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滑动摩擦稳定性及其对载流磨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4 00:18
【摘要】: 本文研究了载流及非载流条件下Ti_3AlC_2陶瓷块体和碳基块体对低碳钢的滑动摩擦稳定性及其与载流磨损率的相关性。试验在盘-块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滑动速度为20~60m/s,法向压强为0.4-0.8MPa,载流强度为2A/mm~2。通过微凸体干涉机制建立了滑动摩擦的稳定性模型,研究了Ti_3AlC_2材料与碳基块体非载流与载流条件下滑动摩擦稳定性的表现行为及其对载流磨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在本文所涉及的实验条件下,Ti_3AlC_2材料和碳基材料无论是非载流还是载流条件,摩擦系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表现出随机波动性,并且其相对稳定期的波动行为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偏差随法向压强、滑动速度和加载电流的改变而不同。摩擦过程越稳定亦即动摩擦系数的波动幅度越小,其标准偏差值越小;反之越大。 2、非载流条件下滑动速度和法向压强的改变对Ti_3AlC_2块体和碳基块体的摩擦稳定性和磨损率只有微弱的影响,而载流条件下有显著的影响;载流条件下,滑动速度越高或法向压强越小,摩擦的稳定性越低,磨损率越大,作为摩擦稳定性表征量的动摩擦系数标准偏差与载流磨损率之间存在强的线性相关性。但是,当滑动速度大于大约50m/s或者法向压强小于大约0.5MPa的情况下,Ti_3AlC_2块体的载流磨损率急剧增大。 3、Ti_3AlC_2材料和碳基材料无论是非载流还是载流条件,滑动摩擦稳定性是影响摩擦副磨损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载流滑动摩擦情况下,稳定性的增强可以有效地抑制载流摩擦过程中微电弧的产生,整体上降低材料的磨损率;稳定性的减弱致使摩擦过程中材料磨损表面微电弧产生,电弧烧蚀作用变大,整体上增加了材料的磨损率。 4、相对于碳基材料,Ti_3AlC_2材料在非载流和载流条件下都表现了极好的滑动摩擦稳定性,这种滑动摩擦稳定性决定了Ti_3AlC_2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是作为载流和非载流滑动摩擦副很好的选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17.1
【图文】:

照片,摩擦试验机,载流,照片


2.3测试原理实验所使用的大功率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主要由传动、加载、测量、控制和载流系统五个部分构成。传动系统(如图2一2)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带动摩擦盘高速转动,由于传动采用了大刚度轴系,输出端的最大扰动小于0.05林m,这就保证了摩擦盘较高的回转平衡精度,减小了机体的振动和噪音;加载系统(如图2一3)的工作方式采用杠杆式加载和液压式跟随加载相结合,这不仅使得加载系统的结构简单,载荷稳定,同时产生的振动也较小;测量系统由计算机全程实时动态监测、记录,并同步显示,但是环境的电磁干扰对测试信号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控制系统主要是调节试验机的起、停状态及电机转速、数据采集,以及监测分析测试参数的状态;载流系统(如图2一4)中使用的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根据实验的要求可以方便地更换。为了便于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照片,照片,碳基,摩擦面


匕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实验图2一 6Ti3AIC:材料表面抛光腐蚀后的SEM照片[’”]Fig.2一 6SEMmiero盯 aphsho硒 ngtheTi:AICZmaterialsurfacewhiehhasbeenPolishedandetehed[loJ制备的度为98.6%的试块。,晶粒尺寸约20林m,相对密TisAICZ块体材料纯度(质量分数)为97%,。将制备的Ti3AICZ样品机加工成摩擦面为 10mmx1omm,高度为 1Zmm2.4.2碳基块体的制备碳基块体则取实际使用的受电弓滑板作为选材,机加工成摩擦面为10mmX10mm,高度为12mm的试块。2.5实验方案本论文研究不通电和通电状态下,法向载荷、速度和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滑动摩擦稳定性及其对载流磨损的影响

