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机械制造系统物流驱动机理的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3:15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过程的不确定干扰越来越弱,各部分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业配合越来越协调,制造系统状态变化的离散性减弱,连续性增强,这就使得基于不确定性数学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对制造系统问题的研究显得理论不充分,因此论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生产系统的推动、变革和发展,从生产系统物流的规划、资源配置、随机动态过程的研究转向基于系统物流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动力学本质和应用研究。论文重新对制造系统的主要物流现象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基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制造系统的生产物流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分析了制造系统作业任务量与加工工件实体流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面向时间、空间、状态连续变化的制造系统的生产物流理论框架,建立了单机制造、多机串行制造和多机串/并行制造工件实体流的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生产物流的混沌现象与控制方法,揭示了制造系统生产线工件实体流的振荡机理。论文按照多体结构理论分析了制造系统的物流结构与功能,明确了制造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功能属性,提出了生产系统物流组织的“链束摆荡”和“节束振荡”的两个生产物流作业原理。按照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制造物流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引入多体结构理论和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理论,提出了制造系统物流动力学的概念,针对制造系统连续/周期物流问题,建立了机械制造系统中的物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制造系统物流动力学分析方法,给出了制造系统物流动力学的Duffing一般数学模型。论文分析了单自由度非自治制造物流系统在任务量激励和环境时变参数激励下的的物流振荡行为和规律,研究了制造系统物流受迫共振的振荡规律,给出了其一次近似解和定常解的稳定性条件。分析了具有自激因素的制造系统物流受迫振动的非线性和振荡行为,给出了非共振与共振两种情况下分别对应的一次近似解和定常解,以及非共振条件下自激振荡条件,进行了共振条件下定常解的稳定性分析。论文研究了由两台机器组成的制造系统进行一种/两种类型零件的串/并行制造的物流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利用Hogg-Huberman多agent宏观行为模型拟合具有串/并行结构的制造物流系统的物流动力学行为,拓展了Hogg-Huberman物流动力学模型,按照Hogg-Huberman理论即吸引子稳态理论把物流稳态不动点的寻找过程有效地转化为纳什平衡点的寻找过程,分析了两类并行制造系统的物流稳定性和分叉现象,仿真了在倍周期分叉出现后的物流混沌行为。论文提出了制造物流连续动力系统的时间离散化模型和混沌控制方法。按照制造物流连续动力微分方程与时间离散动力差分方程的映射互换性原理,通过制造物流系统的物流差分结构模型刻画了物流作业的实际过程,给出了装配物流系统的Malthus模型、Verhulst模型、Fibonacci模型、Battle模型等不同物流作业模型,分别进行了模型分析。基于制造系统物流混沌控制的理论,给出了物流混沌控制的理论依据和数学判据。论文最后给出了单自由度串行制造系统和多自由度串/并行制造系统物流动力学数学模型,设计了中间缓冲区,通过制造系统的物流仿真,分析了实际制造过程物流输出的规律与存储空间大小的联系,并且证明了存储空间量存在一个最佳有限值。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113
【图文】:

示意图,生产物流,作业时间,作业系统


以长距离运输为主要作业时间的生产物流作业系统示意图

示意图,运输生产,动力过程,示意图


距离运输为主要作业时间的生产物流作业运输生产系统物流动力过程示意图,其中图近及远的次序依次在图 2-3 所示的 (,)01a a、输振荡,图 2-2b 表示运输车辆(车队)在区的物流量(即每个集散区间总的振荡次a 不同集散区间的运输摆荡

示意图,振子模型,链束,柔性


图 2-3 链束摆荡柔性振子模型运输生产系统的物流周期摆荡方程,是装卸运输生产系统的任意连续振荡示意图。其中不同载设备的运输时间,把不同集散点换算成时间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庆子;翁大根;张瑞甫;;储液罐非线性简化模型及主共振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2 聂志凌;杨志安;;弹塑性Winkler地基上柱式桥墩地震响应非线性分析[J];公路;2013年01期

3 刘志峰;胡迪;高洋;蒋浩;;基于TRIZ的可拆卸联接改进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4 齐朝晖;罗晓明;黄志浩;;含非理想空间棱柱铰的多体系统接触分析[J];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齐朝晖;许永生;方慧青;;多体系统中的冗余约束[J];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6 王进;樊树海;陈金龙;;混流生产线车间布置的顺序矩阵方法[J];工业工程;2010年03期

7 齐朝晖;黄志浩;邵珠蕾;;闭环多体系统拓扑结构的动态搭建及其自动规则标号[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0年01期

8 齐朝晖;罗晓明;黄志浩;;多体系统中典型铰的摩擦力计算模型[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8年04期

9 齐朝晖;许永生;罗晓明;;含非理想约束多柔体系统递推建模方法[J];力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陈予恕;曹登庆;吴志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机械系统中应用的若干进展[J];宇航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志春;不连续动力系统的渐近行为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4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74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