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重载车辆两轴连杆转向机构的刚柔耦合分析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0-11-17 13:58
   重载车辆与其他运输车辆相比有一些显著特点:经济效益好,功率大,强度高等。为保障重载车辆良好的转向性能,必须对这些特点及由此引发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对于载货车惯常采用的转向系统结构,大的转角设计很容易造成转向轮与周边部件干涉及转向机构卡死、左右转向不对称等后果。 本文针对的是一种重载车辆新型转向机构: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该转向机构是针对梯形机构大转角处容易出现死点的不足提出的,该机构能够满足重载车辆的转向大转角要求;与传统的转向机构相比较,简化了纵向传递机构形式。 由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影响汽车高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设计高速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成为目前汽车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还着重研究了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关键部件,即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和动力学分析。主要工作如下:虚拟样机技术和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分析,整体把握了解虚拟样机技术,重点研究了虚拟样机ADAMS的建模、仿真及刚柔耦合。分析了多体动力学理论,其中重点研究了柔性体模态集成法和集成有限元模型的多体理论。 二、在充分理解转向结构的基础上,对已设计完成的重载车辆新型转向机构,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联合有限元软件对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进行了刚柔耦合分析。对比仿真结果,确定了设计的转向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运用优化设计理论,对转向系统空间杆系进行了目标优化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对转向传动系统进行了优化,对原有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四、对转向机构的杆件进行了详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全面的动态约束方程。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基本的杆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求解出了杆件所受的载荷。 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实现了对重载车辆两轴连杆转向机构的刚柔耦合分析,解决了该转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本文研究成果也可以对以后相关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U463.4;TH1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2.1 多轴转向机构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意义及内容
        1.3.1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3.2 本课题的意义
        1.3.3 主要内容
2 虚拟样机技术和多体系统动力学
    2.1 引言
    2.2 虚拟样机技术
        2.2.1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2.2.2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点
        2.2.3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2.2.4 虚拟样机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2.3 ADAMS软件
        2.3.1 ADAMS软件的特点
        2.3.2 ADAMS软件主要模块
    2.4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2.4.1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概述
        2.4.2 多体动力学模型
        2.4.3 多体动力学理论
    2.5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2.6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2.6.1 离散化方法
        2.6.2 模态集成法
        2.6.3 集成有限元模型的多体理论分析
        2.6.4 柔性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2.7 多体动力学理论在ADAMS软件中的运用
    2.8 本章小结
3 刚柔耦合转向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3.1 新型转向机构的模型的验证
        3.1.1 转向机构模型
        3.1.2 转向性能对比分析
    3.2 ADAMS/FLEX中的柔性体
    3.3 柔性体部件模型的建立
        3.3.1 模态综合法的简介
        3.3.2 模态中性文件的生成
        3.3.3 连杆的柔性体模型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
        3.4.1 轮胎的受力
R'>        3.4.2 转向轮的转向阻力矩MR
  •     3.5 仿真及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双轴转向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4.1 双轴转向机构的设计
            4.1.1 基本转向理论
            4.1.2 设计方法选取
            4.1.3 双轴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4.2 双轴转向机构的优化
            4.2.1 机构优化设计理论
            4.2.2 双轴转向机构优化分析
        4.3 基于MATLAB的总体模型求解
            4.3.1 MATLAB简介
            4.3.2 MATLAB优化工具箱的简介
            4.3.3 应用MATLAB优化函数求解整体数学模型
            4.3.4 求解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的MATLAB软件仿真
        5.1 基本连杆机构的仿真
            5.1.1 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5.1.2 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5.1.3 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
        5.2 转向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5.2.1 AB杆的MATLAB运动学仿真模块
            5.2.2 RRRⅡ级杆组运动学仿真模块
            5.2.3 6RⅢ级杆组的运动学仿真模块
            5.2.4 AB杆的动力学仿真模块
            5.2.5 RRRⅡ级杆组动力学仿真模块
            5.2.6 6RⅢ级杆组的动力学仿真模块
        5.3 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MATLAB动力学仿真
            5.3.1 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
            5.3.2 中心臂六杆转向机构MATLAB仿真模型
            5.3.3 中心臂转向机构MATLAB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霞;刘霞;;虚拟样机技术在数控机床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年03期

    2 尹建学;;机械设计中虚拟样机技术的有效运用[J];机电信息;2011年21期

    3 朱海荣;宋丽莉;;基于虚拟样机的活塞式压缩机动态特性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1年04期

    4 张晓涛;吕建刚;郭劭琰;宋彬;腾飞;;基于虚拟样机的仿生推进装置运动学仿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1年04期

    5 郑锋;;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载重卡车平顺性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1年04期

    6 杨国平;刘晓俊;高军浩;陈博;;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液压冲击器改进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8期

    7 方云飞;;威勒斯新风暴 2011 Vyrus 986 M2 Factory[J];摩托车;2011年09期

    8 杨晓玉;王瑞林;李永建;李涛;;基于虚拟样机的某型手枪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赵丽娟;刘威;许军;何景强;;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刨煤机关键零件的可靠性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6期

    10 曹艳科;郭培全;赵浩东;;间歇传动函数的构造方法与实践[J];机械设计;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矿用重载减速器故障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刘栋材;光栅刻划机虚拟样机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忠林;“穿地龙”机器人转向机构与位姿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熊智文;高功率横流CO_2激光器虚拟样机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孙裕晶;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精密排种部件设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6 闫雪冬;轮轨/磁浮动车组虚拟样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7 杨永海;新型冲击式液压桩锤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颜兵兵;拱泥仿生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其虚拟样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峰;新型外动颚颚式破碎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清岩;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动压反馈式液动冲击器结构设计与动态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仲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双前桥重型汽车转向系统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陈益;SC6350C汽车传动系统扭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韦树宝;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龙门起重机动力学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海波;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自卸汽车作业稳定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5 王紫超;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平行折线绳槽卷筒智能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黄宁;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小型甘蔗收获机行走系统的运动仿真分析[D];广西大学;2005年

    7 陈涛;三峡升船机传动系统虚拟样机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挺;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钢丝帘布裁断机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奎;梁加宽式液压支架的虚拟仿真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孙利峰;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矿用钻机仿真及优化[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7581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8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