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结合部的动力学建模及其动态特性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131.3
【图文】:
制造业涵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军事工业等各个领域。机床作为制造业中的主要生产设备,其加工精度的高低是评价一台机床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寻找机床结构设计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是目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机械结构为了满足一定的功能、性能、加工要求及运输上的方便通常都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是通过某些特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称零部件等之间相互结合的表面为“机械结合面”,简称“结合面”,零部件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称为“结合部”。机械结构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结合部,图 1-1 列出了工程实际中几种常见的结合部连接类型。由于结合部的存在使得机械结构不再是一个连续的结构,从而导致了关于机械结构研究的复杂性,从运动情况划分,结合部主要分为三类:(1)运动结合部:相互接触的两零部件在工作时存在宏观上相对运动的结合部,主要起导向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典型的有导轨结合部和轴承结合部;(2)半固定结合部:两接触零部件在工作时时而固定、时而运动的结合部,如摩擦离合器结合部;(3)固定结合部:两接触零部件在工作时保持不变的结合部,典型的有螺栓结合部和焊接结合部。
图 1-2 整机结构中的螺栓结合部Fig.1-2 Bolt Joint in Whole Machine Structure,机械结合面并不是完全接触的,而是表面上众多微接触面积小于其名义接触面积,对机械结构动态特性特性时,必须考虑到结合面上微凸体的影响;此外,,导致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含螺栓结合部机械结构的,必须精细地划分螺栓结合部的网格,从而导致很大度较高、耗时较短的螺栓结合部有限元建模方法具有型,首先必须充分地考虑到结合部的影响,结合部的机分析的关键之一。外研究现状属柔性连接,即在外载荷的作用下,结合部均会发生性又有阻尼,即结合面间既存在刚度也存在阻尼。而进而也导致了问题的复杂性。学者们针对结合部进行参数的识别(刚度、阻尼)、结合部的动力学建模以
图 1-3 结合面接触模型Fig.1-3 Contact Model of Joint Surface糙表面的接触问题,1966 年,Greenwood 等[5]研究认为各微凸体的为粗糙表面接触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 GW 模型。G:(1)微凸体间均满足各向同性;(2)微凸体在峰顶附近微凸体凸体的曲率半径相同,其高度呈随机分布;(4)各微凸体间无面无大变形,且仅在微凸体接触时才产生变形。GW 模型至今仍该模型没有考虑微凸体由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转换状态,属于理于工程实际。随后,Mandelbrot[6]发现二维 W-M 函数存在分形特征曲线处处连续且不可导,非常适合表征粗糙表面的表面轮廓,解决难的问题。Majumdar 和 Bhushan[7]依据 W-M 函数将分形理论应用题中,将接触表面假定为一个刚性平面和一个柔性表面的接触问面接触模型(MB 模型),最后利用功率谱函数计算了接触分形表尺度参数 G。Yan 等[8]将粗糙表面的自相似性特征用改进的 W-M开发的算法生成二维分形曲面以代替工程粗糙表面,将生成的表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庆;;关于工程力学建模的一点心得[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2 罗磊,莫锦秋,王石刚,蔡建国;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方法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刘明治,刘春霞;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和控制研究[J];力学进展;2001年01期
4 孙明珠;静压引起薄壁圆筒内力的计算──兼谈力学建模[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樊瑜波;;生物力学建模及应用的几个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3年S1期
6 覃维献;;往复泵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机械传动;2012年03期
7 杨敏;刘克平;;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志飞;王华;赵春明;魏明;;巡飞器巡飞段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S1期
9 杨冠声;;工程力学建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年06期
10 金灵;吴建勇;计时鸣;王忠飞;杨光;;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J];机电工程;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英;;内时力学建模思想与方法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樊瑜波;;骨肌生物力学建模及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3 吴雷;李勇;梁栋;;平流层飞艇放飞段动力学建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章定国;芮筱亭;;多杆空间柔性机器人递推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和仿真[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章定国;芮筱亭;;多杆空间柔性机器人递推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和仿真[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大林;王懋礼;;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尚国清;林立;李巍;;浮筏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方法研究[A];水下噪声学术论文选集(1985-2005)[C];2005年
8 刘立忠;喻俊志;王龙;;仿生机器鱼三维游动的动力学建模[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伟伟;梁清香;赵子龙;李忱;;强化学生力学建模能力的几点思考[A];第七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力学与实践专刊[C];2015年
10 刘英想;刘军考;陈维山;夏丹;;两关节机器鱼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自立;平流层自治飞艇动力学建模与非线性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周计明;液固高压成形中液固相连续转变的力学建模及有限元模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李忠群;复杂切削条件高速铣削加工动力学建模、仿真与切削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汪宁陵;王棕组织多尺度结构力学建模方法及仿王棕结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剑颖;航天器姿轨一体化动力学建模、控制与导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胡鹏翔;液体火箭的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田红亮;机械结构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田红亮;机械结构固定结合部虚拟材料的动力学建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璇;率独立耗散岩土材料多变形机制的热力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谭又华;细胞力学建模及其力学特性的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玲霞;螺栓结合部的动力学建模及其动态特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静;基于人机闭链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构设计与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梁曦;多弹头分离动力学建模与偏差因素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徐伟;无阀压电微泵的电-固-液耦合模拟及动力学建模[D];江苏大学;2018年
5 谭启明;桥梁缆索检测蛇形机器人动力学建模[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树白;一种含V型杆的剪式可展开天线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汐;复合材料层合板动力学建模与振动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高希雪;基于有限元法人体肌肉生物力学建模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9 周胜丰;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寇帅伟;四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7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7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