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基于网格弹性贴片成像法测试旋转轴受载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1:25
【摘要】:轴类零件是机械传动装置的主要执行元件,在传动过程中旋转轴会承受扭矩、轴向力和弯矩等多种载荷的作用。在一些机械设备中,需要对旋转轴承受的扭矩、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而现阶段扭矩传感器只能测量纯扭矩的大小,不能承受和测量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因此,提出一种网格弹性贴片成像法,实时监测或检测旋转轴所承受轴向推力和扭矩,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旋转轴应力应变计算方法研究。根据旋转轴在受轴向推力、扭矩和压扭复合受载时的表面应力应变特点,利用空间点的相关坐标变换,推导了利用网格弹性贴片表面特征区域特征点计算旋转轴实时受载的理论方法。2、ABAQUS方法对贴有网格弹性贴片的旋转轴模型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有限元模型的粘胶层分别为solid单元和cohesive单元类型时对模型表面应力应变传递的影响;在不同粘胶层单元类型时,不同旋转轴直径、弹性贴片厚度和不同加载大小对网格弹性贴片表面特征区域特征的影响程度。3、成像法提取网格特征点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网格弹性贴片表面特征区域受载前后会发生变化,以环向线轴向间距和轴向线斜率作为受载大小的评判标准,通过制定Canny算子与Hough边缘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网格弹性贴片表面网格区域的特征进行提取。4、成像法测试旋转轴受载试验研究。对成像法测试旋转轴受载进行了主要硬件的选择和软件的设计,实现可以通过试验方法提取受载旋转轴的网格特征变化,达到直接输出旋转轴受载值大小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133.2
【图文】:

主要部件,测试系统


测试方法研究现状是判断轴系运转是否正常的重要健康指溯到上个世纪。但是最初的扭矩传感器扭矩。,应变计技术的出现,学者们看到了提被用于扭矩测量,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测可。初,随着应变片测试技术的逐渐成熟,轴扭矩的实际测量的实验最终获得了成缺点是设备体积过大。,美国 WDC 公司[8-9]研发出试验功率测应变计测量方法,第一次出现了可以直备,但是该系统造价成本较高,不适宜前景较为狭窄,该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图

光电式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当时采集变化需要靠肉眼和经验判别,因此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可靠性不高,精度较低;同期,日本研发团队又研发出了新的产品—螺旋管式扭矩传感器[13],和磁致伸缩传感器基本原理类似,该方法也是通过磁逆效应原理达到测量目的,只是将磁致伸缩材料换成了 Fe 基非晶薄带,该方法适用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且安装简便,但测量误差较大。八十年代后期,如图 1.3 所示为 University ofSouthampton[14]研究出的电容式扭矩传感器,通过轴上安装振荡电路频率特性的前后变化来达到测量扭矩的目的,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等优点,但测量设备的同轴度很难达到保证,因此该方法会有较大的使用限制,如不适合较大轴径传动轴;同期,相位差式扭矩测量方法[15]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和光电式扭矩传感器相似,只是将轴上一定距离的光栅换成了两个齿数为 120 的相同齿轮,通过测量两齿轮之间的相对扭转相位差间接对轴的扭矩进行计算,但是齿轮在加工过程中很难确保一致,难免会产生误差。

电容式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当时采集变化需要靠肉眼和经验判别,因此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可靠性不高,精度较低;同期,日本研发团队又研发出了新的产品—螺旋管式扭矩传感器[13],和磁致伸缩传感器基本原理类似,该方法也是通过磁逆效应原理达到测量目的,只是将磁致伸缩材料换成了 Fe 基非晶薄带,该方法适用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且安装简便,但测量误差较大。八十年代后期,如图 1.3 所示为 University ofSouthampton[14]研究出的电容式扭矩传感器,通过轴上安装振荡电路频率特性的前后变化来达到测量扭矩的目的,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等优点,但测量设备的同轴度很难达到保证,因此该方法会有较大的使用限制,如不适合较大轴径传动轴;同期,相位差式扭矩测量方法[15]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和光电式扭矩传感器相似,只是将轴上一定距离的光栅换成了两个齿数为 120 的相同齿轮,通过测量两齿轮之间的相对扭转相位差间接对轴的扭矩进行计算,但是齿轮在加工过程中很难确保一致,难免会产生误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理祥;;倒立虚像之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2 郭宇;;数字成像法在肤色测量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白泽生;刘竹琴;;二次成像法测定光具组的基点[J];大学物理;2007年08期

4 李国山;周启友;刘汉乐;李小鹏;;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静水中溶质运移过程[J];工程勘察;2008年10期

5 白泽生;刘竹琴;;用二次成像法测量透明玻璃板的折射率[J];大学物理;2007年09期

6 刘竹琴;;利用二次成像法测定凹透镜的焦距[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7 马建国,段立,张青贵;舰船目标回波串细化成像法[J];现代雷达;2002年06期

8 周启友;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到三维空间上的包气带水文学[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6期

9 李凤鸣;丛子健;;采用电阻率成像法判断花岗岩坡地土层厚度分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年02期

10 李军;常利敏;邓小宁;李靖辉;;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西虎岭景区岩土工程勘察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常利敏;邓小宁;李靖辉;;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西虎岭景区岩土工程勘察为例[A];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蒋延生;汪文秉;张安学;徐宇峰;姬欧林;;浅层成像的一种新方法——扫频成像法[A];1999年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三)[C];1999年

3 周启友;王刚;吴世艳;;电阻率成像法的感度及其对岩体裂隙的整体分辨能力[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伍开江;周启友;;室内实验尺度上岩石入渗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程久龙;张磊鑫;王玉和;朱志学;翟培合;;地表浅部导水通道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精细探测研究[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磊;陈浩;王秀明;;震源定位的相对干涉成像法[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5年

7 周启友;;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流体流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启友;王刚;凌成鹏;徐建平;;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甘肃北山预选区断裂带识别研究[A];第5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赵海川;王飞;吴勇;谢贤忱;王振宝;闫燕;武俊杰;;基于漫反射成像法的激光强度分布测试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8年

10 肖向辉;唐敏;张栋;陈丹昱;;成像法测量飞机导光板照明亮度[A];2016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燃;电阻率成像法的高效采集与高分辨成像[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吉一鑫;基于网格弹性贴片成像法测试旋转轴受载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李子永;基于三维相关成像法的磁梯度张量数据目标体三维重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3 王冬青;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刘泽昊;阴影成像法研究纳秒激光等离子体膨胀动力学过程[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5 孙昊;成像法测量取样光栅衍射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王勇;井地电阻率成像法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聂艳侠;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土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6年

8 段晓培;基于单源CT双能量成像法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年

9 谭艾英;基于PSD的二维结构变形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6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06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