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润滑ECT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油气润滑ECT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评价油气润滑系统的润滑效果,系统中油气两相流输运特性的检测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油气润滑系统中特殊小管径管道油气两相流输运的ECT系统进行了设计及性能分析,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如下:(1)利用有限元COMSOL软件快速求解了油气润滑系统水平管道内电场的灵敏度矩阵;运用COMSOL和MATLAB联合仿真,对该管道内灵敏度场的软场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一种油气润滑系统水平管道两相流流型,并分别分析了在软场效应和无软场效应的情况下,水平管道内的灵敏度矩阵和图像成像精度。结果表明:检测电极在远离油域的位置时,灵敏度场的值变化相对较小;检测电极在靠近油域的位置时,灵敏度场的值变化相对较大。在油气水平管道两相流图像成像的过程中,考虑软场效应可以使图像的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搭建了油气润滑系统ECT的阵列电极三维管道模型,得到了阵列电极在不同阵列电极结构参数下的电势云图,并求出了空场满场的三维阵列电极的电容值。根据油气润滑系统小管径的管道特点,推导出一种适合油气润滑系统阵列电极三维管道内快速计算灵敏度场的计算表达式;定义了横向灵敏性和灵敏度均匀性两个评价指标,并结合传统的阵列电极的灵敏度、被测电容的变化范围另外两个评价指标,对油气润滑系统空间ECT阵列电极进行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特性分析结果制作的空间ECT阵列电极具有较均匀的灵敏度分布和较好的检测灵敏性。(3)根据油气润滑系统中小管径管道油气两相流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带有电容补偿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仿真分析了系统关键硬件模块的性能,编写了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软件程序,最后基于三个重要的系统评价指标对设计的ECT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ECT系统具有检测时间较短、抗杂质电容能力较强、输出结果失真率低的特点。(4)比较了3种数字化提取ECT电容值的方法,通过软件分别求解出了电容值,并通过4个评价指标综合选定最后数字解调的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解调数字化提取电容值的方法不仅降低了系统硬件资源的占用,而且在系统的速度和精度方面达到了较优的性能。
【关键词】:油气润滑 电容层析成像 软场效应 电容补偿 正交解调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359;TH11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13-15
- 1.3.1 研究意义13-14
- 1.3.2 研究内容14-15
- 第二章 油气润滑ECT系统传感器的性能分析及优选15-34
- 2.1 ECT传感器内软场效应分析15-22
- 2.1.1 概述15
- 2.1.2 ECT系统数学建模与软场效应评价指标15-18
- 2.1.3 基于COMSOL快速计算的设置18-20
- 2.1.4 灵敏度软场效应的结果分析20-22
- 2.1.5 软场效应对图像精度的影响22
- 2.2 结构参数对ECT传感器性能影响22-33
- 2.2.1 概述22-23
- 2.2.2 ECT建模求解与灵敏度快速计算23-26
- 2.2.3 ECT敏感阵列电极特性评价指标的确定26-28
- 2.2.4 阵列电极结构参数的分析28-33
- 2.3 本章总结33-34
- 第三章 油气润滑ECT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及性能仿真34-53
- 3.1 数据采集卡的总体概述34-35
- 3.2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析35-46
- 3.2.1 模拟电路的组成35-42
- 3.2.2 数字电路的组成42-46
- 3.3 关键组成模块的电路仿真分析46-48
- 3.4 系统关键软件部分设计48-51
- 3.5 ECT数据采集系统的评价51-52
- 3.6 本章总结52-53
- 第四章 数字化提取油气润滑ECT系统电容值方法的分析53-73
- 4.1 极值法提取电容值53-54
- 4.2 全相位频谱分析法提取电容值54-57
- 4.2.1 提取的原理54
- 4.2.2 全相位频谱分析技术在MATLAB下的仿真54-55
- 4.2.3 数字滤波器FIR的设计55-56
- 4.2.4 数字ECT系统的DSP6700程序的实现56-57
- 4.3 正交解调法提取电容值57-70
- 4.3.1 提取的原理57-58
- 4.3.2 MATLAB仿真和FPGA下的实现58-60
- 4.3.3 FPGA下正交解调的实现60-70
- 4.4 四种检测方法的评价70-72
- 4.5 本章总结72-7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3-75
- 5.1 结论73-74
- 5.2 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9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兰;;油气润滑技术在铝轧机上的应用[J];青海科技;2010年06期
2 程建敏;;油气润滑系统在冶金设备的应用前景展望[J];民营科技;2012年11期
3 任永吉;;油气润滑新技术在冷轧机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16期
4 袁恒山;;油气润滑在热轧立卷窄带钢生产线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32期
5 李爱鹏;李士永;;油气润滑在高线风冷辊道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年02期
6 于金奇;;油气润滑在1580热轧线的应用与维护[J];科技风;2011年09期
7 王伟;孙晓红;;油气润滑在热矫直机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17期
8 刘林;;浅论棒材生产线中油气润滑技术运用[J];科技风;2012年20期
9 薛亮;;高速轴承油气润滑系统改造[J];科技风;2013年13期
10 陈雷;;油气润滑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连铸机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自彩;范天智;;油气润滑技术在我厂矫后台架移钢链条上的应用[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2 杨和中;刘厚飞;;连载讲座10 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油气润滑[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2004年
3 王哲;孙波;孙振辉;孙春生;李鹏飞;;油气润滑在高线风冷辊道系统的应用[A];线棒材工艺技术、装备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于金奇;王力;杨庆桂;;油气润滑在1580轧机的应用与维护[A];河北省2010年炼钢—连铸—轧钢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0年
5 孙冬如;;油气润滑技术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薛红伟;;轧机油气润滑系统的应用、改进及推广[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2012年全国冶金设备液压润滑气动技术交流会会刊[C];2012年
7 陈宏军;章博;秦勤;吴迪平;邹家祥;王三友;于广民;刘伟;;油气润滑状态下轴承的温度场和应力场[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8 周宏亮;;油气润滑系统在冷轧平整机中的应用[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9 殷浩;;油气润滑技术在轧机支承辊轴承上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殷浩;;油气润滑技术在轧机支承辊轴承上的应用[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李幼玲;烟台华顺:油气润滑技术的领军者[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2 刘艳萍;油气润滑技术在有色行业的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3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 太原润滑液压研究所 韩贵文;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N];山西科技报;2001年
4 全国轧钢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油气润滑为轧机轴承“增寿”[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黄刚毅 林洪良;南铝成功开发φ381铸造平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牧原;高速滚动轴承油气润滑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超洲;油气润滑ECT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蔡阿利;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4 刘雨辰;油气润滑系统供油单元的设计与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永锋;油气润滑系统应用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张宇;油气润滑设备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7 吴建荣;油气润滑系统及其在热轧平整机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王莹;油气润滑系统中喷嘴的工作性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9 韩功波;油气润滑技术在高速纸机干燥部上的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10 马莉;数控铣床主轴轴承油气润滑机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油气润滑ECT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9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