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结合部接触区域非线性动态特征的凝聚建模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27 17:39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微纳制造及半导体制造等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高速超精密制造机床的需求正在急剧地提升。然而,由于精密机床结构的复杂性,特别是机床结合部的多样性,致使传统机床虚拟样机的设计理论、性能预测及优化计算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在机床结合部中,螺栓联接结合部是机床装配过程中最常见且使用最多的类型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人们采用了包括将螺栓结合部简化为解析或数值形式的Iwan模型以及等效层等多种方法,却仍未构建出能准确地描述螺栓结合部动态特征的方法。那么,如何在保证设计所需精度的条件下,更加高效地预测出螺栓结合部的动态特征就成为机床虚拟样机设计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螺栓结合部接触区域非线性动态特征的建模方法,以期为高效、精准地预测螺栓联接结构体的动态特征与性能评价奠定基础。为研究螺栓联接非线性接触力对结合部动态特征的影响,基于组件模态综合技术将螺栓联接模型划分为两个子结构模型,并依据模型几何尺寸和标准材料参数建立起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针对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优化材料参数,确保子结构模型的准确性,从而为精准地构建螺栓联接模型奠定基础。利用混合模态坐标缩减技术,将螺栓联接模型中线性自由度的特征模态进行高阶截断,而接触区域可表征非线性动态特性的物理自由度则被全部保留。以此为基础,依据推导获得的混合模态坐标缩减变换矩阵,构建出混合模态坐标条件下子结构的缩减模型,进而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大大提升计算与分析的效率。为了便于螺栓结合部非线性动态特征的求解,通过引入可等效表征非线性特征的接触耦合凝聚点,利用坐标变换将接触区域耦合面的非线性接触力凝聚到该作用点上,从而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非线性耦合结合部求解的自由度数,节约了计算资源。通过理论计算的频率响应与模态实验对比,验证了螺栓结合部接触区域非线性动态特征凝聚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这将为精准、高效地预测机床虚拟样机的动态特征与性能评价奠定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131.3
【图文】:
常常利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来对复杂系统的立成一个含有 n 个自由度且相互耦合的二阶 + + = C 为阻尼矩阵或者陀螺矩阵;K 为刚度矩阵;次型表达式中的系数 = { } [ ]{ } 势能的二次型表达式中的系数 = { } [ ]{ } 阻尼,其具体表达式为 = α + β 本文中阻尼矩阵最终转换到模态空间下形文利用 8 节点的正六面体单元(Solid185)来建u, v, w)的移动自由度,Solid185 单元如图 2-1
b) 铝板十字交叉模型图 2-2 研究对象几何模型Fig.2-2 The geometric model of research object表 2-2 有限元模型特征Tab.2-2 The feature of finite element model组件 名称 节点数 单元类型 单元搭接模型钢板 1 3818 Solid185 单元 23钢板 2 3818 Solid185 单元 23螺栓 - 弹簧单元 合计 7636 - 47字交叉模型铝板 1 1936 Solid185 单元 8铝板 2 1936 Solid185 单元 8螺栓 - 弹簧单元 1
研究对象如图 2-2 所示。表 2-1 给出了三维模型的几何尺寸,图2-3 显示了图 2-2 划分网格后的有限元模型。本文所有的有限元模型都是在 ANSYS 中完成建模的,在建模过程中,利用 8 节点的三维实体单元 Solid185 对薄板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螺栓结合部的联接则是利用弹簧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主要参数详见表 2-2。表 2-1 模型的几何尺寸Tab.2-1 The geometric size of model名称 长(mm) 宽(mm) 高(mm)钢板 1(2) 632 50 8钢板搭接模型 1200 50 16铝板 1(2) 1000 50 6铝板十字交叉模型 1000 1000 12
本文编号:2806410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131.3
【图文】:
常常利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来对复杂系统的立成一个含有 n 个自由度且相互耦合的二阶 + + = C 为阻尼矩阵或者陀螺矩阵;K 为刚度矩阵;次型表达式中的系数 = { } [ ]{ } 势能的二次型表达式中的系数 = { } [ ]{ } 阻尼,其具体表达式为 = α + β 本文中阻尼矩阵最终转换到模态空间下形文利用 8 节点的正六面体单元(Solid185)来建u, v, w)的移动自由度,Solid185 单元如图 2-1
b) 铝板十字交叉模型图 2-2 研究对象几何模型Fig.2-2 The geometric model of research object表 2-2 有限元模型特征Tab.2-2 The feature of finite element model组件 名称 节点数 单元类型 单元搭接模型钢板 1 3818 Solid185 单元 23钢板 2 3818 Solid185 单元 23螺栓 - 弹簧单元 合计 7636 - 47字交叉模型铝板 1 1936 Solid185 单元 8铝板 2 1936 Solid185 单元 8螺栓 - 弹簧单元 1
研究对象如图 2-2 所示。表 2-1 给出了三维模型的几何尺寸,图2-3 显示了图 2-2 划分网格后的有限元模型。本文所有的有限元模型都是在 ANSYS 中完成建模的,在建模过程中,利用 8 节点的三维实体单元 Solid185 对薄板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螺栓结合部的联接则是利用弹簧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主要参数详见表 2-2。表 2-1 模型的几何尺寸Tab.2-1 The geometric size of model名称 长(mm) 宽(mm) 高(mm)钢板 1(2) 632 50 8钢板搭接模型 1200 50 16铝板 1(2) 1000 50 6铝板十字交叉模型 1000 1000 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世军,黄玉美;机床整机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5年03期
2 张广鹏,史文浩,黄玉美;机床导轨结合部的动态特性解析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3 李斌,李培根;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2年05期
4 赵宏林,张文河,盛伯浩,徐洁兰,黄玉美,张学良;机床整机综合特性的预测[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魏魏;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特性与整机动力学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洪璋;机床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尹泉;换热器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昆;大型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结构动力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4 翟霄雁;滑动轴承油膜压力测量应变式传感器静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戈贲奇;IMO7型可移动罐柜设计中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6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0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