照片,磨损面,生成物,薄膜


1234 FullSeale2898otsCur‘ or:0.151keV〔, 8ots]图3一 15Ti3AleZ磨损面的EDS谱图;20m/s、0.SMPal’31Fig.3一 15EDSpatternsofwearsurfaeesofTi3AleZ:20而s、o.SMPa[13]图3一 16Ti3AICZ磨损面摩擦生成物薄膜横截面的典型sEM照片l”]Fig.3一 16A帅 iealSEMmierographexhibitingtheeross一 seetionofthe衍 ctionalfilmontheWom surfaceofTi3AleZll3]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低速干滑动下Ti3AIC:材料对低碳钢盘的摩擦稳定性比高速下要差的多,这与摩损面状态和摩擦机制有关。在高速下,磨损面上形成的摩擦氧化物薄膜具有明显的润滑性,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氧化物薄膜的存在,大大的降低了Ti3AIC:材料的摩擦阻力。而在低速下,磨损面上没有形成这种具有润滑作用的薄膜,甚至几乎没有摩擦生成物的薄膜形成。根据微凸体干涉理论127],如果微凸体在硬度相当的表面滑行时,微凸体经过几次干涉后,会被对磨体表面的微凸体破坏。从图3一14(a)和(b)中明显的粗糙表面以及极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艳山;张军;盛昌栋;;煤焦吸附和还原NO的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守阳;孙继忠;王德真;;氢与碳基材料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2 徐镇江;陈凤恩;张家鑫;石高全;;从低分子量卤代烃制备新型碳材料[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付宏刚;田春贵;王蕾;王瑞红;王宝丽;;晶态碳基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眭剑;吕晋军;;氯化刻蚀TiCN制备含氮碳材料[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万颖;汪海燕;赵卿飞;Klingstedt Mila;Terasaki Osamu;赵东元;;高效有序介孔Pd/C-SiO_2催化剂应用于水介质中氯苯的偶联反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陈仲;张雅琨;陈宇;李建玲;;石墨烯/V_2O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凯;吴海平;孟月娜;魏志祥;;基于有序纳米材料的功能性超级电容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程方益;赵建智;李玮tR;马华;梁静;陈军;;新型制氢、储氢材料的基础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万颖;汪微;孔丽娜;;有序介孔碳基材料应用于绿色催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靳瑜;陈名海;李清文;;多孔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三维结构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矿军;太西洗煤厂研发出超低灰纯煤[N];宁夏日报;2007年

2 曹健;宁夏:将建能源化工新材料两大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许凌;壮大经济实力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N];经济日报;2008年

4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N];宁夏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段树军 何玲;产业结构调整:宁夏惟一性的战略路径[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副书记、代主席 王正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N];人民日报;2007年

7 葛秋芳;海藻也能造电容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本报记者 吴向勇 通讯员 史素云 李矿军;太西煤:由燃料到原料的巨变[N];中国煤炭报;2009年

9 记者 陈洋;宁夏把招商引资目光投向国内外[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许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生长碳基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刘升光;氢与碳基壁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波;无机功能纳米结构材料的软溶液过程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谢凤春;石墨与铜的钎焊机理及新型低温活性钎料的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郑冰;非晶碳、非晶碳氮材料以及纳米金刚石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伍昱;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掺杂与表面功能化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卢宁;石墨烯氧化物及二维材料化学修饰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剑锋;滑动摩擦稳定性及其对载流磨损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肖超;超级电容器用过渡溅金属氧化物/碳复合电极材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尹君;两种碳基材料的合理功能化及相关电化学器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静;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硼氮化合物[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谭三香;碳基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胡五全;液晶聚合物/碳基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王国菊;CVD制备碳基材料及其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永超;碳微球的水热法合成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崇二敏;铜掺杂类金刚石纳米尖点阵列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李守阳;载能氢原子与单层石墨碰撞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4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54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