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润滑条件下纯铜微镦粗摩擦行为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H117;TG316.11
【部分图文】:
典塑性理论框架的,不能直接应用于微小尺度范围问题的解决中。针对这一问题,逡逑有学者提出了晶体塑性有限兀模拟(Crystal邋Plastic邋Finite邋Element)的概念。图逡逑1-4和图1-5分别展示了利用ABAQUS进行CPFE的基本流程,以及微挤出工艺逡逑的CPFE结果。逡逑^邋_逦^邋ess**邋aera>?aiiBr邋se*逦s逦s邋9邋ss邋s?逦s邋bb邋be邋w邋?k邋ae邋e?-邋ts,邋^?ersam?aB>r-na<s?:s邋s逦k逡逑i逦Pre-processing邋!邋,邋FE邋Analysis逦1邋,邋Post-processing逡逑I邋 ̄逦1邋|逦|邋5邋J逡逑Virtual逦3邋|逦Ma欲eriai逦j邋j邋j逡逑Microstructnrc逦;邋1逦Modeling逦|邋f邋1逡逑!逦Generation逦?邋I逦VUMAT邋)邋1邋!逡逑;'逦?逦!:|'逦T逦';;逦:逡逑!逦%煎呜危翦危诲澹″危咤危诲义县卞澹粒拢粒眩眨樱茫粒佩濉掊澹粒拢粒眩眨渝澹螅铮欤觯澹蝈危粒拢粒眩眨樱茫粒佩义希体危赍濉危桑赍澹蹋叔五义贤迹保蠢茫粒拢粒眩眨咏校茫校疲诺幕玖鞒蹋郏保福蒎义希五澹罚跺濉义希桑桑桑保桑保叔义希甛lf邋_曹逡逑图】-5邋C
1^丫[33]采用滑移线方法,对干摩擦情况下接触面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逡逑假设工具表面是光滑的平面,而坯料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坯料自由表面与工具逡逑表面的初始夹角为},。。不同的y。所对应的滑移线场如图2-2所示。逡逑f=0.34邋y邋=5°逡逑y=15°逡逑y=30°逡逑图2-2不同y0所对应的滑移线场[33]逡逑通过对滑移线场的分析发现,当坯料表面微凸体具有不同初始高度,即不同逡逑的y。时,表面接触比和摩擦应力的值是不同的。其变化趋势如图2-3所示。逡逑.S邋!0逦v-c邋10逦逦l,=15'逡逑,二二逡逑0邋0邋'■—-1邋.邋I邋■邋.邋■邋 ̄—邋邋Q邋Q逦逦逦邋■邋?,邋i邋■邋 ̄邋1邋■邋丨_—邋逡逑"CO邋0.4逦1.2邋1.6邋2.0邋2.4邋2B逦00邋2.4邋0邋8邋U邋1.6邋2.0邋1C邋29逡逑normal邋pressure邋q/c;逦ncrmal邋pressure邋q/o.逡逑(a)实际接触比变化趋势逦(b)摩擦切应力变化趋势逡逑图2-3实际接触比和摩擦切应力变化趋势[33]逡逑从图2-3中可以看出,实际接触比和无量纲摩擦切应力均随着y。的增大而增逡逑大。若将Wanheim/Bay摩擦模型中的a规定为7。=0。时的实际接触比,则对于不同逡逑的}V表达式中的&就对应了不同的取值。因此,坯料的初始粗糙度越逡逑大
1^丫[33]采用滑移线方法,对干摩擦情况下接触面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逡逑假设工具表面是光滑的平面,而坯料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坯料自由表面与工具逡逑表面的初始夹角为},。。不同的y。所对应的滑移线场如图2-2所示。逡逑f=0.34邋y邋=5°逡逑y=15°逡逑y=30°逡逑图2-2不同y0所对应的滑移线场[33]逡逑通过对滑移线场的分析发现,当坯料表面微凸体具有不同初始高度,即不同逡逑的y。时,表面接触比和摩擦应力的值是不同的。其变化趋势如图2-3所示。逡逑.S邋!0逦v-c邋10逦逦l,=15'逡逑,二二逡逑0邋0邋'■—-1邋.邋I邋■邋.邋■邋 ̄—邋邋Q邋Q逦逦逦邋■邋?,邋i邋■邋 ̄邋1邋■邋丨_—邋逡逑"CO邋0.4逦1.2邋1.6邋2.0邋2.4邋2B逦00邋2.4邋0邋8邋U邋1.6邋2.0邋1C邋29逡逑normal邋pressure邋q/c;逦ncrmal邋pressure邋q/o.逡逑(a)实际接触比变化趋势逦(b)摩擦切应力变化趋势逡逑图2-3实际接触比和摩擦切应力变化趋势[33]逡逑从图2-3中可以看出,实际接触比和无量纲摩擦切应力均随着y。的增大而增逡逑大。若将Wanheim/Bay摩擦模型中的a规定为7。=0。时的实际接触比,则对于不同逡逑的}V表达式中的&就对应了不同的取值。因此,坯料的初始粗糙度越逡逑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照阳;彭林法;易培云;来新民;;微细辊对平板辊压成形工艺建模与尺度效应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2 李治华;牛昌安;佗劲红;闵慧娜;徐强;朱艳春;;利用圆环镦粗与有限元法测定TC4钛合金高温变形的摩擦系数[J];精密成形工程;2013年02期
3 黄佐统;申昱;于沪平;董湘怀;;微镦粗非均匀变形的显微硬度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4 郭斌;龚峰;王春举;单德彬;;Flow stress and tribology size effects in scaled down cylinder compressio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年S2期
5 曹鹏;方刚;雷丽萍;曾攀;;多晶铜压缩过程中晶粒取向演化的塑性理论分析[J];金属学报;2007年09期
6 马欣涛;周建忠;戴亚春;;微型模具及微成形技术的发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伟;微体积成形工艺的数值建模及尺寸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童伟;基于应变梯度晶体塑性本构理论的材料尺度相关力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旭棠;微观尺度下的摩擦机理与测试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白新梅;薄板与模具接触条件对微成形摩擦行为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董培龙;微塑性成形本构关系及超薄板微弯曲成形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卫定;H62微塑性成形尺度效应及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常妍妍;微型圆柱件镦粗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9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2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