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散料输送系统转载站料流的DEM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8:03
  在散料连续输送系统中,转载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影响其本身的工作寿命还对受料输送机、环境等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转载站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本文根据输送系统转载过程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在转载过程中存在的冲击、振动和摩擦磨损等问题,将研究非连续介质力学性质的离散单元法引入到散料输送系统转载过程的研究中,建立转载过程研究的离散元模型;以某工程转载站为研究实例,用EDEM实现了转载过程的运动仿真,并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实现转载过程研究的可视化。根据物料转载的基本过程,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转载过程简化模型分析比较了现有的研究转载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离散单元法引入到转载过程的研究中,根据其基本原理及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物料颗粒与颗粒、颗粒与转载站边界的接触判断方法,以及在理想刚性材料的假设下建立了颗粒接触力学模型。以某工程中转载站为研究实例,通过EDEM仿真该转载站的工作过程,分析物料在转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对比转载站各部件受物料施加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了可能导致转载站工作失效的危险部件如卸料漏斗、导料槽等;通过对物料在该转载站中的运动轨迹分析,以改善冲击、振动为目标,提出针...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散料输送系统转载站料流的DEM仿真研究


转载站Fig.l.lTransferstation通常情况下,转载站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试验计算和误差估算,要想得到更好的设计

输送机,简化模型


槽和受料输送机受料端5个部分,其中头部卸料漏斗、导料槽和底部溜槽3个部分构成了约束物料运动轨迹的基本结构[l][2’]。通常地,把输送机转载过程简化为4个模型:卸料模型、挡料板冲击模型、自由下落模型和底部溜槽滑行模型11][5],如图2.1所示,也有部分学者将转载过程中物料运动轨迹划分的更加详细一些。姗眼”.了丫‘Ho。‘’段/“料板档料板冲击模型冷卸料输送机一自由下落摸型底部溜槽滑行模型咬﹄沂服︸‘Sp。。n,段/底部溜槽受料输送机图2.1输送机转载简化模型Fig.2.1simplifiedmodelofconvey0rtranSfer2.1卸料模型物料的卸载过程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离心式卸载,当物料刚运动到卸载滚筒上时物料就卸出的卸载方式即物料在输送带和端部滚筒的相切点处卸载;重力式卸载,若物料运动到滚筒上后物料与输送带一起运动或在带上滑动一段距离后才卸载[35]。如图2.2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和物料勃性的影响,取物料单元dm。当输送带绕过卸料滚筒,处于与y轴夹角为沪时,物料的受力有:物料的重力帆

物料,几何参数,截面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转载过程简化模型A_丝乙 3.62v (2.17)物料在卸料滚筒处的堆积形状和几何参数如图2.4所示,乙 乙,, ........,,一一石分一挤准冰‘月月 「 「 「「一万万日日 日 /////图2.4物料截面几何参数图 F19.2.4GeometricParameterofmaterialseetion当物料的动堆积角为p时,曲率半径叹为图2.5物料卸载轨迹 F19.2.5Materialdisehargetrajeetory。习票恶(2,18)一_、_一.4里心局度:气=一称3’sin3户ZP一 sinZP叹cosP物料高度:h一。(1一cosp)所以:戈二凡+hc考虑物料重心与输送带分离点的速度vr,在:、y方向的分量为 vrx=vrc0s件,v卿=一 vrSln件实际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现状与发展趋势[J]. 蒋卫良,韩东劲.  煤矿机电. 2008(01)
[2]离散单元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J]. 周先齐,徐卫亚,钮新强,崔玉柱.  岩土力学. 2007(S1)
[3]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轨迹研究[J]. 周家海,王卫利,王军浩,陈庆为.  水运科学研究. 2007(02)
[4]离散单元法中数值求解方法的改进[J]. 王强,吕西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
[5]带式输送机发展方向的研究[J]. 张宏富.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01)
[6]胶带输送机转载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张建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2)
[7]带式输送机转载机构的改进[J]. 王存明.  起重运输机械. 2005(09)
[8]带式输送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赵玉文,李云海.  煤矿机械. 2004(04)
[9]转载溜槽的设计与改进[J]. 马世胜.  选煤技术. 2003(03)
[10]带式输送机滚筒卸料轨迹的理论与设计[J]. 贺克让,王小伟,董万江.  煤矿设计. 2000(10)

博士论文
[1]离散元工程计算软件前后处理系统[D]. 郑文刚.大连理工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三维离散元法计算仿真软件的研究[D]. 乌兰.吉林大学 2007
[2]离散元法干颗粒接触模型研究及微机可视化程序设计[D]. 杨全文.中国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9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059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