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轴承转子位移自检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综述
【部分图文】:
磁轴承系统为例,其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当转子处在平衡位置的时候,左右两个线圈中只有偏置电流I,它们产生的控制磁通Φz1和Φz2等值反向,因此左右两个电磁铁产生的力也等值反向,它们对转子的力作用相互抵消,转子在平衡位置保持稳定悬浮[5]。假设转子受到外界扰动,从平衡位置处向右移动了距离z,此时传感器会检测到转子移动的距离z并将其传递给位移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后产生相应的控制电流iz,于是左右两个线圈中的电流变为I+iz和I-iz,相应的,左右两边的磁拉力的大小也发生改变,Fz1增大,Fz2减小,它们的合成力为F=Fz1-Fz2,方向向左,此力使转子恢复到平衡位置。同样的当扰动使转子朝左偏离平衡位置时,磁轴承控制电流发生改变,磁轴承左右电磁铁的拉力也随之改变,转子受到向右的合力,从而被拉回到原处。按照不同的标准,磁轴承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如表1所示。磁轴承使得传统的支承型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具有以下特点[6-8]:(1)由于转子不直接和定子相接触,两者之间有一定气隙,因此磁轴承没有了机械的磨损,也无需要润滑,具有更高的转速,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维护成本;(2)磁轴承可以采用数字控制,电流和位移刚度强,阻尼调整灵活,转子超越临界转速更为安全。
单自由度磁轴承结构
故可得到主动磁轴承的单自由度控制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可以证得,若定子电流i是已知量,上面所述的系统就是可观的,使用系统输出i来进行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即可求得转子位移量x。状态估计法的优点是:无需另外注入信号以及信号处理;动态稳定性好;静载荷能力更大;放大器相对而言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功率损耗低。状态估计法的不足之处有:环境因素较小的变化,就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即系统鲁棒性较差;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系统稳态的时候会存在估计误差;估计的精确性也会受到定子线圈上的电压的影响[12];另外对高频系统进行建模时,需要在考虑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建立的精确的数学模型才是能观的,上述的这些缺点使状态估计法的在实际中的应用被限制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双艳;边春元;刘杰;;自检测磁轴承系统转子位置检测方法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6期
2 朱志莹;孙玉坤;;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磁轴承转子位移预测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3期
3 邢绍邦;邓智泉;王晓琳;华春;;主动磁轴承自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J];微特电机;2012年10期
4 Xiong-xin HU;Fang XU;Da-peng TAN;;基于同步离散电流估计的磁轴承自传感方法(英文)[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20年05期
5 李媛媛;朱熀秋;朱利东;吴晓军;;磁悬浮轴承发展及关键技术研究现状[J];微电机;2014年06期
6 张维煜;朱熀秋;鞠金涛;陈涛;;磁悬浮轴承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轴承;2016年12期
7 任双艳;边春元;刘杰;;基于ANSYS的主动磁轴承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制造;2007年12期
8 王军,徐龙祥;无传感器磁轴承转子位置检测与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年01期
9 胡雄心;胥芳;谭大鹏;;基于同步离散电流估计的磁轴承自传感方法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09期
10 王俊亭;沙宏磊;于溯源;;径向磁轴承动态刚度系数及其耦合分析[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成勇;主动磁轴承机电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年
2 王抗;飞轮储能用高效磁轴承的基础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杨益飞;高速电主轴主动磁轴承温度场参数设计及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4 陈杰宇;微型抗磁轴承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孙传余;新型低功耗永磁偏置混合磁轴承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宗鸣;永磁偏置混合式磁轴承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冰;电磁轴承系统集成化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8 赵旭升;永磁偏置磁悬浮轴承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刘迎澍;磁悬浮轴承的变结构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1999年
10 曾学明;磁轴承电控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海丹;交流磁轴承位移检测与数字控制技术[D];江苏大学;2010年
2 周梓健;超精高速动静压气磁轴承主轴稳定性分析及测控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3 李田;磁悬浮轴承的容错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何育鑫;主动磁轴承数字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王博;基于α阶逆系统的主动磁轴承状态反馈解耦控制方法与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孙浩;针对主动磁轴承转子周期性振动的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7 孟德阳;采用三电平功放的磁轴承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8 赵勇;新型洛伦兹力磁轴承磁路设计与分析[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9年
9 田靖;高速轴向磁轴承的结构优化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10 杨兆成;径向六极主动磁轴承建模及模糊自抗扰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0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6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