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式液力传动系统基础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H137
【部分图文】:
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行星排二自由度的速度的转速,从而实现传动系统速比的连续调节。而发动将池中,并在适合的工况下为与齿圈相连的驱动电机提供电功率回流的无级调速系统,但该系统需要具备较大容用与普通纯内燃机驱动的车辆传动系统。的孙冬野教授针对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传动效力传动系统中的发电机调速装置不适用于普通纯内燃机处,采用金属带无极变速传动装置取代 PRIUS 传动系构成了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该传动方案通过离合器不同的组合方式,可形成多个功率传递路线:空级工况、过渡挡、倒挡等。他在提升传动效率的基础上的承载能力同时拓宽了速比变化范围。新型回流自动变速系统也是孙冬野教授基于 PRUIS 成新的功率回流式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结构如图所示
图 1.2 液力变矩器加装泵轮离合器的整体结构g1.2 Overall structure of pump clutch integrated with torque converter1-罩轮;2-闭锁离合器L ;3-涡轮;4-泵轮;5-泵轮离合器L ;6-扭转减震器;7-油泵驱动主齿轮;8-导轮座;9-输出轴;10-离合器壳体;11-导轮;12-导轮连接架;13-涡轮座尤勇详细介绍了回流式液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在对回构和工作原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其相应的效率及正常工作为前提,并以提高传动系统的效率和扩大速比变整个传动系统结构相关参数的设计方法,并以长安 SC7130能为目标,优选出一组较理想的传动结构参数。然后建立型,通过对 JL474 发动机的实验数据进行样条插值,建立型,并确定了换挡过程中的发动机转矩的控制方法,通过状态的分析,得到了离合器的转矩传递模型,同时建立了的行驶阻力模型。通过对回流式液力传动系统的分析,建立
图 1.3 配备 5 个前进挡的回流式液力传动系统Fig1.3 the power reflux hydraulic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5 forward gears重庆大学的孙冬野,迮素芳针对传统无级自动变速器变速范围较小的缺提出了新型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长安羚羊 SC7101 轿例,以传动系统效率和速比变化范围为设计指标,设计出回流式无级自动变动系统的行星排结构参数、定速比传动传动速比、一级减速速比×主减速速比动系统最低速比、传动系统最高速比等各项关键参数,并保证了汽车在各工传动系统效率在 80%以上,在不同节气门开度下,发动机稳态工作点均能位佳燃油经济性以上,为新型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立金;刘辉;王伟达;闫伟静;张东好;;功率分流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与优化研究[J];汽车工程;2014年08期
2 柴光远;赵鹏飞;李明;;新型液压-行星齿轮功率分流传动系统特性分析[J];机械传动;2013年12期
3 赵强;谢峰;余天明;;汽车自动变速箱的发展现状及其技术趋势[J];机械;2010年12期
4 吴光强;孙贤安;;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展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5 孙冬野;庄建兵;秦大同;刘振军;;超轻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匹配控制仿真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李春芾;陈慧岩;孙文涛;赵熙俊;;重型车辆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综述[J];汽车工程;2009年09期
7 李华;姚进;;分流式液力机械变矩器的传动特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吴光强;王欢;;液力变矩器研究综述[J];汽车技术;2009年03期
9 谭显清;孙冬野;秦大同;;回流式无级变速汽车离合器起步控制仿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7年02期
10 汤久望;何绍华;高久好;黄少方;;液力传动工程机械推土作业过程动态仿真与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树成;车用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动态匹配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燕;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改进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2 刘海洋;液力变矩器泵轮离合器及其在装载机上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许文;装载机双泵轮液力变矩器性能及变能容匹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尤勇;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吴昊;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基础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黄俊;液力行星齿轮复合传动齿轮系动态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刘钊;装载机用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及评价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刘政;液力变矩器瞬态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吴建强;工程机械液力变矩器特性建模与匹配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7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0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