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挤压铸造Mg-Al-RE-Ca系镁合金显微组织及腐蚀行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6:37
   Mg-Al-RE-Ca系镁合金作为耐热性能较好的合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高温力学性能及高温蠕变性能上,对该系列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不同腐蚀环境下合金的腐蚀行为。因此,研究低稀土Mg-Al-RE-Ca系镁合金的腐蚀机理,对于推进该合金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静态失重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设备及方法,以不同的Ca和混合稀土含量的低稀土Mg-Al-RE-Ca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Ca及混合稀土元素对合金微观组织、腐蚀速率、电化学特性、腐蚀产物及腐蚀形貌的影响。同时选取其中耐蚀性能最好的两种合金,研究了不同腐蚀环境对合金腐蚀速率、电化学行为及腐蚀形貌的影响。(1)SEM和XRD结果显示:与AE42合金相比,Ca元素加入到Mg-4Al-0.5RE合金后,树枝状的Al_2Y和Al_(11)Ce_3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弥散分布于α-Mg基体的颗粒状Al-RE相。随着Ca含量的增加,由溶解于β-Mg_(17)Al_(12)相的Ca元素转变为颗粒状的Al_2Ca相,以及细针状和骨骼状的(Mg,Al)_2Ca相。AE42合金的静态失重速率最快,随着Ca含量的增加,Mg-4Al-0.5RE-xCa合金的腐蚀速率先降低后升高。Mg-4Al-0.5RE-0.8Ca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与AE42合金相比,该合金腐蚀速率降低了71.4%,且合金的阳极极化曲线出现明显的钝化现象。采用Ca替代RE元素提高合金的耐蚀性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RE元素的减少,降低了合金的阴极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导致形成微电池腐蚀的速率降低;随着Ca元素添加,生成的Al_2Ca及Mg_2Ca相具有更低的电势,使得析出相与α-Mg基体的电势差减小,导致合金发生电偶腐蚀的倾向变弱;Ca和RE氧化物构成的腐蚀膜更加稳定且致密,阻碍了Cl~-对镁基体的侵蚀。(2)0.5wt.%混合稀土(Y和Ce)添加到Mg-4Al-3Ca合金时,粗大的汉字状(Mg,Al)_2Ca相得到明显细化,并生成了稀疏的弥散分布于α-Mg基体中的颗粒状Al-RE相。随着RE元素的增加,形成了连续的Al_2Ca和Mg_2Ca的共晶体及弥散分布于α-Mg基体的杆状和颗粒状Al-RE相。当RE元素加入到Mg-4Al-3Ca合金中时,合金的腐蚀速率先显著降低而后略微上升。Mg-4Al-3Ca-0.5RE合金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与AX43合金相比,腐蚀速率降低了89.5%,且Mg-4Al-3Ca-0.5RE合金阳极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现象。混合稀土元素影响合金耐蚀性能归因于以下几点:微量RE元素的添加净化了合金组织,进一步达到去氢除氧除杂质的作用;微量的RE元素显著改变了合金的腐蚀膜,使得腐蚀膜变得稳定且致密,阻碍了Cl~-对合金表面的侵蚀;过量的RE会增加阴极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导致形成微电池腐蚀的速率升高。(3)在腐蚀初期,Mg-4Al-3Ca-0.5RE合金以丝状腐蚀为主,随着腐蚀反应的进行,腐蚀丝逐渐延伸,被腐蚀的区域作为腐蚀阴极,与腐蚀丝前端的镁基体发生电耦合反应,导致镁基体发生溶解反应。相同腐蚀情况下的Mg-4Al-0.5RE-0.8Ca合金以点蚀为主,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点蚀坑逐渐纵向延伸,镁基体内部发生腐蚀,最终导致严重的局部腐蚀。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G146.22
【部分图文】:

工艺流程图,挤压铸造,工艺流程,铸件


图 1-1 挤压铸造工艺流程挤压铸造工艺具有以下优点[64]:(1)铸件致密度高 挤压铸造采用外加压力,能够实现流变补缩,所以铸件中常见的缩孔和缩松缺陷,同时铸件组织致密、晶粒细小。

