建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何海涛;复杂面形的光学三维测量相关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贺美芳;基于散乱点云数据的曲面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吴娜;面向仿生应用的金龟子外型测量及量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鹏;一种基于液面的产品截面轮廓逆向工程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刘丽;逆向工程中曲面重建的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龚志辉;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汽车覆盖件回弹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荣宝军;耐磨仿生几何结构表面及其土壤磨料磨损[D];吉林大学;2008年

9 平雪良;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逆向工程数据测量与处理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神会存;高质量工程曲面的重建与曲面品质检查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婷;基于逆向工程的旋涡风机流场分析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孙湘蓉;基于快速成型远程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新疆大学;2005年

3 朱险锋;逆向工程中基于特征的人体曲面模型重建[D];江苏大学;2005年

4 殷浩;基于逆向工程开发模式的工业设计流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杨平海;基于线几何的曲面特征提取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同方;逆向工程中点数据多视对齐软件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姜志科;基于CMM的逆向工程中测量技术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8 马长胜;逆向工程中数据分块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杨科彪;车身测量数据点云三角剖分方法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10 常清;逆向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8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08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