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技术对复合材料齿轮性能影响的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TH132.41
【部分图文】:
a b图 1.1 a 胶木齿轮与 b 尼龙齿轮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齿轮及其材料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康凯过制备尼龙 6 齿轮,利用计算机分析及实验研究,提出了对塑料齿轮进行仿真验的方法,通过与金属齿轮的对比,获得尼龙 6 齿轮的性能特点;陈战[5]、贾[6]等分别研究了尼龙材料中加入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后,在拉伸和弯曲性能上有提高;S. Senthilvelan和 R. Gnanamoorthy[7]通过尼龙66齿轮与分别加入玻璃纤纤维的齿轮的对比,获得在拉伸冲击性能、阻尼特性上,两种纤维所引起的性化。.3 自修复微胶囊在聚合物中的修复机理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这种技术所形成的胶囊直径在 1~1000μm 之间,通常将成膜材料形成的外层包称为壁材或者囊壁,成膜材料的内部被包覆物质称为芯材或者囊芯。 微胶囊是在 1953 年由美国 NCR 公司的 B.K. Green 发明, 并于 1954 年首次被应用在
纤差,易潮,强度比 E 玻纤低,成本低隔热保温 玻纤拉伸强度、弹性模量高,高温强度保持率高,耐疲劳性能好火箭发动机 玻纤介电常数低,透波性好,密度低电绝缘件,雷 玻纤 高密度、高模量 航空 耐热性好,伸长率小 高温防热设 质轻,刚性好,介电常数低 航空及无碱短玻纤切片,长度为 5~8mm,单丝直径为 12~ 0.5%,具有较高的强度、优良的电绝缘性和耐老机酸侵蚀,如图 2.1 所示。短玻纤切片与传统长玻润性、硬度适中、纤维取向易于控制、制品表面等特点。
图 2.2 不同微胶囊的形态结构胶囊技术从上世纪 30 年代发展到现在已有 80 年的历史。随着新材料断出现,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不断增多。目前微胶囊制备技术主要分为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单体小分子发生聚合反应从而生成将囊芯包覆。物理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改变物理条件如温度、pH 值,使溶解状态下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集沉降出来将囊芯包覆形成微胶要是利用相关物理原理的方法合成微胶囊。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微大差异,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在这三大方法中,物理方法需要较复杂较大,而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一般通过反应釜即可完成,因而应其中以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水相分离法和喷雾干燥法应用最广胶囊技术作为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其制备的相关工艺参数是败的关键。在自修复复合材料中所期望的微胶囊模型是当自修复复合纹时,囊壁破裂,囊芯完全释放,即瞬间释放;而为了能够延长自修寿命以及保持其自修复性,又要避免或减少其缓慢释放,所以就需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志秋,陶炜,金文兰,张福军,张淑伟;长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7期
2 田薇,王新厚,潘强,毛志平;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用微胶囊[J];化工学报;2005年06期
3 陈战,王家序,秦大同;塑料齿轮材料的改性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3年03期
4 雷镭;武宝林;谢新兵;;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的直齿轮接触应力分析[J];机械传动;2006年02期
5 杨汾爱,张志强,龙小乐,鲍务均;基于精确模型的斜齿轮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6 刘兵;LMS模态分析软件在齿轮组件模态试验中的应用[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3年02期
7 闻荻江,张力,张恒;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发动机体的模态试验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8 刘广建,靳艳英,张西洋;池窑法玻璃纤维增强PA66性能研究[J];塑料;2005年02期
9 徐平;高奇;蒲志新;;Pro/E Wildfire2·0中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4期
10 陈廷明,杨广;齿轮箱模态测试与分析[J];船海工程;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莉;微胶囊增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康凯;塑料齿轮强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2 贾宏禹;材料的粘弹性对摩擦片振动与制动噪声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周燕;摩擦噪声与降噪技术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本文编号:2829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2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