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矩器流场分析及叶片结构优化
本文关键词:变矩器流场分析及叶片结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液力变矩器是变速箱与发动机之间的柔性连接装置,它可以传递扭矩,实现变矩、变速或起离合的作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元件。目前国内液力变矩器整体研制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如何结合三维建模软件特征造型技术和参数化技术,开发出快速高效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模块,是国内液力变矩器行业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液力变矩器的建模、仿真、优化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利用UG NX的二次开发功能,通过建立液力变矩器数学模型,用GRIP语言、API函数、C语言编写程序,开发了液力变矩器设计模块。以某型液力变矩器结构为原型,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流场进行了分析,获得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曲线和各工况下的速度压力分布。针对该型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厚度、涡轮叶片厚度、导轮叶片厚度、涡轮叶片进口偏转角、涡轮叶片出口偏转角五个几何参数,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得到了泵轮叶片厚度2毫米、涡轮叶片厚度4毫米、导轮叶片厚度3毫米、涡轮叶片进口偏转角42°、涡轮叶片出口偏转角107°的优化参数,变矩器的效率由84.3%提升到了85.4%。同时,以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为目标,以启动变矩比和泵轮容量系数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叶片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泵轮叶片厚度1毫米、涡轮叶片厚度1毫米、导轮叶片厚度4毫米、涡轮叶片进口偏转角49°、涡轮叶片出口偏转角107°的优化参数,变矩器的效率达到了86.3%。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得到的变矩器效率高于正交试验得到的变矩器效率,响应面法得到的叶片的优化结果为下一步该型液力变矩器性能提升提供了依据。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液力变矩器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液力变矩器 二次开发 数值分析 正交试验 响应面法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7.3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液力变矩器概述7-8
- 1.1.1 液力变矩器的作用7
- 1.1.2 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和结构7-8
- 1.2 液力变矩器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8-11
- 1.2.1 国内研究8-10
- 1.2.2 国内应用10
- 1.2.3 国外研究10-11
- 1.2.4 国外应用11
- 1.3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11-12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2-13
- 第2章 液力变矩器数学模型13-22
- 2.1 概述13
- 2.2 坐标系13-14
- 2.3 液力变矩器循环圆14-18
- 2.3.1 设计流线方程14-15
- 2.3.2 外环流线方程15-16
- 2.3.3 内环流线方程16-17
- 2.3.4 循环圆相关参数17-18
- 2.4 液力变矩器YOZ平面上叶片偏移量18-21
- 2.4.1 循环圆的划分18-19
- 2.4.2 设计流线上各点叶片角的计算19-20
- 2.4.3 内外环流线上各点叶片角的计算20
- 2.4.4 叶片偏移量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液力变矩器设计模块22-34
- 3.1 开发软件概述22-24
- 3.1.1 NX Open概述22-23
- 3.1.2 Visual Studio概述23-24
- 3.2 二次开发流程24-26
- 3.3 主要开发程序26-31
- 3.3.1 GRIP程序26-28
- 3.3.2 API程序28-31
- 3.4 三维模型的建立31-33
- 3.4.1 模型参数31
- 3.4.2 三维模型的建立31-33
- 3.5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分析34-50
- 4.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34-35
- 4.2 计算中的基本假设35-36
- 4.3 全流道网格模型的建立36-37
- 4.4 计算模型和算法的选择37-41
- 4.4.1 内流场分析的基本控制方程37-38
- 4.4.2 湍流模型的选择38-40
- 4.4.3 压力—速度耦合算法的选择40
- 4.4.4 离散格式的选择40-41
- 4.5 求解器和边界条件设置41-42
- 4.5.1 边界条件的设定41
- 4.5.2 初始值的设定41
- 4.5.3 收敛准则41-42
- 4.6 流场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42-47
- 4.6.1 泵轮流场分析42-43
- 4.6.2 涡轮流场分析43-45
- 4.6.3 导轮流场分析45-47
- 4.6.4 通过分析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7
- 4.7 液力变矩器性能分析47-49
- 4.8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叶片结构优化50-63
- 5.1 试验设计方法50-54
- 5.1.1 正交试验法51
- 5.1.2 响应面法51-53
- 5.1.3 初步选取响应面模型53-54
- 5.1.4 响应面模型的误差分析54
- 5.2 基于响应面法的叶片优化设计54-57
- 5.2.1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54-55
- 5.2.2 样本点的获取55-56
- 5.2.3 响应面模型的确定56-57
- 5.3 优化结果与分析57-61
- 5.3.1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57
- 5.3.2 响应面法优化结果57-59
- 5.3.3 对比分析优化结果59-61
- 5.4 本章小结61-63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63-65
- 6.1 研究工作总结63-64
- 6.2 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山;美国国民供应公司C型变矩器匹配分析[J];石油钻采机械;1982年04期
2 王月明;;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变矩器流场的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3 周珂;;柴油机和变矩器联合工作的匹配[J];建筑机械化;1989年01期
4 陈守慧;钣焊型变矩器样机通过鉴定[J];起重运输机械;1991年05期
5 张兰义,,杨永海,李永山,郁工瑞;一种液力-机械外分流变矩器的特性分析与计算[J];有色金属;1996年01期
6 孙洁,于彬,王腾飞;190系列柴油机变矩器机组研制开发[J];山东内燃机;2002年03期
7 杨成刚;魏静姿;;变矩器和变速器简易试验程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年11期
8 钟燕玲;洪旗;;变矩器壳体三面钻孔翻转工作台[J];工程机械;2007年08期
9 王伟均;;一种新型变矩器[J];农业机械;2012年14期
10 章慧锦;;改善燃料经济性的变矩器[J];现代兵器;197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仕平;;内燃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曲线的计算机绘制[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所宣;七一所变矩器首进俄罗斯[N];中国船舶报;2007年
2 记者 王爽 通讯员 孙冠华;济南企业再次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N];济南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慧源;沃克液力用专利产品抢占市场[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曲洋;巧发明 大受益[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珂婧;变矩器流场分析及叶片结构优化[D];贵州大学;2016年
2 周吉;低转速比可调式液力变矩器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杜魏魏;风力发电可变导叶液力机械调速装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杜洋;心外科与心内科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国朝;基于CFD的C5000变矩器内部流场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韩瑜;大功率多元液力调速系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俊远;液压负载敏感变矩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沈晓刚;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性能匹配研究与实践[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变矩器流场分析及叶片结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9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