路线图,课题,路线,腐蚀行为


图 2-1 课题采取的技术路线文首先探讨了 Ca 含量对低稀土 Mg-4Al-0.5RE-xCa (x=0.3, 0.8, 1.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 OM、XRD、EPMA 及 SEM 对不的微观形貌、物相构成、合金表面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研究,通过静

示意图,电化学测试,示意图


电化学测试系统工作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重庆镁合金产业:高歌猛进展鸿图[J];新重庆;2006年02期

2 杨虹;徐静;;镁合金压铸技术的研究现状[J];铸造技术;2017年04期

3 ;镁合金压铸机[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6年04期

4 张洪;谭香玲;;镁合金压铸技术的综述[J];科技视界;2011年03期

5 于秀初;;与众不同的镁合金压铸模具[J];现代零部件;2008年02期

6 王栓强;;镁合金压铸技术进展[J];铸造技术;2008年09期

7 周智勇;;镁合金压铸技术在电子产业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7年11期

8 张晓峰;曾攀;雷丽萍;杨铁武;;大型镁合金压铸机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7年03期

9 熊守美;;镁合金压铸成形技术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6年02期

10 姜银方,徐金成,朱元右,汪建敏;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思远;;镁合金压铸循环经济与技术评价[A];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重庆铸造行业协会2010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洪建;罗章渝;曹建勇;张兵;向冬霞;;镁合金压铸质量分析[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熊守美;;高性能铝、镁合金压铸成形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八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志远;;镁合金安全生产管理[A];201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9年

5 桂强;;浅谈镁合金压铸及机加特性[A];2017(第27届)重庆市铸造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熊守美;;铝、镁合金压铸成形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炳辉;;镁合金压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国华;张亮;丁文江;;镁合金液态精密成形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6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6年

9 李实;堀信弘;田中博之;;铝镁合金压铸用新模具材料QDX-HARMOTEX~?介绍[A];绿色铸造与持续发展——2015(第25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张熠;郭敖如;;镁合金压铸产品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应用[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白雪;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N];鹤壁日报;2017年

2 记者 徐诗涵;德国科浦集团镁合金压铸项目落户大石桥[N];营口日报;2012年

3 ;我国镁合金压铸产业集群初步形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欣华;台湾镁合金压铸制品需求日增[N];国际商报;2003年

5 欧国红;世界镁合金压铸顶级企业青睐重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唐玉林 苏仕 方徐爽;产量7年增2倍多 镁合金压铸产业集群初现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记者 赵文娟;制造国际先进水平镁合金压铸机[N];宁波日报;2006年

8 王建光;国际镁合金压铸巨头入主宁波[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美妍;镁合金压铸新技术研制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10 ;上百亿元产业群体即将出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吉利;镁熔体无熔剂连续精炼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2 李东南;半固态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金国;应变诱发法镁合金AZ91D半固态组织演变机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吴和保;可控气压下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充型凝固特征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肖泽辉;镁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成形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崔晓鹏;AZ91D镁合金半固态触变注射组织与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宋波;AM60镁合金的稀土改性及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友;AZ91系列镁合金的高周疲劳行为[D];吉林大学;2007年

9 赵宇;铸造镁合金遗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曹韩学;镁合金预成形铸坯模压成形技术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平;挤压铸造Mg-Al-RE-Ca系镁合金显微组织及腐蚀行为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永祥;镁合金圆锭水平连铸装置设计与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蒙万秋;AM系镁合金成分优化、静动态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李明月;压铸AM50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的设计及组织和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

5 苟毓俊;镁合金管材连轧工艺关键技术开发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6年

6 易有福;镁合金压铸废料分料及收集、囤积、运输的安全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郭琪敏;镁合金压铸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8 董丽娇;镁合金压铸工艺数值模拟及缺陷带形成探讨[D];吉林大学;2015年

9 何先勇;新型镁合金压铸模具钢(MGD)的高温磨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方异锋;镁合金压铸工艺设计准则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1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31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